关注数学阅读,培养解题能力

林培钦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文本进行有效解读,致使学生解题能力不强、错误率较高。学生的解题常常是基于课本例题的掌握情况,稍作变式尚能模仿解答,一旦加以拓展或综合训练就手足无措。所以,数学教学要立足数学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语言,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高效解题。

一、把握核心信息,提高解题实效

核心问题是整堂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围绕核心问题进而设计系列的问题串,学生把握好核心问题,就能顺利解答由它衍生的其他问题。同理,在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抓住文本中的核心词。抓住核心词就是扼住解题的关键,能有效地厘清解题脉络,分析题干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答题。

例如,解答这样一道题:有一根木料,用1/10小时可以截成5段,如果每截一段的时间相同,那么要截成8段,一共需要(  )小时。不少学生没有深入分析题目,出现“1/10÷5×8”或“1/10÷(5-1)×8”这两种类型的错误。究其原因,第一种错误是根本没有考虑“截5段只要截4次”的道理,要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答此类问题;而第二种解法能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思考问题,也明白了“截5段其实只要截4次”,但考虑问题不周到,忽略了后续的截8段只要7次的时间之和。像此类题型,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画图帮助理解,抓住关键的信息“每截一段的时间相同”,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才能正确列出算式:1/10÷(5-1)×(8-1)。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内容,紧扣核心信息,如“和、差、倍、分、一共、剩下、减少、提前、平均”等,可以通过加重音读题、做标记等方式来帮助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解题实效。

二、借助经验阅读,增强解题趣味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数学知识,特别是一些深奥的数学语言,经常让学生觉得很陌生;再加上枯燥的计算和烦琐的推理,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进行关联思考,这有利于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提升解题效率。

例如,在“周长”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初让学生观察“蚂蚁跑圈”,让学生直观明白“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又回到同一个地方”,即首尾相连就是“一周”;接着让学生动手实践,测量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思考怎样测量硬币的周长。笔者在巡视时发现学生能借助绕操场跑步的生活经验展开分工合作,或用绳测法,即用绳子缠绕硬币一周,再把绳子拉直测量;或用滚测法,即在硬币上做个标记,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观察一周滚过的长度。两种方法,都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硬币一周的长度。学生懂得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思考,在充分的实践体验基础上,避免了思维盲目性,形象且深刻地理解了周长的内涵。最后,笔者让学生尝试解答如下题目:用4根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并拉动(如图1所示) ,周长变了吗?为什么?学生有了前面充分的体验后,明白比较周长就是在比较小棒的长度,各根小棒的长度没有改变,周长也不会变,即周长和形状无关。这种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阅读数学文本,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三、注重比较阅读,明晰解题条理

在解决一些题目条件有关联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不能很好地分析数量关系。这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比较阅读,厘清不同题型之间的差别,辨别各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到位,提高解题能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内容时,笔者出示如下题组:(1)苹果有60个,桃子的个数是苹果的1/4,桃子有多少个?(2)苹果有60个,是桃子个数的1/4,桃子有多少个?(3)苹果有60个,桃子的个数比苹果的1/4还多20个,桃子有几个?(4)苹果有60个,比桃子个数的1/4还多20个,桃子有多少个?这一题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条件却完全不同。笔者让学生对题组进行比较阅读,比较出这四道题的不同之处。学生小组合作,在对题组的“同”与“不同”的辨析中明白:问题相同的情况下,条件不同,其题意、解法也完全不同。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要确定标准量,才能列出对应的等量关系式。学生列出如下关系式:(1)苹果的个数×1/4=桃子的个数;(2)桃子的个数×1/4=苹果的个数;(3)苹果的个数×1/4+20=桃子的个数;(4)桃子的个数×1/4+20=苹果的个数。这种在教学中开展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清不同条件,学会找到题目中的“单位1”和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题。

四、落实阅读交流,促进深度学习

与他人交流,倾听他人对同一事物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时反思与完善自己的不足,能形成更全面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应有意识安排交流环节,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在“图形的转化”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下面一道题: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

对于图形二,大部分学生能作出直观的判断。但对于图形一和图形三,一些学生不敢作出肯定判断。此时,笔者让学生再次阅读题目,同时让一些空间观念较强的学生在班內向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一会儿,有学生发现题目要验证的阴影部分是否是图形的1/2,即一半,那么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平分,将阴影部分剪切下来,然后和空白部分重叠,看大小是否一样;也有学生提出既然是一半,那么不用剪切,而可以用“轴对称”的方法对图形进行折叠,看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是否大小相等。最后,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图形二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验证,明确要看一个图形阴影部分是否占整个图形的一半,用轴对称的方法进行验证最简单。

通过再次阅读与交流讨论,不但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而且逐步培养了他们推理的习惯。教师要善于把握住交流的契机,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以实现对数学题目的正确解读。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金谷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王振辉)

2918500511308

猜你喜欢个数桃子周长巧算周长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22年3期)2022-03-17轻松去除桃子毛小雪花·成长指南(2020年1期)2020-10-13怎样算出小伙伴所挑选的5个数之和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19年8期)2019-09-12桃子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周长面积变变变学苑创造·B版(2019年6期)2019-07-12桃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9年5期)2019-05-27最强大脑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9年27期)2019-01-14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4年6期)2014-09-18等我回来再骗你小猕猴智力画刊(2013年2期)2013-03-15 相关热词搜索: 解题 培养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