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之于党长期执政重大意义论析

摘要:党的政治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其政治生活中,围绕组织的性质宗旨,坚定政治方向、抵御政治风险、增强政治认同,而开展的自身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权威的树立、执政安全的保证及执政基础的巩固,也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程度的根本性建设。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执政权威;执政安全;执政基础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承继发扬和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领域的重要指向,更是在未来长期执政条件下,维护执政权威、确保执政安全以及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遵循。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坚定政治方向、维护党的执政权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充分地证明,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只有把握好了政治方向,才能在关乎重大立场、原则的选择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才能在面临生死存亡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不动摇,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复杂环境中廓清思想迷雾、坚定理想信念,进而保障中国共产党的“不变色”“不褪色”。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就是要通过改善党的政治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工作,更加坚定政治发展的方向,维护好党的执政权威。党的执政权威的体现于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的团结稳定和行动一致的前提,是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的基础,也是实现国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时指出: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回溯中国的政治发展史不难发现,只要中国出现一个强有力巩固的中央政权,中国就能保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持续繁荣;反之,中国就会走向分裂,并由此陷入战乱、贫穷的深渊。当今的中国综合国力今非昔比,早已不再是任由他国欺凌鱼肉的对象,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政府软弱、无能或者无政府状态,却是严重的祸根”。当前,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全面客观分析执政所处的方位、环境,牢记自己政治信仰与历史使命。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维护好党中央的政治权威,对于保持稳定的政治秩序,达成基本的公共治理目标,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政治运动,权威都是客观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确立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高度重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清醒认识到党的建设所面临的艰巨挑战。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之众的大党,只有充分维护和发挥党的执政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发挥坚强领导核心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形成党的强大领导力。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有利维护党的执政权威和形成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抵御政治风险、确保党的执政安全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状况总体良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基本执政安全环境以巩固党的长期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境况下诞生,在挫折磨砺中成长,在艰困难苦中奋起,始终葆有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信心。当前的中国,既有改革进程中面临的经济体制转轨的风险、社会群体冲突的风险;也有在开放状态下,对外交流交往活动所带来文化侵袭风险,以及国家争端造成的主权风险;此外,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缺乏嚴谨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会造成对生态破坏的风险。各种类型的风险交织影响,甚或呈现竞相迸发的态势,如若处理不当,极易演化、转变为巨大的政治风险,最终会危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酿成巨大危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党。苏联和东欧一些执政的共产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主要问题就是来自内部建设的虚弱。防范此类悲剧的重演,必须十分注重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就会迷失方向;没有科学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也会丧失根基。只有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使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住各种各样的风险。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确保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能提高全党抵御各种政治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使得我党成长为一个具有更多经验和具备更强能力的成熟之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布局中的统领地位,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执政上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抵御在执政上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挑战,我们党更多的是需要“自身硬”,也只有真正地做到自身本领过硬,才能真正在应对风险来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挑战、风险并不可怕,从最初仅有50多个成员的孱弱组织,成长到如今世界性影响领导的政党,期间所经历的挑战与风险不可胜数,可谓一次次力挽狂澜,堪为一次次浴火重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其中一定要包括养成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抵御住各种风险考验的思想前提。邓小平就曾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让全党同志要有这样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越是长期执政就越应谨防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腐败肆虐的现象,必须居安思危,常怀忧党之心,必须永葆进取之志,恪尽兴党之责。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增强政治认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人们对他们的政治系统如何看法,是政治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中,看法或政治感情的状态,也许是对其政治系统合法性的最重要的测试。”政治认同是一种承认、认可和同意的情感倾向,而且只有在国家政治权力获得足够的承认和同意的前提下,社会成员对自己属于的政治单位(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环境或基本的国家制度)的心理归属,从而愿意为了维持既有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而放弃推翻这种政治统治的权利。因而,所谓政治认同,亦可理解为就是将一个政治共同体内的成员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同时,政治认同不仅仅是政治运行的目的,也是一种衡量一个共同体的政治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或有效方法。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是执政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民心是最为根本性的执政资源,对执政党而言,民心即是最大的政治,信任危机则是最大的执政危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认同是中国共产黨的执政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中国共产党员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丰碑,中国共产党因而也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认同资源以及执政合法性基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让全党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

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不是中国共产党自封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同时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的支持是助推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不仅革命战争年代如此,执掌政权后的和平年代也不能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从维护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不同群体的权利与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体制,使社会公众在利益认同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对制度的归属感,从而最终实现价值认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群体之间的各种具体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调节。这种调节的实现,其基本着眼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基本方法是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广泛、系统的吸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同时,通过广大共产党员的不懈奋斗,将整个社会基础连接起来,充分考虑执行主体的个体差异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使其充满活力和生机。惟其如此,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得到夯实巩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境况,既有社会物质基础的殷实丰厚,又有多元文化的交汇碰撞,一方面是日趋增多人民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则是日益增加的社会矛盾冲突。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充分表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凸显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通过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我们必然能构建起一个愈加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充分发挥理论对党的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刘纯一(1986-),男,博士,副教授,中共益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湖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0年社科规划课题“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关系之研究”(立项号:2020DX108)

猜你喜欢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述评邓小平研究(2021年5期)2021-11-18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及当代价值邓小平研究(2021年6期)2021-01-14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优化探析理论导刊(2020年10期)2020-11-30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的价值论析新丝路(下旬)(2020年12期)2020-11-2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历程、逻辑与启示理论导刊(2020年4期)2020-04-2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概况文化软实力(2020年1期)2020-04-14问题视阈下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州学刊(2019年7期)2019-10-1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与基本经验理论导刊(2019年8期)2019-09-18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解析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2019年4期)2019-06-11高职院校党的政治建设问题研究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2期)2019-04-17 相关热词搜索: 执政 之于 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