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县城的方言,为什么成了13亿人使用的普通话?

盛博 朗博

要说普通话最标准的,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每天出镜的播音员了。谁想说好一口能和他们相媲美的普通话,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小乡村,普通话就是当地的方言。

也就是说,这里的老人小孩,不用后天刻意学习就个个能说普通话,且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圆润流畅,韵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员。

现在,大部分人认为的普通话,就是北京人的方言,但是这个看法并不准确。北京人的普通话与《新华字典》里的发音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最明显的就是那股 “京城味”,儿化音特别多。

而普通话最标准的发音,其实来自这个地方——与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这还得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

1953年春,在滦平第四完全小学读书的14岁同学白凤然,突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办公室里面坐着两位来自北京的神秘人物

神秘人物让白凤然别紧张,只要按要求读报纸中的一篇文章即可。白凤然就按照平时在家里说话的语气,大声朗读起来。然后,他们又让他读了一篇语文课文。读完以后,两个神秘人物连连点头,读得真好啊!

接着,还有另外三名同学被请来,给神秘人物读了几篇文章。

除了这些同学,这两位神秘人物还先后在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和火斗山乡,找了三名村民,也是一样的要求——说话、朗读。

这几个神秘人物就是中央政府政务院派来的语言专家,他们来滦平是为了考察采集取音,为制定通用语言规范收集资料。

不过,让白凤然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的语音竟成为日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大家尊称他们为“语音七老”。所以,滦平方言发音最接近今天普通话的标准读音。

60年后,白凤然再次被选中成为语音采集对象之一,74岁的他每天凌晨在地下录音室要录音四个多小时。

今天,滦平人的一口普通话,使很多年轻人在北京及各地都做了播音、话务员工作。

看到这里,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偏选滦平方言为普通话的发音基础呢?

600年前,明朝永乐时,那个从自己侄子手里夺来皇位的朱棣,由南京迁都北京,大批操着南京口音的官员、士兵来到北京,南京口音与元朝的老北京口音慢慢融合,就形成明朝的北京话,这也是当时官话。

朱棣为了防止北方蒙古人的进攻,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所以,在长城外形成了大范围的军事隔离无人区,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从此,滦平再没有人居住,原来的方言就消失了。

清朝建立后,滿人入主北京,开始积极学习汉文化,也学说北京话,不过其中也加入了满族语音要素。

所以,清朝的北京话实际上包括了元朝北京话、南京话以及满族话三种发音的特点,集众家之长,这种口音当然具有优势了。

康熙帝时,建了避暑山庄,滦平就成了北京与承德之间的重要通道。清政府鼓励旗人建立“口外庄田”,于是,很多旗人来到肥沃的滦平,建起庄园。

毕竟是皇家庄园,岂是一般平民能随便出入的地方,再者,滦平地区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与外界隔绝,正是这种环境上的优势,让滦平人那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而北京则因受到外来人口影响,加上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经过新文化运动,北京人生活及其语言都发生变化,这时候北京话反而不如滦平口音纯正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要建立一套通用语言规范体系,经深入调研,发现滦平的北京话最纯正,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滦平采音的故事了。

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就明白了,所谓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官话,就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语言。滦平的方言,正因完整保留了首都所在地——北京的语言,所以才被国家选入普通话。

那么,如果按这个规律来算,中国古代历朝的普通话又都是什么呢?

中国各朝代官话多次更变,因定都、政权变迁等因素在不断变化,都城在哪里,哪里的话就是当朝官方语言,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也方便于各地人的互相交流沟通。

西周社会是古代中国文化制度的奠定时期,西周首都洛阳话就成了当时的标准音。西周的“洛语”,就成官语,美其名曰“雅言”,它也是以后中国各朝代国语的基础。

秦朝后来统一全国,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据估计就是西安一带的关中话了,至于怎么发音,可以参考陕西的秦腔。

刘邦推翻了秦朝,当然不能以“秦人之腔”为官话国语了,汉朝就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洛语是两汉的普通话了。但可以想到,这发音一定有关中语的特点。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东晋迁都建康(今天的南京),承袭汉代,还以洛语为国语,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南京话就成了国语了,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以南京话和洛阳话雅音为基础正音,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西安话“秦音”就是国语了。

到了宋朝,定都河南开封,与洛阳不远,所以,国语还是“雅音”洛语。

元朝定都北京,定蒙古语为国语,元代的普通话恐怕是充满蒙古味道的北京话。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南京官话为官方的标准语。后来,他儿子朱棣迁都北京,从此,北京话就一直成为中国的官话了。

从整个历史看,今天的普通话可不是现在一个地方的方言,它的发音兼有洛阳话、西安话、南京话、蒙古语及满语等多种语言的发音元素。

滦平的方言其实就是中国主要朝代各地方不同官语融合而成的,所以才能被全国广大地区人接受,因含有不同地方发音特点,也容易上口。

因为从中我们明白了中国的文化为什么具有活力,能够绵延不绝。

就单从普通话发展历史来看,今天的普通话就是各地方语言兼容并包的结果,因吸引众家之长,具有各地区广泛的代表性。

整整经过了三千年,华夏各地域的人不断摒弃地方文化不足与狭隘,不断地吸收其他地方文化精髓,才融合成现在这个伟大民族。

今天,这样的融合说来起简单,但是有谁能知道当时不同地域和文化经历了怎样激烈的冲突和碰撞的,也不知道经过多少血与火的洗礼……在多灾多难中,我们的文化淬炼得愈加坚韧。

(摘自《世界华人周刊》)

猜你喜欢官话国语方言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卷宗(2018年24期)2018-11-07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中学生博览(2017年23期)2017-12-16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魅力中国(2017年38期)2017-09-18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时尚北京(2017年1期)2017-02-21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智富时代(2016年8期)2016-05-14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智富时代(2016年8期)2016-05-14妈,你好幸福家庭(2014年4期)2014-09-10观察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3期)2013-05-24征集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有意思现代阅读(2013年3期)2013-03-12 相关热词搜索: 成了 方言 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