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研究

尹瑶 邱程 李成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实际情况,为促进高校学生健康行为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方法:2020年7月,通过线上问卷星发放的形式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描述、X2检验、F检验的两两比较和One-way ANOVE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行为不积极主動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很大原因。2)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在健康责任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运动行为(P=0.000)存在差异;不同学科的高校学生在人际支持、运动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高校学生在营养行为、人际支持、健康责任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上存在差异,另外在健康促进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普通高校学生男生经常锻炼组整体健康促进行为水平以及各分量表下的健康表现明显优于其他2组水平学生,对于女生经常锻炼组来说在健康责任行为和运动行为上与其他2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和探讨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情况有助于了解目前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状况,加强体育健康宣传,促进高校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锻炼水平;高校学生;健康促进;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6.0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1]。根据近些年各项相关研究表明,现在高校学生的健康水平较低,主要影响因素包含:饮食方面、情感问题、环境问题、心理压力、作息时间、营养均衡、运动健身等,目前大学生存在抽烟酗酒问题严重、夜不归宿现象频频发生、心理承受压力脆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2]。这些健康问题的出现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输出人才重要的途径,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健康促进(AHP)量表》研究与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行为以及不同锻炼水平组大学生健康促进行为差异比较,目的是引导高校大学生学习健康知识和参加体育锻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发放的形式,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共计72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台湾学者陈美燕教授从营养行为、运动行为、人际间支持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压力处置行为及生命欣赏行为等六个方面研制的青少年健康促进(AHP)量表共计40个题目进行测定[3]。每一条目按照5分制Likert评分标准:1表示从不,2表示偶尔,3表示约半,4表示经常,5表示总是。通过查阅文献得知:《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在大陆某高校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的研究结果中表明,AHP量表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健康行为水平,评价各种干预措施的产出,也可以用于评价健康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

本研究通过预试验来验证该量表题项内容的适当性与准确性,所有题目的问答具有时效性,该量表简体中文版AHP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0,各子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27~0.830(如表1所示),经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正交旋转,产生较好的结构效度。

1.2.2 数理统计

本研究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F检验的两两比较和One-way ANOVE分析以及X2检验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学生锻炼习惯特征

721名调查对象中,男生494名(68.5%),女生227名(31.5%),男生经常锻炼习惯要优于女生,女生偶尔锻炼的习惯表现占多数;文科生529名(73.4%),理科生192名(26.6%),文科的学生经常锻炼习惯优于理科生学生;大三以下年级465名(64.5%),大三以上256名(35.5%),锻炼习惯在年级分布上表现差异不大。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的高校学生锻炼习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表现非常显著(P<0.001)。(见表2)。

2.2 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行为得分情况

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如下表3所示,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行为中生命欣赏行为得分最高,健康责任行为次之,然后是人际支持行为,营养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运动行为得分最低。从中可以得知,大学生很重视自身生命和身体健康情况,最不喜欢的就是运动,从一定程度上分析,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比较研究

不同性别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比较:男、女生整体健康促进行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812),从一定程度上分析大学生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状态都是非常重视的;从子量表中看出,男生在健康责任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上略低于女生(P=0.015),具有差异性,这可能与男生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从运动行为上分析男、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可以看出男生运动的积极性比女生要高。

不同学科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比较:文科、理科在人际支持行为上存在差异(P=0.035),理科生略高于文科生;文科、理科在健康责任行为、运动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康责任行为(P=0.007)上和运动行为(P=0.001)上文科生明显高于理科生,压力处置行为上文科生低于理科生(P=0.009)。

不同年级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比较:大三及以下学生和大三以上学生在整体健康促进行为上存在差异(P=0.031),可能原因是大三以上学生面临很多方面的压力,比如:就业、考研等他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好每天有限的时间,做最好的自己,比较而言他们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王春霞等在《非医学类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研究结果中表明,锻炼身体在大学生中是最不受重视的,运动不足的人数达到70.4%且大三学生的情况较大一严重,可能与缺乏自制力有关,而大三的学生还要再面临考研与就业的压力,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会有所不足[5]。大三及以下和大三以上学生在人际支持行为(P=0.000)和压力处置行为(P=0.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就目前而言大三及以下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可能相对较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参加学校、学院、社团等组织的活动;大三及以下学生和大三以上学生在营养行为上存在差异(P=0.033),大三以上学生更关注自己身体营养方面的情况(相关分析见表4)。

2.4 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比较研究

2.4.1 对3组不同锻炼水平普通高校学生运动行为上进行分析得知(见表5):男、女经常锻炼组与其他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组的同学更会主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从营养行为和人际支持行为上的数据来看,男生经常锻炼组与其他2组学生存在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分析,经常锻炼的学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到平衡膳食,另外经常锻炼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拓宽他们的人际交往朋友圈,但是对于女生来说不同锻炼水平组不存在差异;从健康责任行为上来分析,男、女经常锻炼的学生健康责任行为要比其他2组学生表现得更加优秀。

2.4.2 对3组不同锻炼水平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总表及其各分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得知(表6):男生经常锻炼组与偶尔锻炼组、不锻炼组学生在健康促进行为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明显高于其他2组学生,这表明经常锻炼身体的男生在健康促进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他们更愿意利用一些时间来提高自己健康水平;但是偶尔锻炼和不锻炼之间不存在差异,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很好的一种习惯;对于女生而言,3组不同锻炼水平学生在健康行为上不存在差异。

从生命欣赏行为数据得知,男、女经常锻炼组与其他2组存在差异,经常锻炼学生群体可能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男生经常锻炼组学生的压力处置行为明显优于另外2个水平组,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心理承受力,从而更好地释放内心的压力。

3 讨论

健康促进行为是个体用来维持和增加安宁幸福,以达到自我实现及个人成就的所有行为。是指个体自愿发起的一系列能够维持最佳健康状态、实现自我价值而采用的多维度持性久行为活动[6-7]。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行为分量表得分情况:生命欣赏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营养行为>压力处置行为>运动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运动行为在健康促进行为中得分最低,普通高校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不高,兴趣不够积极,这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与各子量表在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年级中部分数据显示存在差异或显著性差异,对比发现健康责任行为、运动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三方面表现比较明显,说明高校学生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提高自身健康管理。

3组不同锻炼水平普通高校学生在健康促进行为总量表及分量表上存在差异。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可以通过健康信念模型改善,有研究表明:干预班学生的运动锻炼行为(15.10±2.82)分、饮食营养行为(16.07±3.40)分、健康危害行为(15.63±1.83)分、健康责任行为(25.60±4.08)分、人际支持行为(24.10±4.69)分、压力管理行为(19.30±2.47)分和生命欣赏行为(20.97±3.35)分与干预前(11.23±3.14、13.23±3.63、12.67±1.92、22.83±4.38、21.10±5.67、16.57±3.77±17.50±5.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锻炼组别和不同性别之间在各分量表上也表现一定的差异性,3组不同锻炼水平经常锻炼的学生比较其他2组水平学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普通高校大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依次是没有时间、无活动场地和不具备自我锻炼的能力,针对这一群体学生目标在于激发锻炼兴趣、学会健身技能、初步改善行为方式[9]。

综上所述,一定程度上分析不同锻炼水平学生与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呈正相关,锻炼次数越高,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可以改善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但是本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锻炼组女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表现不明显,这也是后期应该研究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EB/OL].(2016-10-26)[2021-06-01].http://www.moe. 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0/t20161026_286160.html.

[2]叶星理.大学生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促进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3-4.

[3]Chen Mei-Yen,Wang Edward K,Yang Rea-Jane,LiouYiing-Mei.Adolescenthealthpromotionscale:developmentandpsychometric testing[J].Public Health Nursing,2003,20(2):104-10.

[4]王冬,陈美燕,周创.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在大陆某高校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001):80-82.

[5]王春霞,郑慧珍等.非医学类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06),465-466

[6]Pender N J,Murdaugh C L,Parsons M A.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M].7th ed.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2014:
26.

[7]Stampfer M J,Hu F B,Manson J E,et al.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 through diet and lif-estyle[J].N Engl J Med,2000,343(1) :
16-22.

[8]韓文华,苏煜,高嵘.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9(10).

[9]姚明焰,甄志平,杨兆春,et al.不同锻炼水平大学生体质特征与健康促进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648-650.

猜你喜欢健康促进高校学生研究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文萃报·周五版(2021年26期)2021-12-17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今日财富(2021年10期)2021-05-10中国老年人健康指标简述健康大视野(2019年13期)2019-07-22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策略探讨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19期)2018-06-11公司研究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17期)2018-05-14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健康促进视域下杭州大学生体重管理的现状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2期)2017-04-20健康促进视域下杭州大学生体重管理的现状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2期)2017-04-20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地震研究(2017年1期)2017-04-10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2期)2017-03-06 相关热词搜索: 水平 高校学生 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