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实践探究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获取实践性知识、教师反思和校本教研来实现。“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扶上台赛、送出去讲、推出来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实践性知识;教学反思;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3-0093-04

引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胸怀仁爱之心,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一名优秀教师,其专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专业知识丰厚扎实,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符合学情,教学风格独特,教学科研能力强,富于团队精神,师生关系融洽,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深受学生爱戴,在师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1]。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僅是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提高的过程,还需要学校实施内部机制改革,激活教师创业的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

一、激励、唤醒、鼓舞,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3]。教师应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找准差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觉实现从“匠”到“师”的转变,从“师”到“家”的提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因此,学校要在满足教师不同层次需求上下功夫,特别是在满足教师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上下功夫,让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4]。学校在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上有以下几种做法:(1)愿景美好,激励成功;(2)使命召唤,激发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自豪感;(3)建立完善的制度,形成平等、公正的管理过程,让教师有安全感;(4)集体领导,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真正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5)挖掘教育教学事件的价值;(6)尊重、赏识每位教师,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7)为教师提供舞台,使其更好地展示才华,不断提高;(8)营造竞争文化,让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可操作、能量化、能评比,时时争创一流,处处勇攀高峰;(9)校领导应全力做好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时时处处体现团队的关心和温暖;(10)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11)积极为教师职称晋升、工资晋级、评优评模创造条件;(12)开好每日晨会及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工作总结会,总结得失,表彰先进,鞭策后进;(13)运用好绩效评估、目标考核、全员聘任制度,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能者上,庸者下。

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获取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5]。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基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直观感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教育理论、策略、方法的再认识,它具有客观性、情境性、个体性、缄默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往往包括教师的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等。

第一,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自我知识是教师基于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和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领悟而形成的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第二,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指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及领导沟通的艺术和技巧,特别是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如何赢得学生的信赖与亲近尤为重要。

第三,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是教师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主体、不同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方法[6]。

第四,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前预习的要求、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训练与考试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价、学优生的培养计划、后进生的辅导措施、与学生的谈话等。

第五,反思性知识。反思性知识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发挥等问题的不断修正、完善和提升[7]。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并在实践中真正运用的知识。获取、应用、深化和整理这类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过程。实践是教师的实践知识的来源与归宿,教师可以采用课后反思、教学案例、专家评课、课堂回放、同课异构等形式实现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8]。

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与方式、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成果、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审视、深思与修正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阅读中反思。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科前沿知识来检验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等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从而加深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行动能力[9]。

(2)在案例交流中反思。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距。通过对案例研讨,教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反思。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反思课堂是最基本的教学反思。教师在课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后要注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进行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是否优化、讲课是否富于启发性、当堂训练是否符合学情等,从而在下一次课堂上加以改进。

(4)在自我观摩中反思。课堂就是教师的作品,教师往往会存在自我肯定的问题。只有教师以局外人的身份观摩自己的录像课时,才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及时纠正,不断提高。

(5)在看课中反思。通过观摩汇报课、示范课、同课异构课等,教师能够在共同的平台上实现对经验的分享、对困惑的探究、对问题的反思,从而产生深度的思维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产生新观点、新方法、新路径、新境界。

(6)在集体备课中反思。集体备课,首先由备课组教师共同制订集体备课计划,其次确定主备及中心发言人,再次通过集体研讨形成共案,最后,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强化为充分体现自身特点的个案。集体备课能够实现智慧的启迪、经验的共享、思想的共鸣、思路的明晰、教法的精准、学法的多元,最终达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

(7)在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反思。教师应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看到自己的差距,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看看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是教师教法的问题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是督促不力的问题还是陪伴激励不足的问题,从而更顺利地找到解决办法。

(8)从学生评教反馈意见中反思。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在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方面,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教师应从学生反馈的意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与短板,并不断解决和弥补。

(9)在总结中反思。教师应总结成功经验,将其升华为个人的教学风格,并分析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策略,明确努力的方向。

(10)完成教育日志并据此进行反思。教师应每天对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进行记录,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提高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我思故我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不断研究、改进及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风格的过程,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校本教研即学科教师在备课组或学科组的组织下,定期对教育教学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展开讨论,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校本教研的形式有集体备课、示范课、汇报课、学科知识讲座、教法学法研讨、解题和说题、备考研讨、课题研究、技能比赛、校本课程开发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统揽全局,抓住主线,建构学科知识体系;(2)以“问题”为导向,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老问题,研讨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3)以“教和学”为基点,以课例为载体,借助教学录像、教案、课例、说课、讲课、评课、学生的作品等载体开展;(4)以“能力提升”为目标,聚焦解题、说题、出题核心要素,提高备考能力;(5)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先学后教,先练后讲;(6)以“课题”为抓手,遵循科学研究程序和步骤,在选题、立题、开题、做题、结题中提升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它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当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具有整体性、针对性、主体性等特征。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能夠解决实践中的疑惑,掌握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专业素质,更具专业自主性。

五、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扶上台赛、送出去讲、推出来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扶上台赛、送出去讲、推出来评等多形式,全方位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习的机会、研究的平台、展示的舞台,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一)走出去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无止境,学习是教师成长进步的前提。百闻不如一见,走出去学,教师才能实实在在地体验、感受、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其认可度,激发其探究欲。走出去学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在职或脱产学历提升,如研究生班、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第二学历等;(2)教师到名校挂职锻炼、跟岗学习;(3)教师脱产到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师范类高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4)教师参加省、州、县、校各级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5)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经验交流;(6)教师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专项培训,如新课程改革、新高考、高考备考等;(7)教师参加校际交流活动;(8)教师出国教育考察、进修培训。

教师走出去学不是漫无目的地学,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目标和任务,可以是学科教学策略的学习,可以是学科备考能力的提升,可以是专业知识的深化,也可以是教育教学通识知识的培训,还可以是班级管理经验的交流、师德师风建设的报告。

(二)请进来教

请进来教就是邀请专家到学校就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新方法进行培训,对课堂教学改革、高考备考进行现场指导,对教师学科素养、专业能力提升进行示范引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邀请专家到校开展学术讲座、上示范课;(2)教师上课、说课、解高考题、说高考题,专家现场把脉,精准引导教学教研;(3)专家团队针对某一学科进行专项培训,采取讲课、训练、考试、答辩等形式,对教师进行逐一考核,如解高考题培训、说高考题培训、课模培训等;(4)签约专家团队长期合作培训,如高考备考、课程改革、学优生培养、特长生培养、日语教学等;(5)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习培训;(6)外出学习人员学习报告会、优秀教师报告会等;(7)聘请外教,如英语口语教师、足球教练等。

这一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的对象是教师,教的方法是讲座、讨论、示范课、观课评课,教的内容是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教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疑惑,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坐下来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长期的培育与坚守。推动教师成长的根本途径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标,长期坚持,如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研讨,解高考题、说高考题、出高考题,高考备考策略的探究等;(2)师徒结对,跟岗学习;(3)先学后教,教师深度备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观摩学习;(4)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5)学校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好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让优秀教师、班主任分享经验,进行关于后进班级和学科问题的反思;(6)教师撰写、发表教学论文;(7)教师开展课题研究;(8)学校举办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等活动;(9)编写校本教材。

教师运用交流讨论的方式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够使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实现知识共享,最终做到共同进步。

(四)扶上台赛

“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是运动员和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将其用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方面,学校营造竞争氛围,能够激发教师的斗志,为教师的成长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比赛是学习交流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教师参加省、州、县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比赛,如优质课、微课、教学技能大赛、实验技能比赛等;(2)学校组织各类竞赛,如优质课、实验技能比赛、说高考题比赛、解高考题比赛、出高考题比赛、演讲比赛等;(3)校内、校际的同课异构;(4)开展月考教学质量评比、期末考试教学质量评比;(5)每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比;(6)进行月综合量化、学期综合量化评比等;(7)班主任进行月量化、期末量化、学年量化评比;(8)学生评教;(9)开展班主任工作问卷调查;(10)在期末进行各类优秀评选;(11)开展年度考核优秀评选;(12)教师节在省、州、县各级行政部门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五)送出去讲

送出去讲就是学校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到校外讲学、上示范课等。这一方面能让教师有成就感,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另一方面能让教师在示范引领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拓展学科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到薄弱学校进行助教;(2)送培、送教到薄弱学校或下一学段学校;(3)担任县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主讲教师;(4)担任县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评委、裁判等;(5)应学校、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外出讲学或上示范课;(6)应聘大学客座教授;(7)在省、州、县举办个人画展、演唱会等。

(六)推出来评

学校应积极推荐教师评选各级名师、名班主任、专家、骨干教师等,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其教书育人的热情和进取心。

结  语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服务教师、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發展教师,另一方面要尽全力为教师的发展铺路搭桥。教师则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实现由“匠”到“师”的转变,由“师”到“家”的提升,成长为“四有三者”好教师。

[参考文献]

[1]王鉴,徐立波.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130-134.

[2]杨淑玲.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J].甘肃教育,2019(24):105.

[3]朱敏兰,魏恒顺.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西部月刊,2008(08):168.

[4]王淑莲,金建生.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7(01):95-99.

[5]马香莲.“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解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6):41-46.

[6]赵建华,姚鹏阁.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16(04):95-105.

[7]左明章,雷励华.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09):77-84.

[8]高光.教师专业发展: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9]陈向明,张玉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1):36-43.

作者简介:邱国民(1966.9-),男,贵州榕江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获黔东南州“教育名师”称号。

猜你喜欢内驱力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破译自推娃的密码教育家(2021年11期)2021-04-06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0年8期)2020-11-09专业化发展视角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础教育论坛·上旬(2020年2期)2020-04-01浅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构建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54期)2020-02-22信息社会基础教育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锦绣·上旬刊(2019年5期)2019-10-21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年2期)2019-06-11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45期)2018-01-25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新课程·中旬(2017年1期)2017-03-27以人为本,构建有特色的教育管理新课程·上旬(2016年11期)2017-02-28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新课程改革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