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村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状况调查分析

杨浩澜 顾吉 姚侃杰 杨丽 罗佳欢

一、书院镇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分析

人类社会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与发展均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当前,全球不少国家由人口问题所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诸如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持续降低等问题不断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婚姻作为人类社会和自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主要方式之一,与社会的进步與发展息息相关,各个时期的不同婚姻观念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整体来说,人们的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也是影响人口数量最直接的因素。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情况整体来说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率下降等系列问题,而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开放,计划生育时代在当前已成过去。在此姑且不论三孩政策放开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但当下年轻人随着相关生计方式、生产方式等变迁所引发的的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的转变及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应当来说是当下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浦东新区与书院镇青年相关情况对比分析

书院镇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同时也是上海东部临海地区的重要乡镇。在此,文章将以书院镇青年结婚率、离婚率以及生育、晚婚情况与浦东新区2021年3月发布的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当前青年在婚姻生育方面的一个大致发展情况。

有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浦东新区准予登记结婚对数分别为23831(2010年)、30410(2015年)、23365(2018年)、22261(2019年),离婚登记率为7511(2010年)、13832(2015年)、11525(2018年)、11793(2019年),整体来看,浦东新区自2015年以来,结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离婚率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生育方面,出生人数除2010年-2015年有所增长外,2015年-2019年亦呈现出生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生育一孩、二孩、多孩选择上,生育一孩占多数,二孩选择较少,多孩选择则更少。在晚婚情况统计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浦东新区整体晚婚率自2010年以来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2019年达到96.12%。

据书院镇整体情况来看,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婚姻方面就受访青年婚姻选择的倾向来看,“非常渴望”与“比较向往”人数过半,占整体受访人数的52.65%,持“一般”人口则占受访总人数的42.15%,值得注意的是,持“有些排斥”与“不愿意”倾向人口,则分别占受访人数的2.37%与1.82%,整体来说,受访青年对婚姻的期望程度整体不高。在生育方面,可当前青年生育意愿有了明显的降低,选择“无孩”,即不生育孩子的人数占比男性接近受访人数的三分之一,女性则占总受访人数的超五分之一。除此之外,男女青年中选择生育一孩的人数总体过半,选择“二孩”相对较低,多孩选择情况则更低。在18-30岁年龄段受访青年中单身率普遍较高,同时已婚率较低,这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适龄青年晚婚晚育的一个整体现象。

总的来看,书院镇青年婚姻生育状况与浦东新区整体婚姻生育发展趋势相当,这也从不同程度上显示出社会婚姻生育的整体发展情况,而书院镇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综合反映出了当下婚姻生育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就书院镇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所呈现的特点来看,首先,在婚姻方面,除受自身就业情况及经济状况影响之外,其家庭教育、父母婚姻生活等因素亦会对青年婚姻选择产生影响,书院镇青年婚姻状况总体呈现晚婚的现象,不婚状况存在,但是选择不婚整体占少数;在生育方面,受访青年整体生育意愿较低,即便在国家三孩放开的政策下亦是如此,选择一孩情况占多数,多孩情况较少。究其原因,除同样受自身就业及经济状况影响之外,一系列育儿观念的转变也是当下青年少生少育的主要原因,例如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育儿观念在当下青年育儿观念中已不占首要位置。而在家庭观念方面,青年一方面基于爱情、陪伴、亲密关系、生儿育女的选择或为满足老人的愿望而选择婚姻,这是其选择组建一个家庭的前提;而另一方面,鉴于婚姻会带来的个人自由空间受限制、婚姻没有保障、经济及养育子女压力大或个体认为没有结婚的必要等,则是当下青年排斥婚姻的主要原因,而这也是阻碍一个家庭组成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合当前受访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组成方面的现实,再结合当下青年晚婚晚育的整体实际来看,青年整体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的形成受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因而呈现不同的特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了劳动力短缺、消费低迷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年轻人传统家庭观念的冲击。外界影响及自身经济状况则是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整体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就其发展趋势来说,外界环境若持续如此,或青年在生活中持续面临较大压力,其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将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仍继续保持较为消极的发展态势,晚婚晚育甚至低生育将会是主流,甚至可以说,若青年在生活中面临自身需求都无法满足的境遇,不婚甚至不育概率将会持续增长。

三、结语

作为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关键,人口问题历来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婚姻是家庭生命周期的起点,婚姻的目的影响整个婚姻生活。整体来看,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放开,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提倡生育,而另一方面却是当下青年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的现状。深究这一巨大反差的根源,本次调研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演进,人们的婚姻生育观念及家庭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受各方因素的影响而渐次产生变迁,并直接对人口的增长与家庭的组成产生影响。而青年作为生育的主力军,其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不仅受来自社会、家庭各方的影响,还受自身经济情况及就业状况等因素限制。这一问题的解决,仅靠青年自身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均需要一个完备的体系作支撑,他需要有关部门在各方面为年轻人实现兜底。只有真切的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问题的解决,最终促成人口的良性增长。

参考文献:

[1]徐丹丹. 农村青年群体婚姻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2]刘伟杰,闫文辉.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1):94-99.

[3]贾志科,沙迪,赵英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青年婚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兼述政策效果及未来方向[J].中国青年研究,2018(10):19-25.

关于“‘非遗’传承人培养方法”的研究总结

于奇琛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的“跨界”课程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即跨界基础阶段和跨界创作阶段。跨界基础阶段是整个实践课程的前半段,旨在让学员能够较为系统、专业地接触跨领域的材料及工艺。学员可通过自主选择分别进入陶瓷基础、金工基础和大漆基础三个班级,学习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课程;跨界创作阶段是实践课程的后半段,学员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和了解,自由结合成“跨界搭档”,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跨界”创作,在创作实践中一边吸收转化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一边进一步思考“跨界”对于非遗的创新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非遗研培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将原本穿插进行的实践与理论课程拆分开,缩短学员在校时间,并将创作时间延长至线下理论课期间,给予学员更充分的时间完成作品。不僅如此,线上的理论课程效果也非常理想,学员不仅有机会接触更多专家学者,而且课后的线上讨论还可让师生的交流进一步向课堂外延续。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总负责人周武认为用“茶话会”来称呼本次座谈会更合适,他很高兴看到师生围坐交流互动的场面。周武首先一一回应了现场每一位学员谈到的内容,他尤其喜欢学员用“沉浸式体验”一词来形容中国美术学院的研培课程,周武强调中国美术学院的非遗研培是学院教学的延伸,所以研培教学不会停留在讲授与听课的单线程互动之上,不仅教学内容要多元化,教学的形式也应多向度。周武非常重视学员反馈的想法,他说:“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的负责人,我很清楚非遗研培这条探索的路有多么艰难,我们作为教育者非常需要通过了解你们的感受和意见,不断打磨发展的路径。”周武认为非遗研培是一个平台,不仅在空间上串联起全国各地的非遗人才,而且在时间上承接了历史与时代,所以传承人想要更好地走出未来的路,就一定不能放弃在历史的文脉中寻找线索。

在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方法”课题研究资料搜集中,我主要负责对“教育方法论”部分的资料搜集。期间,通过对资料地搜集整理,对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有了很多个人的思考和理解,就此成文作为本次研究总结。

首先是对于学习方法的总结。“传承人培养方法”,即“教育方法论”,我重点将其定位为“学术修养与理论思想培养教育”,其中我又按四个平行方向分别分为四个研究版块,一是以美术教育原理概论为主的“美术教育”;二是以成人教育方法的途径与创新为主的“成人教育方法研究”;三是以工艺美术教育思想为主的“工艺美术教育方法研究”;四是以包豪斯教育理念与日本工艺传承为主的“国际美教与工艺传承”。通过对主题的提炼与分解,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和资料搜集都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展,为接下来的理论材料支撑铺垫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对研究课题进行树状图的结构梳理,也使自己更加清晰自己的研究思路,同时也清楚各个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由美术教育延伸成人教育方法的研究,由国内工艺美术教育方法类比到国际美术教育与工艺传承,这种对研究的条理性和联想性的方法值得我在接下来论文写作大量运用;通过大量书籍与网络资料搜集,自己也通过对“二次资料搜集”,即对参考资料中的参考文献:再次搜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撑,这也将为我接下来论文整理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其次是对“工艺美术教育方法研究”部分个人的理解,当然也是建立在资料搜集过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想。“对于开发和传承传统的工艺美术,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体制有这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艺术品鉴》,2016)[1],从知识普及的方面看,工艺美术教育要扩大其覆盖范围,例如成人教育;从专业教学的方面看,实践环节要加强,“以便提升工艺美术的产业水平,来达到优化市场环境的目的”(《艺术品鉴》,2016)[1]。其中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教育方法和手段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和完整性...传授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专业性方面做得不够”(《论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2009)[4],其实个人结合自身经验也一致认为,教育是一项需要“传道受业解惑”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塑造改造精神意念的过程,这就需要方法。同时教育模式也是很重要,包豪斯在早期的艺术教育改革中推行了“‘基础课程’和‘作坊训练’”(《包豪斯的作坊训练与现代手工艺教学》,2009)[3]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以陶瓷设计为例,其教学模式被格罗皮乌斯认为体现了整个包豪斯的设计运作方式,同样的运用在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设计系也在尝试,“‘三大构成’(包豪斯)课程的引入,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图案教学模式,对陶瓷美术这一传统艺术门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孙学军,2015)[2]。总之,将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相统一的借鉴和整合,是工艺美术教育一大重要课题,结合自身本土陶艺特色与国际教学与传承理念接轨,是接下来中国陶艺发展的主流,让中国在国际陶艺艺术中占有相当比例的话语权,是每个陶艺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最后,通过这次研究性课题的学习,我收获了资料收集的方法和课题分析架构的梳理,这对我接下来的论文选题与后期支撑材料的搜集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国际美术教育与工艺传承的资料搜集,也与国内教育相比较,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更加激发我对国内外陶艺理念与创作相结合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先凤著:《试论工艺美术教育当代价值及发展方向》,《艺术品鉴》,2016

[2]孙学军著:《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美术教育简史》,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优秀论文集,2015

[3]蒋炎著:《包豪斯的作坊训练与现代手工艺教学》,《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

[4]臧子东著:《论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作者简介:于奇琛(1992.03~)男,辽宁省大连市,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陶艺设计

猜你喜欢生育整体观念国家医保局:生育三孩费用纳入生育保险科学导报(2021年52期)2021-08-10让人笑掉大牙的奇葩发明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9年10期)2019-11-16关注整体化繁为简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9年8期)2019-08-29近三年,中国女性生育年龄推迟一岁大众医学(2019年3期)2019-03-29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妇女(2018年3期)2018-03-22当观念成为艺术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8年2期)2018-03-09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神州·下旬刊(2017年6期)2017-10-28十二星座3月整体运程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新高考·高一物理(2015年5期)2015-08-18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奥秘(2015年8期)2015-08-12 相关热词搜索: 生育 乡村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