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式活动中获取知识

董慧敏 徐志兰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教育变革的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聚焦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善于根据学校的具体实情,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云台农场中心小学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品格的提升,将劳动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构建“尚农”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式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基本素养,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体系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的核心就是课程,国家课程更注重追求统一性,而校本课程则更关注于学校的个性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逐步地形成学校的特色。学校要走上特色化发展之路,就要通过校本课程来实现。因此,校本课程的构建是凸显学校特色的前提。没有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也就无法彰显学校的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学校的特色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连云港市云台农场中心小学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农场中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万亩荷塘”“云水湾”“新兴的工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等,这些都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学校不仅要懂得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形式。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传统单一的讲授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师要注重知行合一,积极构建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程体系;要坚持教育教学与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相融合;要增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构建“尚农”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究意识以及提高综合实践等能力。学校校本特色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模式,强调特色化、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在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尚农”校本特色课程,让学生切身体验操作,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间与空间,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进而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乐于积极地参与社会化活动与生活,拉近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劳动技能

聚焦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劳动技能。通过项目的实施,校内外每年有一万人次的中小学生接受了传统的“尚农”文化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以实践操作为主,打造“互联网+尚农”文化特色新平台,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走进生活化学习、终身化学习、高端化学习。我们利用智慧大棚,引导学生借助物联网参与各类种植活动,打造“互联网+尚农”文化特色新平台,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发展以及智慧的成长。

三、构建“尚农”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想

学校在“培养有智慧的实践者”这一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崇学尚农”作为课程主线,不断建设和完善已有的校本课程体系,总结提炼出体系化、精品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深化学校“崇学尚农,热爱家乡”这一办学特色,深入推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实现全科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结合学生的已有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努力实现全科育人目标。“尚农”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实践的平台与机会,教师在进行其他学科教学时,有意识地与“尚农”文化实践活动课程融合,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我们指导学生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丰富直接和间接经验,培育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点和能力。通过多角度地展示和交流信息,学生学会了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了健康品格,形成了资料整理、分析归纳与社会交际等能力。

(二)挖掘课程基地资源,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同时,我们立足课程基地这个主阵地,将“尚农”、兴农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能因地制宜,带领学生走进智慧大棚与校内6亩实践基地,借助于手机App远程控制大棚内环境,开展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创新等多维元素,课程实践内容贴近教育实际,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校拥有苏垦农友种苗有限公司、云水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校内建有植物栽培智慧大棚和校内6亩实践基地。学生借助“奥越信”智慧农业管理平台,通过校园智慧大棚的学习体验,可以观测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和开展植物种植、栽培等生长研究项目。学校实践基地校区有6亩多空地,作为学生劳动基地。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绿植、农作物在种植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学校积极营造教育氛围,开展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感受农业种植的神奇;并通过参与种植、栽培、浇灌等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劳朴素的素质,传承尚农智农的品格。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践基地的亲身实践活动,结合智慧大棚远程调控,切身体验农业科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具体应用,培养了科技创新的兴趣意识,呈现了真实可操作性的农耕文化课程。

(三)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感受协作价值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一己之力是很难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践性活动,设计出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班级种植的任务。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自身的特长与不足,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进行合理分组。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优秀学生学习的平台,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的机会。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具体反馈,适时地调整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悅的状态之下,提升能力、习得知识。

其次,教师所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能够聚焦学生的具体生活,能够从学生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只有新颖而充满趣味性的交流话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到合作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绿植、农作物种植方法,更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践、探索与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手、眼、脑,促进了学生多重感官的发展,还让学生懂得了由浅入深地学习,提升学生实验、探究、总结等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构建“尚农”校本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实现学校全科育人的目标,还学生一个幸福而完整的童年生活,更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

【本文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项目名称:“《尚农》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编号:GL/2020/06/066】

猜你喜欢校本课程体系特色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时代特色特别文摘(2018年9期)2018-11-10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现代计算机(2011年11期)2012-01-09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大众创业(2009年10期)2009-10-08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少年科学(2006年2期)2006-02-20 相关热词搜索: 获取 体验式 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