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思考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罗吉娟

[摘           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中“产出导向”,要求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教育专业近3年的就业情况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视角分析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探讨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并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质量提升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师范专业认证;基础教育;小学教育;师资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094-03

《中国教育现代2035》指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其中,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地方综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生源来源单一、结构简单,有一定局限性和突出的特点,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近3年的就业情况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视角分析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追踪分析学生毕业3~5年的发展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对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调研,探讨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对提升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质量提出建议。

一、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对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的调研

(一)小学教育专业近3年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情况

以小学教育专业为调研对象,统计小学教育专业近3年毕业生获教师资格证书率、就业率等情况(表1),并对学生毕业后去向和就业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主要从读研、政府及事业单位(教育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非教育部门)、国有企业、外企、其他企业、入伍、出国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从对近3年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分析,毕业生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匹配度、用人单位满意度都比较高,就业质量较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大多在小学任教,近3年教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94.83%,2018—2019年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89%以上。2020年7月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58.14%,但截至2020年9月专业就业率达92%。大部分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当地重点小学任教,2020年2名学生分别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读研。

(二)用人单位对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86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获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调查结果如图1。用人单位对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满意程度较高。“满意”以上达到87.9%,比较满意的占12.1%。主要体现在就业现状满意度、工作与职业吻合度较高。用人单位评价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很快转换角色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趋势,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分析

根据毕业生毕业后3~5年的综合表现,经数据统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从职业道德、工作业绩、人际关系等10个方面进行评价。如图2所示,从“满意”选项占比看,职业道德占75.58%、工作业绩占60.47%、人际关系占66.28%、专业技能占61.63%、团队精神占65.12%、吃苦精神占66.28%、纪律观念占69.77%、沟通能力占62.79%、创新能力占54.65%、心理素质占61.6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与素质提高还有期望,10个指标中,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满意的比例占54.65%,其次是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待提高的素质期望分析

从86家用人单位调研数据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竞争意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对照师范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高,就业专业吻合度高

从表1中显示,根据初次就业率的统计,在政府及事业单位(教育部门)工作的比例较高。小学教育专业生源女生比例高,近3年占比均在93%以上,大部分来自广西的市、县地区,学生认可从事教育工作,积极报考公招、特岗教师等岗位,并选择回家乡就业,分布在小学、初中阶段任教,稳定性较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基础教育师资的有效补充。

(二)毕业生综合能力素质达到毕业要求,创新能力、专业技能需再提高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是“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认证标准“毕业要求”8条分别是: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級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3]。从图2的调查指标满意度情况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达到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3个指标的满意度排在末位,有待进一步加强。图3中显示,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重点关注的能力素质。总体工作业绩满意度占比60.47%,反映出学生在毕业后3~5年,从适应期到稳定期过渡时间较长。毕业前实践教育和工作能力积累还有所欠缺,应加大见习、实习和研习等实践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还需要加大职后培养力度。

(三)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方面有待加强

师范专业认证细则中明确:承担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至少有1年小学教学工作经历,并每年到小学、市、县教研部门工作实践不少于15个工作日。小学指导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50%。目前高校在有效建立和落实学校和中小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共同发展机制方面还有待加强。部分师范专业主动调研、参与中小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够,高校教师基层实践教学经验欠缺,部分教师没有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经历,全面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不足。

三、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的思考

(一)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跟踪反馈机制,反向设计培养计划,提高培养质量

1.完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坚持“以生为本”的就业工作理念,党政齐抓共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一是注重师范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师范生的就业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模拟面试、试讲比赛等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三是建立就业指导服务长效机制,开展专业化、可持续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对学生求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帮助和指导。四是开展朋辈互助指导,实行就业指导全程化与阶段化的有机结合。确保毕业生能迅速投入基础教育岗位服务。

2.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改进机制,一是对毕业生进行3~5年的追踪调查。掌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数据,收集毕业生对优化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2019年从第三方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小学教育毕业生最终的工作专业相关度达到97%,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方向吻合度高,社会认可度高。三是利益相关方提供的多方社会评价。主要通过加强同就业单位联系、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反馈,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时了解基层教育一线的用人需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扎根基层教育情怀,适应城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胜任教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小学教师。

(二)运用基于电子成长档案袋师范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创新开展基于电子成长档案袋师范专业技能训练模式,针对本科层次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困难的问题,进行有效研究,提出通过电子成长档案袋分学期、分单项技能练习的形式,将教学技能的训练合理安排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研发电子成长档案袋的网络管理平台,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建立专业技能训练的保障机制,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的实效性,一是专业教师线上线下指导点评,进行教学考核。二是学院团委、学生会建立分组交流互评考核制度。三是依托专业技能相关的学生社团,发挥朋辈指导的优势,建立“学长学姐”结对传、帮、带的训练模式。

(三)丰富“专业+”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专业建设为主体,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专业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教学技能大赛、演讲比赛、三笔一画比赛等系列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完善学生组织机构,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党建带团建,形成育人合力。专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同基础教育工作的价值和独特性;乐于从事教育工作,善于提升教育工作质量。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素质,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

(四)完善大、中、小學协同育人机制

发挥协同培养机制的作用。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学校与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采用“政府支持、区域协作、资源共享”的协作模式。发挥实践基地的科学研究功能,依托师范专业建设,主动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平台,合作双方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优势互补,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将教育实践转化为教育成果。如加强实践课程协同培养,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小学班队管理”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深入小学课堂。高校选派教师到中小学交流学习。依托梧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是广西教师教育基地、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少先队首批少先队辅导员教育研修点的资源,组建协同育人科研团队,研究和提升基础教育师资职前校内培养和职后继续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2-23.

[2]李中国.教师培养供给侧的问题解析与破解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20(1):68.

[3]齐斯筠.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师范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今日财富(2019年22期)2019-08-26原来它不是小偷创新作文(1-2年级)(2018年5期)2018-11-16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时代风采(2017年17期)2017-10-26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30期)2017-03-06声乐小组课训练方式初探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浅论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考试周刊(2016年57期)2016-08-23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就业与保障(2015年1期)2015-07-15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文理导航(2014年27期)2014-09-21小小书画廊红蜻蜓(2014年4期)2014-07-09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消费导刊(2009年22期)2009-06-28 相关热词搜索: 基础教育 师资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