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摘 要:马克思曾经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能够从劳动过程以及劳动成果这两个方面体现。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才能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及美感。通过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其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当前学校与家庭都应该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本文从创新劳动教育的意义着手分析,探究了当前针对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的误区,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的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新;价值观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提出增加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愈发重要。学生处于价值观念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加强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能够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当前社会中,综合性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趋势,只有通过对学生开展综合性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劳动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劳动教育方式比较多,教师与家长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应该注重劳动的教育性,以及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

一、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校园教育中,对书本中知识的教育高度重视,因此在劳动技术课程采用课堂教育的方式,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发挥出劳动教育的真正作用。在劳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没有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水平比较低。课标改革之后,要求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提出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在劳动教育方面,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该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的新模式,增加动手实践的环节,使学生能够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体验协作、实践等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动手实践精神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够通过劳动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够有所受益。因此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对学生能力、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

二、劳动教育误区

劳动是指人通过自身艰苦的体力或脑力付出,创造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当前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逐渐被重视,成为学生教育的一个环节,为了促进劳动教育,学校也逐渐与社会、家庭等开展联合活动,为学生提供劳动学习的教育。但是从当前劳动教育方式发展现状来看,劳动教育成为了教学中一门学科,也是简单的教育任务,其被理解为普通的体力性教育、技艺性教育,甚至被过度娱乐化。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无法把握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难以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当前劳动教育方式存在的误区如下:

(一)学习与劳动出现对立问题。这一点误区在家庭中比较常见,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参与劳动会影响其学习,这就会影响劳动教育的发展。在校园中,近几年都会定期举办实践活动,比如:联合社会资源,或者劳动基地等,组织学生体验劳动,很多人认为这属于学生日常学习,并非劳动,由此能够看出,当前教育中存在学习与劳动出现对立的问题[3]。学习与劳动应该是相结合的概念,如今學习与劳动站在对立面,家长就会认为劳动耽误学习,因此阻止学生开展劳动等活动。不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导致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时,学生出现抵触的心理,认为这类课程没有必要,对学校安排的劳动实践作业也很难完成,从而影响劳动教育的发展。

(二)劳动过于娱乐化。除了学习劳动出现对立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劳动过于娱乐化问题。部分学校为了使劳动教育能够吸引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进行劳动教育,比如:郊游活动,学校希望通过游戏化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但是在此过程中容易导致劳动与游戏的概念出现混淆的问题,劳动属于学生自我外化的过程,而游戏属于学生自我内化的过程,劳动过于娱乐化就会影响劳动教育其应有的作用的发挥。劳动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劳动时,会付出智力、体力等,通过劳动收获一定的结果,学生通过劳动获得的乐趣是来自于创造。而游戏本身就具有娱乐性,对于学生而言,过于娱乐化的劳动教育,本质上并非劳动教育。从校园角度来看,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劳动、正确开展劳动教育,就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4]。

(三)劳动教育浮于表面。在课标要求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学校都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教学内容,部分学校会开展学农活动,制订三天左右的计划,带学生进行劳动体验,劳动教育仅停留在体验的层面,并没有深入,比如:参观农田,走马观花一般,并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还有部分学校安排学生到野外开展“除草”活动,将劳动变成“苦役”,这种有劳无教的方式会导致学生排斥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求通过劳动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劳动体验到收获成果的乐趣。比如:仅让学生除草,却不能让学生了解除草的意义,那么就难以发挥出劳动的教育作用,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也会造成影响。

三、创新劳动教育方式路径

(一)创造劳动机会

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适合学生的劳动机会,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劳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应该优先考虑劳动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意义,让学生将自己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好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比如:学校附近一般会有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可以与这类机构联合,让学生通过劳动帮助他人,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再比如:教师可以创新劳动的方式,劳动的形式比较多,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手实践也属于劳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等,比如:在春季,教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风筝,然后一起放风筝。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劳动,并且养成团队协作意识,在制作之后,学生能够体验到劳动成果。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另一方也能够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培养劳动意识

劳动最光荣是一种劳动意识,学校通过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劳动、主动劳动。但是仅凭校园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在家长的配合下,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利用劳动资源。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过程中,应该从身边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其能够关注身边的小事,主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然后逐渐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技能等。教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5]。当前家庭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观念中,劳动会影响学习,因此可以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者教师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家中,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房间、洗衣服,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做饭等,在学生劳动之后,家长需要给予肯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逐渐意识自身的责任,从而养成劳动意识。

(三)提高劳动技能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在社会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社会价值,使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格。当前学生的生活條件、生活背景与以往不同,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学生很难意识到勤俭节约的美德。教师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中,就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传统美德,一边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比如:日常生活中,缝补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学生也表示,经常能够看到家长钉纽扣、缝补衣服等,但是自己并没有尝试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当衣服破了,自己进行缝补,这样在缝补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掌握缝补这一劳动的技能,又能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劳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钉纽扣的活动,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在学生钉纽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指导,比如:“钉纽扣有几种方法?”“如何能够提高钉纽扣的速度?”等,使学生在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能够主动思考,通过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其探索的精神[6]。

(四)完善考核机制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学校角度完善相关的考核机制,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与效果。劳动方式需要创新,考核机制也应该创新。在劳动教育方面,更多地是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其劳动能力,通过劳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考核方面,应该以观念、素质等方面为主,以课程设置、学生参与方面为辅。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重视程度,可以将劳动素养考核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作为学生评优的参考因素。在考核方面,可以分为劳动态度评价、劳动质量评价两个方面,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使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一定的约束,也使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更加认真。考核机制既是一种考核,又是一种保障,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是当代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结束语

劳动教育属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为学生创造劳动机会,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劳动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劳动,并在劳动中感受到乐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敏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1):15-19.

[2]苏小红,刘宏伟,张彦航,等.坚持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78-82.

[3]王妍力,唐忠.基础教育改革中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评《基础教育改革论纲》[J].高教探索,2018,188(12):2.

[4]李才生.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成长[J].学周刊,2019(33):153.

[5]赵登成.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J].学周刊,2019(33):159.

[6]王尘.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河南教育:职成教(下),2020(6):6-8.

作者简介:赵桂花.出生年月:1968.6,性别:女,籍贯:山东省博兴县兴福镇,最高学历 :本科,职称 :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及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劳动教育价值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新少年(2019年10期)2019-12-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4期)2019-06-25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教师·上(2019年3期)2019-04-17价值观(二)新少年(2018年12期)2018-12-29价值观(一)新少年(2018年11期)2018-11-19兰坪县兔峨中心完小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分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8年1期)2018-07-01新时代下强化企业党建创新工作探讨青年时代(2018年5期)2018-03-31中国基础研究步入新时代的璀璨征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新时期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9期)2017-05-06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7期)2017-03-07 相关热词搜索: 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