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背后的发展温度

陈诚 冯驿驭

5612次列车7月23日上午9时40分停在重庆站的月台旁,在它的前后是延伸至远方的铁轨和夏日的阳光。

沿着月台向前50米左右便是进站口,此时已经开始检票,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陆陆续续地进站,顺着5612次列车寻找属于自己的车厢。

列车长陈德超站在月台上,偶尔给路过的旅客指示一下车厢的位置。“这是成渝线上唯一还在跑的慢火车了。”陈德超说。

在速度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5612次列车仍然以40km/h的均速行驶在成渝线上,来往于重庆与四川省内江市之间。

成渝线上唯一的慢火车

如果一个重庆人想去内江,他可以选择乘客车、自驾或坐高铁,任何一种都远比乘坐5612次列车所花费的时间短得多。

上午10时5分,5612次列车汽笛长鸣,开始沿着铁轨向着内江前行。适逢周五,此趟列车比平时的客流量要高上许多,但上座率仍不足20%。下午5时34分,5612次列车将到达内江站,用时7小时29分钟。

列车开始前行,陈德超也开始沿着车厢例行检查。作为列车长,他需要检查的地方很多。从车头出发,车窗外掠过无数风景,对于已经在5612次列车上工作了20年的陈德超而言,安全与卫生检查,比窗外的风景更值得注意。

2009年9月26日,“和谐号”动车组首次在成渝两地之间开行,拉开了重庆高铁时代的序幕。自此,300km/h与40km/h,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构成了成渝线上的两种风景。

出行的选择如此之多,在速度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5612次列车这样的慢火车则逐渐被大多数人遗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退出铁路的“舞台”。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5612次列车那时起便开始“服役”,初始阶段开往四川成都,20年前改为开往云南昭通,再后来,为了满足长江沿线村镇居民的出行和发展需要,这趟列车的线路最终调整为重庆至内江。这趟列车也被称为“公益性扶贫慢火车”,现如今成渝线上唯一的慢火车。

5612次列车穿行在重庆与内江之间,全程285公里,途经28个站点,全程票价21.5元。这趟慢悠悠的绿皮车以它从容不迫的“步伐”穿过群山,跨过江河,为沿线的居民带去出行的便利,也带去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上午11时1分,5612次列车到达铜罐驿站。陈德超看着乘客下车与上车,时不时出言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一路向前的时代

“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密集的高铁网,将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速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部分村镇还陷于交通不畅的尴尬境地之中。幸运的是,我国仍有81对慢火车穿行于大山之间,站站必停、票价低廉。

汽笛悠悠,在这个一路向前的时代,慢火车奏响了“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时代强音。

家住江津区油溪镇金刚村的陈德银老人是5612次列车的常客,老人的家就在金刚沱站对面,“站在我家院坝,都能看到火车站”。自5612次列车调整路线后,陈德银老两口便开始坐这趟火车去重庆黄桷坪卖菜,老人的蔬菜新鲜,卖得很好。

靠着卖菜,老两口将一儿一女拉扯大,又通过5612次列车送他们前往重庆上学,最后看着他们定居重庆。“从金刚沱坐到重庆南,一趟7块钱,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涨过价。”陈德银老人说。

數十年间,5612次列车的全程票价一直定格在21.5元,哪怕是处于亏损状态,票价仍然没有变动。

5612次列车单面运行一次,不算人力成本,仅燃油消耗就要花费7000元左右,仅靠全程21.5元的票价和日均不足45%的上座率无法扭转亏损的运营状态。“但即使是亏损,只要沿途的老百姓需要,这趟车还是会跑下去。”陈德超说。

虽说票价未变,但5612次列车内的陈设却一直在变。车厢内的座椅更换了一茬又一茬,从木板座椅变成了现在的软皮座椅;供水设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全程提供热水;虽然没有安装空调,但风扇的数量却一直在增加,为乘客们在夏日送去凉爽。

变化的还有乘客。背着蔬菜、鸡蛋、家禽出门售卖的人少了,提着各种从重庆买回的礼品回家的人多了;背着大包小包出门务工的人少了,背着相机到处打卡的人多了。

车窗外的风景,也变得不一样。土路、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柏油路,土房、瓦房变成了砖房和小洋楼,以前的村庄变成了城镇,以前的城镇则变得更加巨大。

中午12时20分,5612次列车到达金刚沱站。陈德银老人背着背篓,在乘务员的搀扶下下了车。出发时,老人的背篓里装着给儿女送去的新鲜黄瓜和冬瓜;回来时,背篓里则装满了儿女给老两口购买的各种生活用品。

火车上的人生

中午12时33分,5612次列车驶入白沙站,短暂地停靠过后,再次踏上旅途。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欢迎乘坐由重庆开往内江方向的5612次列车,上车后请往车厢里面走,不要停留在车门口……”列车的广播室里,5612次列车广播员李晓静正在为刚上车的乘客进行语音播报。

每到达一个站点,李晓静都要在狭窄的广播室中进行语音播报,而这一趟,李晓静格外认真。

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在5612次列车上进行语音播报,列车到达内江再返回重庆,李晓静就将正式退休,她在火车上的人生也将告一段落。

“想站好最后一班岗,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李晓静说。

1987年,16岁的李晓静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在重庆至成都的客运段担任乘务员,那时的她还未能想象到,从踏上火车开始,自己将在成渝线上度过漫长的34年。

1988年成为李晓静人生的分割点。当年,她被调至5612次列车任职,一直担任乘务员,李晓静也想做出改变,便开始自学播音,希望能担任广播员一职。

“后来也是如愿以偿,一直在5612次列车上担任广播员。”虽已年满50,但李晓静的声音依然清澈动听。

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年轻人从广播室门前经过,突然回过头对李晓静问道:“姐姐,盒饭还是老地方去买吗?”

李晓静给他指了指方向说道:“小火车迷,还是老地方。”

小火车迷是一位14岁的初中生,酷爱绿皮车,从两年前开始,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来乘坐5612次列车。

“只要还有绿皮车在运行,我就会去坐。”小火车迷说,“从第一眼看到这种火车开始,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我很享受这种在火车上的生活,如果可以,以后我也想在火车上工作。”

下午3时16分,5612次列車到达峰高铺站,迎面,“和谐号”动车组呼啸而来,来自不同世纪的列车在这里相遇。

绿皮车的记忆之旅

5612次列车,6车厢。

靠坐在窗边的位置,陈渲予将列车的车窗推了上去,任由列车行驶带起的风灌入车厢。

5612次列车沿着长江向前行驶,陈渲予拿出手机,记录沿途的风景,偶尔也在列车靠站的间隙,打开相机拍摄几张照片。

于陈渲予而言,5612次列车曾载着他外出求学,载着他饱览沿线风景。如今,作为一名“铁路发烧友”,陈渲予乘坐这趟列车不仅是为了游玩,更是为了寻找自己记忆中的那趟旅程。

著名摄影家王福春在《火车上的中国人》一书中谈到,火车和我们中国人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火车是临时的大家庭,是流动的小社会,它浓缩了人生百态。

而在高铁网日渐完善的今天,人们到各种地方都仅需几个小时,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再没有了小猫小狗堂而皇之占领卧铺一席之地的场景,也没有了“碰”、“杠”之类的打麻将声。

王福春书中所描写的场景,只能在这些慢悠悠地行驶着的慢火车上才能寻见。

快节奏成了现代人的追求,5612次列车则推出了“成铁·记忆之旅”品牌,吸引有念旧情结的游客,重走成渝线。

从重庆站上车,陈渲予将乘坐5612次列车直达内江,这是他每年都会做的事情。对于铁路,陈渲予爱得深沉,各种列车型号都如数家珍,但他最爱的,还是绿皮车。

“什么是绿皮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就是车身被漆成绿色的火车,但于我而言,只有这种慢悠悠行驶着,能够将车窗推起来,感受列车行驶所带来的风的慢火车,才是绿皮车。”陈渲予说。

点开微信,添加陈渲予时,我发现他的微信名叫“1435的距离”。

“1435公里,有什么特殊含义吗?”我问道。

“不是,是1435毫米,我国铁轨的轨距。”陈渲予说。

我愣了愣神,他已经转过头继续拍摄去了。

5612次列车继续向前行驶,当日17时34分将抵达内江站。陈渲予将在内江和朋友一起享受内江美食,晚上再乘坐高铁回到重庆。

内江至重庆,高铁路线花费时间,52分钟。

猜你喜欢内江次列车绿皮内江发行首张本土信用卡当代县域经济(2019年3期)2019-03-11The Ine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between Minority Groups and Majority Group in China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5期)2017-06-13远去的绿皮火车大作文(2016年6期)2016-05-14再见,绿皮火车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26期)2014-09-23共同推动内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中国·B(2014年3期)2014-09-18广西告别“绿皮火车”西部大开发(2014年6期)2014-07-31一元一次方程式考点精析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华师大版(2008年1期)2008-07-22 相关热词搜索: 温度 火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