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

袁维权

摘要:目的 探析差错管理对血管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4~2020.4内血站中心未实行差错管理的40名采供血人员与1000名献血者作为对比组,另纳入2020.5~2021.5以内血站中心实习差错管理的40名采供血人员与1000名献血者作为管理组,将其管理水平与血液治疗进行对比。结果 比较组间管理水平后发现,管理组较高于对比组,P<0.05;比较组间血液质量后发现,管理组血液总报废率(6.30%)较低于对比组(9.80%),P<0.05。结论 差错管理能有效提升血站中心的管理水平,并提高血液质量,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血液质量;差错管理;血站;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389-01

血站中心是指采集与储存血液,并向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或医院临床提供血液的一种医疗卫生单位,又称为采供血机构,血站中心在对血液的采集、输送、儲存及发放等环节中须严格确保血液的质量,防止用血患者或用血产品由于血液质量问题而发生各类传染性疾病,降低相应事故的发生概率,为此血站中心的管理工作极为重要[1-2]。差错管理是近些年逐渐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一种科学化管理措施,通过差错管理措施对血站中展开相应的管理,在管理期间及时发现、处理及预防差错事件的发生,能确保血液质量,防止由于血液问题而发生意外事件,防止用血患者由于血液问题而导致难以挽回的伤害,能明显提升血站中心的管理水平与血液质量[2-3]。针对此,本文对血站中心采用差错管理,分析其对血站管理水平与血液质量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4~2020.4内血站中心未实行差错管理的40名采供血人员与1000名献血者作为对比组,另纳入2020.5~2021.5以内血站中心实习差错管理的40名采供血人员与1000名献血者作为管理组,对比组采供血人员中男女分别为23、17名,年龄最低25岁,最高38岁,均差(30.25±3.42)岁,工龄最短1年,最高10年,均差(6.58±1.24)年,献血者中男女分别为560、440名,年龄最低19岁,最高47岁,均差(29.36±3.54)岁,管理组采供血人员中男女分别为19、21名、年龄最低24岁,最高39岁,均差(30.19±3.48)岁,工龄最短1年,最高10年,均差(6.57±1.32)年,献血者中男女分别为558、442名,年龄最低20岁,最高46岁,均差(30.25±3.48)岁,两组基础信息无显著性差异,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比组:实行常规管理,即依照管理对相应流程、事物及工作内容进行安排,规范采血各个流程。

管理组:实行差错管理,主要有如下几点:1.设立差错管理系统:血站质量管理部门对以往发生差错的原因展开调查与分析,并详细记录整理与归纳,通过对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对相应管理事务展开调整与改进。强化对相应事务执行状况的监督管理,以确保管理措施能有效执行与改进措施能有效展开,并给予专业性支持。2.强化岗位管理:依照国家相应规定与标准确定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内容,确保人力资源能均匀分布;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指导并协助工作人员分析讨论易发生错误的工作问题,通过分析与探讨差错事件的相同原因与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差错问题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降低差错的发生情况;此外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工作人员建立正确的职业素养,转变固有的思想理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展开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工作潜能;将采供血的各个环节归入绩效考核中,并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纠正差错意识,最大限度降低出现差错。3.优化工作流程:结合血站中心的具体情况展开相应的差错管理措施,定期整理、归纳采供血人员的差错报告记录、血液采集工作记录及差错资料统计表,协助工作人员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防止再次出现同一类型的差错事件,降低血站中心的差错事件。4.创建差错管理文化,与采供血人员良好沟通,协助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上出现的难题与困难,塑造开放性的讨论氛围,加强管理人员的采供血人员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强化团队的凝聚力,促使工作人员能主动汇报工作中发生的差错问题,继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以防止再次出现差错。

1.3 观察指标

(1)通过测试采供血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评估两组管理水平,采取百分制标准,分值越高则管理水平越好。

(2)通过血液报废率统计两组血液质量,主要包含正常报废与异常报废,正常报废主要是因血液检验未合格所致,异常报废主要是因离心破袋、输送报废及血液凝块等原因导致。总报废率为献血人数率为献血人数率减去(正常报废+异常报废)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比较管理水平

比较组间管理水平后发现,管理组较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2 组间比较血液质量

比较组间血液质量后发现,管理组血液总报废率(6.30%)较低于对比组(9.80%),P<0.05。见表2:

3 讨论

血站中心需为医疗机构提供可靠与安全的血液制品,在对血液的采集、输送、储存及发放等环节中任何一项出现失误均会对血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继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影响,且会增加医疗纠纷,为此需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出现差错事件[5-6]。

本文结果显示:比较组间管理水平后发现,管理组较高于对比组,P<0.05;比较组间血液质量后发现,管理组血液总报废率(6.30%)较低于对比组(9.80%),P<0.05。差错管理是近些年新型的一种管理措施与手段,其实行的作用在于避免发生差错隐患,在差错管理期间,主要通过创建差错管理系统、强化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及创建差错管理文化等四个方面对血站中心的管理模式加以改善,以提升管理水平[7]。其中创建差错管理系统是对既往出现差错的原因展开分析调查,依照既往差错原因创建相应差错管理,并严格执行;而强化管理则是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内容及工作思想,以提高其专业技能,使工作人员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工作,促使其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差错事务,以降低出现差错风险;优化工作流程则是强化对采供血人员相应工作事务的记录、归纳工作,协助其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降低差错发生情况与血液报废率;此外通过创建差错管理文化为工作人员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使其能积极汇报差错事件,从而及时处理与解决差错问题,防止由于用血者的血液问题而出现不良事件[8-9]。

综上所述,差错管理能提高血管中心的管理水平与血液质量,值得临床应用采纳。

参考文献:

[1]鲍琳,贺丽娜,周晓筱.血站差错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3):312-313.

[2]陆瑶,陆远,尤洁.差错管理在提高血站采供血服务水平及血液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6):125-127.

[3]周奇.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8,31(6):464-466.

[4]孙革,洪文旭,张耿,等. RFID技术在血站固定资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4,2020,22(6):422-426.

[5]贾璐,石洁,郑建勇.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项回顾性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6):119-121.

[6]胡贵宾,释艳华,杨青成. 7S管理在血站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6):641-643.

[7]黄应选,赵远.一款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在青海省血液中心物料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3):294-296.

[8]徐慧敏.全面护理管理在血站献血服务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5):685-687.

[9]郑克芬,张燕华,戴梓宁.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在血液应急保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7):633-635.

猜你喜欢 血站管理水平 血站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14期)2018-05-09当前血站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财会学习(2018年7期)2018-03-16对血站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档案天地(2017年4期)2017-04-27综合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思索卷宗(2016年12期)2017-04-19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法制与社会(2016年30期)2016-11-24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与创新(2016年2期)2016-01-19企业以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商场现代化(2015年24期)2015-11-28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探析黑龙江史志(2015年11期)2015-11-04企业文化建设促管理水平提档升级的方法与途径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1期)2015-03-27青海省血站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26期)2014-10-09 相关热词搜索: 差错 管理水平 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