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跨学科学习共同体,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王新东

目前,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不容乐观,利用建设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可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弥补培训不足的短板。

首先,营造共同愿景,明确发展方向。

学校成立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撰写成长规划”两个步骤实现这一目标。

研究小组对分别任教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的新教师以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并通过量化梳理形成数据。通过调研,研究小组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厘清了不同学科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研究小组为新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知识,新教师学习并撰写规划,梳理出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比如,针对“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体育学科困惑的是小组学习如何规划,科学学科困惑的是学生活动如何整体把控,语文学科困惑的是课堂突发事件如何处理……这样,“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为新教师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其次,借助学习共同体,实现互助共享。

研究小组运用“跨学科课例研究”策略为新教师搭建共享平台,通过专业研修、课例研讨、分享交流等方法,在合作共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专业研修明确方向。新教师针对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不足,通过知识预设、材料收集、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专业研修,让新教师更加清楚自身的努力方向,并逐步确立了教学研究的小主题。如数学学科确立了“利用共学模式,搭建学生舞台”的小主题,语文学科确立了“设计板书模式,突出教学针对性”的小主题等。

课例研讨深入实践。不同学科的教师先后进行“猫”“不同的餐具”等课例研究,研究小组通过创设各种交流、反馈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专业问题的互助、解疑、研讨,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使不同学科的教师实现共同成长。

分享交流梳理成果。学习共同体教师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课例观摩、成长汇报、学习交流等形式分享個体的获得。比如,在大兴区“十三五”教育科研周分会场活动中,共同体成员中的一位老师作“科研助我行:一个体育新教师的自白”主题汇报,和全区近百位教师分享成长历程。此外,在每周学校例会的“读书分享”环节中,共同体教师结合业务学习和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学习感悟

研究和实践证明,新教师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建设符合学校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能够帮助新教师澄清现实问题,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对新教师培训方式的不足,基本解决了学科分散,难以教研的实际问题。这一学习形式能够为学校新教师提供跨学科学习、研究、分享的空间,在促进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新教师有了归属感和存在感。

编辑 _ 张晓震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课例研修 幼儿园男教师区域性研修活动模型的建构与实施">“三力四项”:
幼儿园男教师区域性研修活动模型的建构与实施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年2期)2021-09-09让数学实验自然融入常态教学——一则“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例的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指导高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探索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0年11期)2020-01-18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广西教育·D版(2019年6期)2019-07-11“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引领教师幸福成长湖南教育·C版(2019年3期)2019-03-31校本研修课程应该如何规划与实施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7期)2018-09-27课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4期)2017-04-13跨学科视阈下的学科教学与师生发展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年11期)2016-12-21 相关热词搜索: 跨学科 共同体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