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对接与转变

陆坤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课程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地位日渐边缘,存在诸多困境,要想成为内容丰富、教师想教、学生乐学的课程,应当做到“与专业、与职场、与生活”的三个对接,完成从“应试性学习”到“理解性掌握”、从“知识性讲授”到“人文性思考”的两个转变,使学生真正地去理解、接受和学习《大学语文》,进而从《大学语文》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  转变与对接

立身须以技,化人须以文,专业技术的精进往往有赖于扎实的人文素养。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学好语文在所有基本功里是最关键的。学好了语文才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领域中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尤为重要。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而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在以技能习得与专业训练为主导的高职育人背景下,以品读人文经典、传递人文精神、增进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为宗旨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境与难题。

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但课程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总体来说就是:地位较为边缘、定位较为模糊、建设较为薄弱,任课教师的成就值较低,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较少,教学层面的认可度较小。甚至形成一种潜在的“歧视”,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认为《大学语文》可有可无,倾向于技能训练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以至于形成越不重视、越被忽略的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环节上的薄弱。由于《大学语文》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上处于缺席状态,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均以专业和职业为导向,重点是专业核心课程,而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则普遍受到忽略,导致课程的建设和投入也相对不足,建设经费缺乏,课时大量压缩。大部分高职院校给《大学语文》课程安排的开课时间只有一个学期,每周仅两个课时,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学生“学”的角度来看,都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使得《大学语文》相对其他课程(例如同为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思政类课的开课学年及周课时都很长)而言,其教学条件很难有大的改善和提升。

二是课程内容设置上的不足。如果说以上是限制《大学语文》发展的客观原因,那么《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也有一定的自身原因,主要表现在《大学语文》教材和教法方面的缺陷。目前绝大部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基本都是自编教材,虽然各有特色,但在选文内容与板块设计上仍然与中学语文、中职语文大同小异,普适性高,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特色,没有突出《大学语文》的高等性与专业性,没有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导致有的学生和教师戏称《大学语文》为“高四语文”,认为学与不学关系不大。事实上,与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不同,高职《大学语文》的讲授对象基本是理工类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大半是中职生源,而《大学语文》的教材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三是教学团队建设上的涣散。目前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基本由文学院或中文系的老师兼任,高職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基本则由公共基础教学部大学语文教研室承担,多数教师处于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大学语文》教学的被动状态。甚至有的观点认为《大学语文》谁都可以上,甚至认为上这课没什么门槛,懂点文学都能教,在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文学专业背景的人也在讲授《大学语文》,导致教学团队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大学语文》的课时被严重压缩,科研受到限制,授课教师的存在感不强,《大学语文》团队很难形成合力。

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大学语文》长期得不到重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如何才能改变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不良现状,实现《大学语文》的文化育人功能,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转变。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对接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语文》作为非文史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要想成为内容丰富、教师想教、学生乐学的课程,应当做到三个对接:一是与专业的对接,二是与职场的对接,三是与生活的对接。唯有进行对接,才能找到《大学语文》和高职专业的契合点,才能找到《大学语文》与高职学生的共鸣点,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去理解、接受和学习《大学语文》,进而从《大学语文》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对接呢?这需要《大学语文》在课程设计上进行灵活处理,改变传统的以传统文学作品为主导的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模式。

一与专业的对接,需要找到高职专业与语言文学的共通之处,然后从语言文学的视角理解该专业,或从该专业的视角透视语言文学,深入挖掘二者的相关性与共通性。在此基础上,选定合适的素材作为该专业《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如茶艺专业的《大学语文》可以融入茶诗、茶词以及《茶经》《茶史》等茶文献,食品专业的《大学语文》可以融入饮食文学、饮食典籍等内容,农艺专业的《大学语文》可以融入园林文学、农耕文学等,金融专业可以融入与商业相关的文学作品,交通专业可以融入与交通相关的文学作品,等等。诸如此类,使学生由语文理解专业,又由专业感悟语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教师的跨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能力。

二是与职场的对接,不论是什么专业,学生毕业后必然都要进入职场求职和工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长空间。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恰好可以使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得到有效语言能力训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妨融合职场的内容,从职场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将职场常见的演讲稿、主持词、倡议书、计划、总结、简报、广告词等内容巧妙融入《大学语文》授课内容或进行专题讲授专题,可以通过模情境的训练,实现语文教学与职场的对接。

三是与生活的对接。与专业技能学习相比,语文学习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难以量化的。因此会造成一种“大而无用”的错觉,然而“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事实上语文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它可以塑造人的气质,提高人的素养。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认为,语文课里面不仅是具体的语言知识、文学修养、有人生观,还有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以及文学趣味面。在所有课程里面溢出课程以外的那个东西最多的就是语文,语文课影响人的一辈子,是不算夸大其词的。生活中无处不需要语文,语文无处不展现生活。因此《大学语文》要对接现实生活,融入现实生活,思考现实生活。努力形成生活语文的观念,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文本,通过进行精心选编的教学内容以及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关注家国天下,关照现实人生,这样《大学语文》自然能够深入人心。

三.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两个转变

《大学语文》课程的三个对接,主要着眼于教学的内容。而要使这些内容得以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策略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其一是从“应试性学习”到“理解性掌握”的转变,其二是从“知识性讲授”到“人文性思考”转变。既需要学生在“学”上的转变,也需要教师在“教”上的转变。

1、从“应试性学习”到“理解性掌握”的转变。高职《大学语文》多则开设一学年(比较少见),少则开设一学期(比较普遍),开课对象基本是大学一年级新生,本科院校的情况也大抵相似。大部分学生仍然保留着应试教育的习惯,认为考好《大学语文》就是学好《大学语文》,往往以记忆教材提供的常识以及教师讲授的内容为学习目的,忽略了个人对文学名家、名著、名篇的理解与体认。因此,学生在学习上需要进行转变,要重在理解掌握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

2、从“知识性讲授”到“人文性思考”转变。既需要学生在“学”上的转变《大学语文》旨在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与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与应试为主的中学语文有着根本的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减少知识性的讲授,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性的欣赏和人文性的思考,更多地关注社会、人生以及自我。以《大学语文》中的《宝玉挨打》为例,除了语言技巧、叙述特点、人物形象等传统文学欣赏外,更应该关注的宝玉挨打这一事件本身的文化内涵、现实启示及其现实反思,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家庭教育、人生追求、父子冲突等现实问题。类似这样在教学重点上转变,不仅挖掘文学经典的现实价值,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无论是教学内容上的三个对接,还是教学方法上的两个转变,都旨在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未来高职《大学语文》的改革方向,或许要更加关注课程的人文性与审美性,关注学生的专业、生活乃至职场,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与策略。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打造将更加丰富,更有深度,更具价值的《大学语文》课程,使得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的教育、审美的教育、终身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唐山.陈平原: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J].检察风云,2016(23)

[2]魏兰妤.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20(12)

[3]赖娟.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

[4]王瑾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J].文学教育(下),2020(01)

基金项目:2020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YJKT202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高职教学 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9年3期)2019-11-08“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关于高校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及课程建设的思考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8期)2017-10-19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8期)2017-10-19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21期)2017-05-08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4期)2017-04-22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9期)2016-11-21大学语文专著一瞥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2期)2016-03-17浅谈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课外语文·下(2014年8期)2014-09-03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一)雕塑(1996年4期)1996-07-12 相关热词搜索: 对接 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