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跟进式教研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

陆静雯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意见》中指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应有的专业行为。”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认识到了观察、解读幼儿行为对幼儿成长与教师自身专业性提升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对观察的方法、解读的实效以及后续的支持,仍然缺乏实际操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了帮助教师找到科学的方法,助力教师有效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情境,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促使教育策略更加有效,我们以“跟进式”为关键词进行了新模式的教研活动,以团队的形式,探寻运用跟进式主题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儿童行为能力的策略,从而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

一、运用团队力量,开展集体研讨,让教研内容更有深度

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往往缺少方向性、持续性和深入性。因此,我们建立了教研共同体团队,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并从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的现状出发,收集共同的困惑和主题,归纳出专门的教研专题进行共同研讨,通过比较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升研究课题的水平。

(一)精建“一队伍”,明确教研方向

为了有序地开展课题教研活动,更好地发挥跟进式教研活动的作用,有效地提升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的专业能力,我们选配了精兵强将组成教研团队。在组建团队时,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在带班年级上覆盖了每个年龄段,在教师的兴趣与特长上囊括了各个领域的精英,在教研能力和水平上搭配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创新开拓的年轻教师。教研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个核心的信念:爱幼儿,更多地关注幼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跟进式教研,努力提高观察的实效性。

(二)建立“一张网”,确定观察内容

“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所有活动都是我们研讨的内容。“幼儿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区角活动、户外游戏、集体活动、生活活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我们将这四项活动作为观察的主要内容。在区角活动中,提升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促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在户外游戏中,探讨如何提高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开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在集体活动中,探索如何科学地观察、正确地解读幼儿的一言一行,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在生活活动中,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探索各个环节中益于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契机,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活动和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联办“一件事”,发挥团队合力

确定了教研人员和内容后,我们会定期开展相关活动,结合教师在具体观察活动中的困惑、难点,制订相应的专题研讨计划,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运用录像、照片等定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细化、开发各类活动的观察表格,运用教研活动共同分享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案例。每两周进行一次大教研+按需小教研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具体的跟进式专题研讨中增强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专业能力,帮助教师寻找观察、解读幼儿的要点和策略。

二、聚焦困惑问题,系统探索方法,让教师的行动更有目标

虞永平教授指出:“观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观察不是随便看看,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一起聚焦某个区域、某个幼儿、某个场景,形成有针对性的观察工具、观察目标和观察量表等,有效地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中确立方向、提升能力、解决问题,让教研活动的内容更有深度。

(一)定点立靶,通过调查问卷找准问题

在课题教研活动开展之初,我们设计了《幼儿园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现状调查表》,了解了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专业能力的现状,并分析数据、分析成因,在此基础上设计研讨的内容、形式、重点及难点,让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教师对于“幼儿被观察时状态的真实性”“在人数较多班级中的观察方式”“如何提高解读的正确性”“如何找寻支撑点支持有效观察”等方面存在问题。于是,我们从这些问题出发,结合教师的需求,通过提升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实效优化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定位追踪,通过聚焦问题探索方法

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做研究。例如,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行为的观察与解读”教研活动中,教研人员首先梳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将一日生活活动分为来园、餐点、散步、起床、盥洗、饮水、如厕、离园八个生活环节,从组织生活环节的方法、方式进行交流分工,让教师能相对独立地关注每一个生活环节;然后,教研人员向教师收集生活活动中的问题,让教师结合自身日常带班的体验,提出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存在的困惑、问题;最后,教研人员将教师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归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对于活动内容相对较多、时间相对比较零散的生活环节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来园活动、餐后散步、午睡起床后等环节。于是,我们将这些环节列为教师近期跟进式教研观察、解读的重点内容。

(三)定向切脉,通过跟进教研解决难点

通过教研活动,我们剖析典型案例,探究焦点问题,讨论如何提升教师观察与解读的专业能力,共同商定有效的觀察工具、观察目标和观察量表。例如,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观察与解读”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原有的区域游戏观察记录比较笼统,缺乏区域专业性和现实数据,导致观察后的分析和解读没有抓手,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观察记录。为了让观察记录表更加清晰明了、便于操作,让观察表能与各区域特点相联系,提高观察记录表后续支持的有效性,我们通过研讨,设计、完善了观察记录表,将观察记录表分成了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和轶事记录表三种,让教师能根据不同的观察内容选择不同的观察记录表格,帮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有效、真实地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为后期的分析、解读提供依据。

三、反思教育行为,持续跟进观察,让幼儿的成长更有实效

幼儿教师所有的观察、解读都应基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不仅仅是要让教师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学习观察的方法和路径,而是要让教师内化、建构和运用这样的理念。我们采用跟进式的教研,运用研讨出来的方法再循环作用于真实的教育行为中,让教师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和解读评价幼儿的方式,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让教师从课程的角度反思教育内容、环境材料、组织方式,等等,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更有实效。

(一)保证“儿童中心”这一观察根本

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是儿童童年的守护者,要陪伴支持儿童的成长。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以儿童为本位,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解读。如:环境是否适合幼儿活动、材料是否被幼儿喜欢、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幼儿健康茁壮成长。总之,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保证观察记录的真实性,通过数据、幼儿真实的语言说明问题。

(二)突出“关键经验”这一解读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有效地观察和解读,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订出适合每个幼儿的发展计划,支持和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了让教师在观察和解读中更有抓手,我们梳理了幼儿每个年龄段在每个领域的关键经验,形成了各年龄段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和各年龄段生活环节的关键经验,以提升教师观察和解读的实效。

(三)用好“曲式回旋”这一教研模式

我们在教研的过程中采用持续、循环、不断上升的三步曲式的流程,坚持“观察—记录—研讨—反思—再观察”的步骤,每一个环节均按照“计划—行動—反思—再计划”的要求展开,每一次观察、研讨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在一定时间内针对一个主题,通过问题、探究、实践、反馈、改进、再实践、再改进的动态过程,进行多次连续、逐层调整、持续深入的教研活动;通过循环往复的观察幼儿行为——分析现象问题——正确解读行为——提出支持策略这样曲式回旋的方式,提升了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重点课题“运用跟进式教研提升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91101435。)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猜你喜欢 研讨幼儿教师教研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教育·综合视线(2018年9期)2018-11-22关于征集“草根争鸣”研讨主题的通知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5期)2017-10-21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开心素质教育(2016年7期)2016-09-29中小学教研边缘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8期)2009-10-22 相关热词搜索: 幼儿教师 跟进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