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臧冠荣

摘  要:当前,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我国目前应用型学科虽总体规模大,但实力还不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贴合国家人才培养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与国内首个双主体共建共管的示范性学院,积极探索培养金融科技专业跨学科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国家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00-02

当前,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2015年,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018年,教育部等12部委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工程,开始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培养跨学科综合性人才提出进一步要求。2020年1月,上海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上海接下来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做好相关技术、数据和人才储备。这对跨学科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前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障碍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学科虽总体规模大,但实力还不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颈。

(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局限性限制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性。

传统学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古板僵硬,灵活性不足,这样的体制导致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难,阻碍了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性。同时失衡的机制,也会导致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收效低,从而限制了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二)学科和专业融合度、课程设制限制了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专业界限模糊、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工作的重要特征。精通某一专业、掌握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1]。地方高校学科单一,学科和专业的融合度不够,课程设制跨专业体系不足,从而限制了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薄弱限制了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地方高校注重应用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跨学科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初具成效,但是在数量、结构和专业性与新要求仍然存在差距[2]。同时限于实践经验不足,对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不敏锐等,限制了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实践平台缺乏限制了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能力。

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平台的强有力支撑。地方高校传统的学科专业发展模式下,实践平台缺乏,学生实践机会少,人才能力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亟待调整。

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科技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背景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金融学、会计学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2017年学校成立金融科技学院,2018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金融科技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专业审批,是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专业。

三、金融科技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培养体制机制

金融科技学院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双主体共建共管的国内首个示范性学院。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是中国高等教育和新职业教育领域领军企业,专注于通过产学合作,利用创新教育理念和技术培养新兴产业人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积极探索二级学院相对独立运行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采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新型办学模式联合培养跨学科、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双方共同开展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在线教育等多种合作方式。这种灵活的体制机制有利于综合灵活运用各方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的平台。

(二)聚焦人才培养口径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全面贴合国家人才培养新要求,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为国家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是现阶段的新兴研究领域。金融科技专业对接人才需求,紧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会计等相关学科深度融合,推进金融科技专业群建设,瞄准全国前沿金融和科技领域应用人才培养,培养“互联网+金融”应用型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提供后备人才。

(三)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1. 构建三个层次师资梯队。

围绕“大数据金融”“新金融业务创新与监管”等学科子方向,采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校内骨干教师培养并举的思路,构建高层次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或常任轨教职和国内名校具有较高科研潜力和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师三个层次的学科人才队伍。

2. 注重双师型及跨学科资队伍建设。

联合全国各大高校和知名企业师资,包括长期跟踪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行业动向的学者、多年从事金融行业和数字普惠金融行业的企业高管、操盘金融创新项目的技术专家及合伙人,将积累的经验经过系统化梳理,整合融入教学科研中并亲自参与讲授专业核心课、项目实践课、企业实战课。稳定的校内外专兼职师资队伍具有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行业优势突出、整体层次高等特点,体现了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行业与高校的优势互补。遵循学科交叉原则,引进专业背景吻合跨学科需要的教师。开展校内师资与行业老师结成对子,在教材建设、课程开发、联合授课等方面全面合作,开展联合教学活动,逐步建成跨学科双师型师资队伍。

3. 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利用合作办学优势,积极引进和利用国际师资参与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日常教学活动,紧跟金融科技发展前沿,同步更新专业授课知识体系,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

(四)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打破传统大学课程方案,打造“学术+产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成熟培养体系,面向高薪紧缺行业,开创前沿领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铺平道路。学院课程体系的设置由岗位需求拆解成关键岗位技能,并融入未来行业必然趋势技术,采用“1年通识平台课 + 2年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 1年企业商业项目实习”的实训培养模式,课程涵盖通识平台课、综合素养课、专业基础课(经济学、计算机)、专业核心课(包括金融类、网络与信息管理类、数据分析类课程)、项目实践课、企业实战课、综合实训和毕业论文写作等。

(五)强调实践教学体系

金融科技学院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区,是集政产学研一体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试验田。

1. 高科技企业承担部分专业课程。

学院与慧科集团、米袋、阿里等高科技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慧科集团承担了金融科技专业部分实践课、前沿课教学,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金融科技系列教材和科研项目。为确保学院的办学质量,引进阿里云、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等行业龙头企业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及实训资源,供学院全体师生的专业课教学和企业实战实践。开展多形式情景教学实践进课堂活动,将企业请进来模拟企业实践,让学生走出实习学习

2. 建设政产学研一体专业平台。

金融科技專业开设以来,连续开展金融科技专项教育教学与产学研项目。2018年依托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金融服务办,联合金融科技相关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建设集政产学研于一体的专业平台——上海金融科技研究实践基地和上海金融科技行业实验室。2019年建设完成金融科技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海豚大数据等多种教学实验软件和金融行业数据包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和服务。2019年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双方资源共享,为金融科技专业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启了大门。

3. 举办各种模拟竞赛,以赛促学。

举办和参加各种模拟竞赛和模拟场景课程,充分体验和理解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参加科创实践,冲击“挑战杯”、“互联网+”等全国性大学生金融科技相关领域竞赛。

4.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双证融通教学模式。

针对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的EQUIS认证、微软认证、阿里云认证、CFA证书考试等要求调整专业课内容,将日常教学与职业认证相结合,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四、结束语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通过校企结合办学,将金融与科技知识结合、金融科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双师型专业师资、跨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创新了金融科技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得到了合作的企业和实践单位的充分肯定,为就业打开了广阔的前景。由于金融科技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金融科技专业在国内也是首家,因此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热点问题辨析[J].教育研究,2016,37(4):4-11.

[2]李德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对策[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1):30-34.

猜你喜欢 跨学科应用型学院 新起点上应用型本科如何再出发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9期)2021-06-01指导高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探索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0年11期)2020-01-18On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CFL校园英语·下旬(2019年5期)2019-07-16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广西教育·D版(2019年6期)2019-07-11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4期)2017-04-13跨学科视阈下的学科教学与师生发展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年11期)2016-12-21“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广西教育·D版(2016年8期)2016-09-27应用型人才“3?3”制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6期)2014-08-18 相关热词搜索: 跨学科 人才培养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