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植“为党的刑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刻”

“从小我的父母就不在了,母亲的滋味我记不清,对我而言,党就是我的母亲,对党忠诚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崔道植(1934- ),朝鲜族,吉林梅河口人,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2021年6月29日荣获“七一勋章”。

他是一个传奇——凭借一个弹壳就能拨开重重迷雾,仅半枚指纹就能锁定真凶。身经百战,屡建奇功,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警界的“定海神针”。他是一个标杆——从志愿军战士到刑事技术专家,在人生的“两个战场”上付出毕生心血,87岁仍忘我工作。他曾感慨,这一辈子当警察啊,当对了,不后悔……他就是刑侦痕迹检验专家崔道植。

一句“请崔道植来”,成为一线刑警的“定心丸”

翻开泛黄的案件卷宗,一份刑侦重案的枪弹鉴定记录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当年的惊心动魄跃然纸上,令人不由得屏住呼吸。

袭击军警、持枪抢劫杀人……“白宝山案”曾被称为“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轰动全国。当时,北京、新疆两地都发生了涉枪大案,但现场除了几枚残留的弹头和弹壳,别无线索。案件谜团笼罩,人们惶恐不安。

“在崔老介入之前,白宝山的名字并未走入侦查员的视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巡视员班茂森对这段刑侦史上的经典案例仍印象深刻。北京和新疆,相距3000多公里,两案是否有关联?没人能够说清。

“这两地的子弹是不是一支枪打出来的?老崔,你有把握鉴定出来吗?”公安部的一位领导将电话直接打到了崔道植的家里。

身在黑龙江的崔道植一直在密切关注这几起案件。他沉思半晌:“这个能鉴别,但要有一点经验才行。”

“好,你马上买机票来新疆,我们等你!”

乌鲁木齐的夜,寂静悠长。一位身材清瘦的老人,踏着夜色,匆匆赶来。

作为新中国最早研究枪弹痕迹的专家,在射击弹壳与弹头中辨别各种纤如发丝的痕迹,是崔道植的“独门绝技”。经他研究过的各类枪支子弹数以万计,“看痕知枪”的眼力和经验,是在一枪一弹的检验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经过三天两夜的鉴定,崔道植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北京、新疆两地的弹壳为同一支“八一式”步枪发射,可将两地案件并案侦查。“这是一个对案件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鉴定!”班茂森说,正是基于这个鉴定,警方判断,歹徒很可能是在北京犯罪后被送往新疆的服刑人员。“这个鉴定为侦查工作提供了准确方向。”很快,犯罪嫌疑人白宝山进入了警方视野。

那一年,崔道植63岁,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痕检专家,他退而不休,仍奋战在刑侦工作一线。

1米67的个头,身材清瘦,嗓音温和,底气十足,崔道植的身上,仿佛有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张力。正是凭借这股力量,让“张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白银系列强奸杀人案”“黑龙江鹤岗杀人抢劫案”等一个个惊天大案的谜团被逐一解开,一张张罪恶的画皮被彻底扯去。

“他能让疑难物证拨云见日,让悬案积案起死回生!”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忠义与崔道植合作多年,对崔道植的高超技艺钦佩不已。闻名全国的“半枚血指纹案”,是两人的一次默契合作。

2002年,黑龙江某县城,一对母子在家中遇害,现场遗留的报纸上只留下半枚带血的指印。一度,多家权威鉴定机关给出了“指印特征少,不具备认定条件”的结论,嫌疑人被抓了两次,又因证据不足被放了两次,案件拖了5年也没有任何进展。彼时的情境,时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的刘忠义仍历历在目,“考虑到指纹特征少、检验难度大,我们觉得有必要请崔老师亲自把关”。

崔道植鏖战了两天两夜,对上百份指纹仔细比对,连夜用PPT做出一份清楚完整的鉴定报告,第二天送到了刘忠义的面前。在随后对嫌疑人的DNA检验中,崔道植的鉴定结果得到印证。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供认不讳。

凡有刑事案件必有现场,凡有现场必有痕迹。而凡有大案或棘手问题难以突破时,一句“请崔道植来”,成为一线刑警的“定心丸”。

凭借超群的技艺、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崔道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被公认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堪称警界的传奇。

“我觉得每破一个案子,就年轻了一次”

哈尔滨市南岗区十字街45号,是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所在地,也是崔道植付出毕生心血的地方。

老同事回忆,20世纪90年代,时任刑事技术处处长的崔道植极少“老实”地呆在办公室,一有时间就扎进实验室搞研究。办公室门上的字条——“我在3楼实验室”,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紧急任务时,他就带上一瓶水、一袋面包,钻进实验室,一干就是一整天。”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警务技术主任张巍对这位老前辈充满敬意,“崔老师常跟我们讲,做咱们痕迹检验工作,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受害人家属等着我们的鉴定。”

2017年初的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敲开了崔道植的家门。“请问,崔老师在吗?”哈尔滨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副支队长李新明带着一份案件指纹来找他。

当时,崔道植刚刚做过白内障手术。他没有丝毫迟疑,盯着指纹样本连声说“好好好”,痛快地接下任务。术后的眼睛很脆弱,过度使用就会流泪不止。崔道植一手拿着纸巾擦眼泪,一手扶着显微镜,眯缝着眼,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看完所有指纹。

事后,得知实情的李新明眼泪夺眶而出:“崔老,这个时候我还让您看电脑,对不起啊!”崔道植笑了:“没事的,不要多想,不要多想……”

“他是中国的刑警之魂”,采访中,多位公安民警在谈到崔道植时异口同声。他们从这位一直并肩战斗的老警察身上,获取着榜样的力量。

崔道植曾这样说:“工作是我的乐趣,我觉得每破一个案子,就年轻了一次;每攻下一个难题,就年轻了一回。”从警64年,他始终坚持科学、准确、规范、公正的原则,累计鉴定痕迹物证7000余件,无一差错。这些鉴定结果往往成为侦破案件的关键所在。

这些年,他带头攻克多项科研难题,主持研究的痕迹图像处理系统、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等,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他研究发明的用铝箔胶带复制弹头膛线痕迹的制作方法和弹头膛线痕迹展平器,以更稳定、更清晰的呈现效果被多地公安机关采用。提起这项发明,崔道植自豪地介绍:“一开始,人家让我申请专利。后来我看到大家都在用,干脆放弃了专利权,只要这个对破案有利、对国家有用就行!”

“我的生命、我的知识,都是党给我的,我要报答党恩”

衣柜深处,静静地挂着一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橄榄绿警服,警服胸口处别着一枚年代久远的纪念章,上面赫然写着“抗美援朝纪念”字样。尽管纪念章的光泽已然暗淡,珐琅镶边也不再华丽,但仍能令人感知它的珍贵,仿佛触摸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1年,吉林梅河口,蒸汽機火车头喷出浓重的烟雾,承载着一群热血青年奔赴军营。17岁的少年崔道植挤到闷罐车敞开的门前,冲着车外的姐姐兴高采烈地喊着:“姐姐,告诉爷爷,我参军了……”

因工作需要,崔道植被分配做了一名朝鲜语翻译员。“我想上战场,不想当文书!”他不服气,找指导员理论。“当翻译也是为抗美援朝作贡献,也很光荣!”指导员严肃地说,“从参军这天起,你要一切服从组织的安排!”他迅速转变思路,无条件地服从:前后方都是为国家作贡献!

“我的一生,都是听从党的安排。”87岁的崔道植平静地讲述着他并不平凡的人生,“我是一个旧社会里贫苦农民家的孩子,童年忍饥挨饿、生活没有尊严。新中国成立,人民得到解放,对我来说就是重生,我的生命、我的知识,都是党给我的,我要报答党恩。”

“报答党恩”——是崔道植在采访中重复最多的话。

1934年,崔道植出生在吉林梅河口一个贫穷的朝鲜族家庭。他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6岁时,母亲出走后再未回来。其后,崔道植由爷爷抚养长大。1949年,15岁的崔道植成为一名儿童团团长,从那时起,他就立下志向:今后要参军,一定要参加共产党的军队;要入党,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年后,崔道植如愿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说:“我记得那一天,嘹亮的军歌军号响彻云霄。1953年,怀着一份真挚的信仰,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级给我的一切工作,我都是热爱的,因为这是人民给我的……”崔道植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对党的无限感激,也写下了一名年轻党员的初心。

1955年,崔道植所在部队集体转业,他开始与公安刑事技术工作结缘。后来,组织上又安排他去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今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习。崔道植成为新中国首批痕检专业的学生。

“一进学校,我就对这个专业特别感兴趣,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晚上还跑到食堂、厨房四处‘借光看书。”提起痕迹检验,崔道植的眼睛立刻发光,那种幸福感是从心底里迸发的,“当时我就想,组织上这么培养我,我一定要把它学好,在工作中报答党和国家。”

2006年,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72岁的崔道植作为代表发言。有同事回忆,当时崔道植激动地说:“我愿为公安事业继续奋斗十年!”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

如今,15年过去了,87岁的崔道植仍在刑侦一线日夜忙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对公安部的领导说:“只要国家需要,一声召唤,我将立即起身!”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论天寒地冻,还是风霜雪雨,耄耋之年仍争分夺秒奔赴现场。

1999年,崔道植被聘为首批“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被誉为中国警界的“国宝级”专家。而这位警界“国宝”,每次出差执行任务时都是轻车简从,坐火车买最便宜的车票,下飞机搭乘最简单的公交……用他的话说,“要给国家多省点钱”。

如今,除了头发全白,皱纹增多,他模样依旧,精神依旧:一丝不苟的银发,一尘不染的衣着,一副老而弥坚的身板,一双目光如炬的眼睛——这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质朴无华与清风硬骨。

每每提到党,崔道植的眼眶就不能自已地湿润起来。他说:“从小我的父母就不在了,母亲的滋味我记不清,对我而言,党就是我的母亲,对党忠诚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只要我的眼能看、腿能动,我就要为党的刑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刻!”

三个儿子凭借各自努力,都成为公安战线的优秀警察

哈尔滨市松北区的一家老年公寓的910房间,常常凌晨2时多亮起灯光。那是崔道植开始工作了。他悄悄起床,踮着脚走出卧室,小心翼翼地打开电脑——他怕惊扰了还在熟睡的老伴儿金玉伊。

几年前,金玉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这几年病情日渐严重,寸步不离地守着丈夫。为了照顾老伴儿,又能完成工作,崔道植带着妻子搬进这个一室一厅的老年公寓。

“生命规律就在那里,我的时间有限了……我想赶快把这几十年的积累整理出来,希望对后面的同志有用。”指着电脑里纷繁复杂的图片模型、统计数据、案例分析,崔道植清澈的眼神和那句“时间有限”,令人动容。

老伴儿睡得最踏实的时候,也是崔道植能静心工作的时候。“没办法,她得了这个病,我要好好陪她。”话语虽温柔,却难以诉说一个丈夫对妻子半生的歉疚和无奈。

20世纪50年代,崔道植与护士金玉伊相识并相爱。婚后,崔道植一年中200多天出差在外,妻子则承担了家庭重任。几十年来,多少漫长的等待,她都默默忍受、无悔陪伴。生病后的金玉伊几乎忘记了所有,包括自己的名字,却唯独记得崔道植的姓名、手机号和工作单位。崔道植,成为她仅有的记忆。

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父亲严肃而沉默,更多时候是不近人情。“他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从不让我们借他的名声搞半点关系。渐渐地,我们就怕人家提‘你是崔道植的儿子。”

崔道植的三个儿子凭借各自努力,都成为公安战线的优秀警察:大儿子崔成滨是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刑侦信息化专家;二儿子崔红滨是省公安厅反邪教总队业务骨干;三儿子崔英滨继承父业,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从事痕迹检验工作,曾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哈尔滨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我们从内心里敬畏父亲,虽然对他老人家曾有很多不理解,但我们知道父亲是在做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崔成滨说,“可以说,这些年来我们对他‘爱恨交织,但在支持父亲工作这一点上,却没有过迟疑。”

在崔英滨的成长岁月里,父亲的形象除了红烧肉和烧茄子两道拿手菜外,其余便是模糊的。2002年,崔英滨通过竞聘被提拔为中队长,“任命下达,我很高兴地把喜讯告诉父亲,可第二天他就打电话给我的大队长,说‘我儿子还年轻,不适合担任领导职位,他的精力应该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还需要再磨砺。虽然我们哥仨早就习惯了父亲的为人处世原则,但当时得知这段插曲还是很生气,像被泼了一盆冰水”。从起初的“不理解父亲”到后来的“渐渐成为你”,源于崔道植将“对党忠诚”的信仰基因深深根植于自己的家庭。崔道植以他特殊的人格意志感染着、带动着自己的家庭。

2018年春节,崔道植问崔英滨:“爸爸让你从事这个工作,后悔吗?”

崔英滨回答:“只要是爸爸让我做的事情,从不后悔。”

这一刻,父子之间的情感相通了。

“这份荣誉属于全国200万公安民警”

2019年1月,崔道植被黑龙江省公安厅授予“龙江公安特别贡献奖”。在颁奖仪式上,他将陪伴自己多年、屡建奇功的显微镜,郑重地递交给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的同事们,像是一种传承。

崔道植从来没有“退休”的念头。

2020年夏天,崔道植利用自己发明的指纹修复系统,经过9天9夜的不懈努力,成功锁定牡丹江市公安局提交的一枚变形指纹的多处证据特征。如今,崔道植还在整理过往侦办的典型案例资料,准备编辑成书,希望能够为基层侦查员提供一些参考。

事实上,人们只看到了崔道植非凡的工作精力,却不知道他从退休那年开始就因心律不齐始终怀揣救心丸。一次鉴定工作过后,他因为血压突然走低而几近昏倒,服下救命药丸后,他再一次回到熟悉的显微镜前通宵达旦。

2021年6月29日,崔道植获颁“七一勋章”,成为公安系统唯一获得者。7月1日,崔道植受邀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次日,他接受采访时说:“直到现在,我的内心依旧无比激动,我很幸福也备受鼓舞。”

在崔道植看来,这枚沉甸甸的奖章不仅是颁发给他一个人的,这份荣耀属于全国200万公安民警。“总是有人问我累不累,我认为人的心中只要有了理想和信仰,工作、生活就不会累。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这项工作。”崔道植说。

(责编/黄梦怡 责校/李志琛、陈小婷 来源/《神探崔道植穿着老警服领“七一勋章”,他心中还一直有个悬案》,程姝雯、梁建忠/文,《海峡都市报》2021年6月30日;《我国首席痕检专家崔道植:每破一个案子,就覺得自己年轻了一次》,罗晓静/文,《新京报》2021年7月2日等)

猜你喜欢 痕迹工作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小康(2020年31期)2020-11-10工作不好找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19年9期)2019-11-01小偷留下来的痕迹小猕猴智力画刊(2019年3期)2019-04-19让蜡笔的痕迹消失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7年9期)2018-03-13隐匿的作案痕迹儿童时代(2017年2期)2017-09-16痕迹娃娃画报(2016年3期)2016-04-05选工作学苑创造·A版(2014年7期)2014-11-15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飞碟探索(2013年2期)2013-08-13工作的喜与悲英语学习(2009年7期)2009-08-05 相关热词搜索: 刑侦 为党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