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刘艺筱 刘芳璇 虞梦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类专业课程中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应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念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孤岛效应”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座谈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强调的是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每一门课程都必须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念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达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

价值目标问题是建设“课程思政”的本源问题。高校的根本任务都是围绕育人育才开展的,育人是其价值本位。“课程思政”的价值目标,就是让每一门课程都要承担起育人的价值本位,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指向,找准定位,明确“课程思政”是为了什么、是什么、最终该如何实现?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格局

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保持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也是新时代高校必须坚守的教育教学原则。

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抓住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要严格制定和落实各个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的育人体系应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教育体系,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进行学生“三观”教育,单单只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有些单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需要各类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促使學生全面成长人才,培养出立志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高校的育人体系应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系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应是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其他课程主要是对学生传授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属于隐性教育。为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在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所有课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存在“孤岛效应”困境。让每一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念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360度无死角的育人模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显性教育作用,深入挖掘其他各门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其实每一门专业课程,其所讲述的专业知识、涉及的行业和职业都是从无到有发展变化的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元素,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涉及的行业特色以及未来学生的就业岗位,挖掘具有共性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强化显性思政教育,细化隐性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教育效果,构建出“三全育人”的格局。

“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而是把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360度无死角的全课程育人格局,培育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真正地达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立体化育人效果。

(一)加强对“课程思政”内容的顶层设计

为使“课程思政”的建设从源头上得到保证,需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内容的顶层设计。根据专业类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育人导向。同时,在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也应充分结合当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C位的教学理念。

(二)将“课程思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

专业类课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地开花。在教材和指导用书的编制或选用、学期授课计划的制定、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过程、实验实训、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中都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需要专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出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挖掘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每一门专业课程,其所讲述的专业知识、涉及的行业和职业都是从无到有发展变化的历史,里面都包含了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涉及的行业特色以及未來学生的就业岗位,挖掘出每一节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案例,并将其进行整理与梳理,融入进教材的编制、学期授课计划的制定、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过程、实验实训、课后作业等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三)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

同时,也要注重积极拓宽、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开展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加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在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过程中的思政融合,以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为抓手,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调育人的作用,利用本校和当地红色资源,以及走进企业等等,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现场教学,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让“课程思政”的课堂更具有活力。

(四)形成科学的课后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要想落到实处,还得看具体成效。如何检验成效,这就需要形成科学的课后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全过程的主、客体,评价体系需要从这两者身上入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能否办好的关键也是一样的,都取决于教师的作用。因此课后评级体系中需要建立起一套对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例如学生对教师的全面评价、教师同行互评、督导评价等综合评价。

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应该全面化、多元化、科学化,合理划分考核占比。考核内容不仅仅是对课本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进行考核,除此之外,也要重点考核授课知识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检验。同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需要创新,除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在平时上课中就应该建立起学生的成长档案。基于当前“互联网+”的技术,运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上传和发布对学生的日常考核,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对学生的表现能及时掌握和监测;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发布随机或全员的问卷调查,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结 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体系性的教育教学工程,任重而道远。如何真正地将每一门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机融合,走出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1+1>2”的教学效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这一使命助力,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课程思政”相关的一系列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0-05-28.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作者简介

刘艺筱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专业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锦绣·下旬刊(2020年9期)2020-01-28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奋斗(2019年7期)2019-06-11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4成人教育中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知识文库(2018年6期)2018-05-14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8期)2017-05-16试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戏剧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建筑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初探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6-02-25 相关热词搜索: 专业课 思想政治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