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教学:高职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实施的一个新框架

叶玲丽 李世伟 张学新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高校双创教育的助推器。很多高职院校双创大赛项目质量不高的一个根源是作为项目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角色定位上的失衡。借鉴课堂教学的四元教学新模式,以“精講留白、独学内化、同伴讨论、师生对话”统一实施流程,建立理念与实操并举的组织执行新框架,可为师生双方构建科学的交互模式,显著提升双创大赛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促进良好的教育与创新生态形成,为双创及其他赛事的高效运行和高质实施提供可信依据与有效方案。

关键词 创新创业大赛;教学失衡;四元教学;项目指导;框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2-0057-05

一、四元教学的实施背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器,目前已形成了各学科竞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竞赛体系和多类别、多赛道的运行机制,带动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生态的变化,并体现了参赛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价值追求。

创新创业大赛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与创新生态,使师生双方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促进良好教学生态的形成。按照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构建过程,一般包括项目主题的确定、项目时间的分配、项目精力的投入、项目的执行、项目执行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处理等环节。一个创新创业项目能否成功,受培育指导、政策保障、资源整合、环境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究其根本,其核心是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效果。当项目团队确定成立后,面对项目任务,师生双方由于对人、事、物的认知积累不同,必然存在认知差异,因此就会对项目目标产生不同设想。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目标,师生双方的认知积累需要有机和有效地融合,使双方的贡献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

但目前来看,高职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参与理念需要革新。学校参加比赛的本意是使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共同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并实现以产业标准提升校本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产业提供优质人才的良性循环[1]。但现实中一些教师过分看重比赛的结果而忽略了参与过程的本身意义。二是师生认知差异较大。由于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等的差异,造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客观存在[2],在师生交流、小组研讨方面,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会使得合作过程效率不高,为此,应设置师生、生生的讨论融合环节,使彼此了解对方的最近发展区[3]和认知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描述方式和途径进行更为高效的沟通交流。三是教师引领缺失。缺乏教师的引领、支持和专业性指导,仅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往往不足以支撑高水平项目实施的复杂需求,项目的高度和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保证。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学生经常会在项目定位、文本质量、路演表现和过程管理等方面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使自己的好想法和好成果或中途夭折,或存活率低,或转化率低,并对自身原有的创新创业优良动机产生不良影响。四是过于功利化。由于创新创业大赛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大赛成绩成为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参赛个体的重要指标。相当一部分师生,出于功利参加比赛,为了获得好名次,或直接借用教师已有成果,或全权由教师代劳完成参赛项目,学生成了展示成果的演员,除了背离大赛本意,更助长了学生急功近利的风气,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初心。

对于参加大赛的在校教师、学生个体而言,只有通过比赛可实现核心素养[4]和各项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使创新创业大赛在学校内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价值追求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应对教育本身的规律进行研读和探究,从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5]、人本主义[6]四大心理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7]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实现为参赛者建构真正有效的参赛路径。因此,为师生参赛设计的框架应该具有科学性,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有效,并能够促进双方的成长。

二、四元教学的内涵及理念

创新创业大赛属于实践教育,由师生共同参与,其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科学规律是相通的。在上述师生关系分析中,两种不合理的方式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课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课堂相对应。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率高,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抑制,核心素养很难得到锻炼,不利于未来发展;而讨论式教学则与其相反,学生拥有足够的课堂权力,教师只是进行解答,但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针对教学效率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需求,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基于多年的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劣之处进行调和,合理分配学生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权,提出了更适用于当下时代和本土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8]。

以对分课堂实施四元教学,主要包括精讲留白、独学内化、同伴讨论和师生对话四个过程,体现了对四种基本教学活动的结构化整合:讲授是为了内化,内化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是为了对话交流。以独学为中介联系讲授和讨论,以讨论为中介联系独学和对话,让独学和讨论都发挥了关键的桥梁作用。有效的教学必须包含精讲、内化、讨论和对话四个元素,缺一不可。对分课堂吸收了以往教学模式的精华,对既有教学活动的关键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基本逻辑可称为“四元教学”[9]。

对分课堂把课堂分割为讲授与讨论,实质上是通过四元流程,让师生分享权力、共担责任,实现“权责对分”。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权威性很强,但过大的权力压抑了学生的活力。对分课堂通过限制教师权力,提升学生权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承担一半责任,教与学成为师生双方的共同事业,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对比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与四元教学,可以看出,两种活动的主体均为师生双方,以确定的目标为指引,通过师生权责的有效划分,以及双方合作有效路径的建立,从而使师生双方的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使活动本身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此,通过科学分析和实践,将对分课堂的核心要素和流程与创新创业大赛流程进行融合,发展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赛项目组织、实施,并可生成正向循环的结构框架。

三、基于四元教学的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框架

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中贯彻四元教学的理念,也是用精讲、内化、讨论、对话四个规范化环节来构建整个实施流程。

在精讲环节,教师重构教学内容,从定位选题、资源团队、运行管理、路演比赛等方面将项目所需知识进行模块化组织,为学生铺垫创新创业基础,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在内化环节,学生围绕密集写作、课外实践、“亮考帮”、成果凝练等典型任务进行自主探究,构建认知模型;在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批判建构、同伴互教、实践演练等方式展示、交流和完善学习成果,产生新创意,凝练新问题;在对话环节,教师采取评估反馈、情感激励、资源支持、深度打磨等措施回应学生在实施中的焦点问题,提升其认识水平和行动能力。

整个流程以精讲为开端,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个人体悟,团队基于个人体悟开展同伴讨论并凝练焦点问题,师生对话解决焦点问题。整个流程结束后,在更高层次上进入下一个四元流程。四元教学在心理学和脑科学基础上,为高职创新创业项目的教、学、讨论和对话活动提供了系统化的策略。以这些策略为技术支撑,以四个环节来组织内容,形成了简明清晰、操作性强的高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框架,见图1。

(一)精讲留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教师通过精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通过布置学习任务推动学生开展实践。精讲阶段教师要关注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师生角色定位三个方面。

1.教学策略

一是凸显价值。教师要向学生揭示参赛对学生能力提升、自我实现以及对解决社会焦点、痛点问题的价值,让学生明白“为何做”。二是方法引领。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以具体知识为载体进行示范,教会学生“怎么做”。三是模块组织。对项目所需知识进行模块化组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关注各阶段的衔接和关联,搭建学习“脚手架”,告诉学生“做什么”。四是能力分解。教师要贯彻“以学定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度,将能力培养的目标分解到各知识模块中,明确核心任务、重点难点和努力方向。

2.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大赛相较于课堂教学更为系统和繁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所需知识划分为模块,便于精讲。教学内容有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定位选题。教师要根据赛事主旨精神,引导学生聚焦痛点问题,突出专业优势,结合自身资源,在实践调研中确定选题。二是资源团队。教师要综合评估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产品优化能力、创业态度、个人品质及其拥有的资源,保证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结构合理。三是运行管理。教师要根据项目详情讲解相关商业知识、提供信息,为学生构建项目的整体背景。教师要加强对项目进程的监控,准确把握项目的时间节点和进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推动项目高效进行。四是路演比赛。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赛事,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影像、现场观摩等形式增加对赛事的研判能力,有针对性地备赛。

3.角色定位

教师是精讲环节的引导者,其行为是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呈现价值,搭建框架,阐释逻辑,勾画路线,传授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图景,为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铺设基础。学生是精讲环节的学习者,在教师讲授前不盲目探索,在讲授中认真倾听、激发兴趣,在讲授后带着任务走向独学内化。

(二)独学内化: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建构

独学内化环节是对精讲的关键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实践运用,也为同伴讨论奠定基础。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个性化大脑认知模型的构建,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

1.学习策略

一是自主探究。学生的认知模型只能自己来构建,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控制权,深入系统地思考并整合思维,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二是深度反思。教师通过强调常态化的自我反思,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方法,提升自我觉察、自我监控等元认知能力,形成更好的学习策略。三是识别相关。对收集到的资料检索、调研访谈等信息进行辨析,识别出跟当前目标、任务最相关的加以利用。四是学以致用。知识源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总结和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在項目的真实情境中理解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典型任务

在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类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一是密集写作。以编制创业计划书为核心任务,分单元分模块进行密集写作,在反复写作中培养逻辑思维、信息素养、文字表达等能力。二是课外实践。设置市场调研、项目研发、项目推广等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需求,开展真创新,实现真创业。三是完成“亮考帮”。“亮考帮”是四元教学的特色作业,分为“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三类,是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知识获得、思维过程和能力发展的自我评价和反馈。学生通过完成“亮考帮”,深刻反思学习的过程与体验。四是成果凝练。要求学生将学习实践中的收获和疑难、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感悟进行总结,形成成果。

3.师生角色定位

教师是内化环节的促进者,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科学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认知模型构建。学生是内化环节的探究者,要承担起独立学习的责任。通过对精讲内容的吸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实践中独立思考、深化理解、探索应用、发现疑惑,形成个人体悟。

(三)同伴讨论:释放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

在同伴讨论环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辩式思维得以充分训练,在智慧的碰撞中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1.讨论策略

一是理性尊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就事论事,有理有据,态度温和,尊重差异和多样性,学会理解、包容与欣赏。二是沟通表达。要鼓励学生用言语交换意见,化解疑惑,在沟通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增加对他人的情绪和态度的敏感性。三是学科交叉。发挥团队的学科交叉优势,要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探讨问题,开展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深入对话和学习。四是协作创新。要营造鼓励创新、敢于创新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融合,不断萌发创新创意,团结协作,使创意与现实相结合。

2.合作方式

一是头脑风暴。团队成员根据学科特点,从产品设计、市场需求、资金成本等不同视角进行头脑风暴,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产生更多的创新创意。二是批判建构。团队成员以问题的形式从不同视角展开探讨,不断生成错误、暴露错误、纠正错误,在批判反思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大量个性疑难。三是同伴互教。团队成员在跨学科的同伴互教中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得以训练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四是实践演练。团队成员共同商议方案、分配任务、策划执行、汇报总结,合作完成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路演展示等活动。

3.师生角色定位

教师是讨论环节的调控者,通过建立同伴讨论机制,丰富讨论组织形式,传授合作交流技巧,引发学生讨论兴趣,促进讨论有序深入展开。学生是讨论环节的合作者,需要积极情感、主动参与、同伴互助、协作发展,对合作学习负责。团队成员通过展示、交流和分享个人体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形成团队成果,凝练焦点问题,为师生对话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师生对话: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师生对话环节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主。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关注对话策略和回应措施,学生学习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在解决焦点问题中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1.对话策略

一是问题聚焦。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共性问题,聚焦重点,解决项目实施中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二是思维模式。教师要注重分享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路径和方法策略,教会学生用同类方法解决相似问题。三是格局拓展。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在实践调研中找问题,在市场调查中要答案,从用户视角看产品,提升项目格局。四是塑造情怀。鼓励学生站在时代的洪流中,聚焦社会问题,解决痛点问题,将家国情怀融入到项目实施中。

2.回应措施

一是评估反馈。教师要及时对项目的市场潜力、运营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指明发展方向。通过项目的过程性诊断,调整自己的指导内容和方法。二是情感激励。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肯定与激励,提升学生自信和激发学习动力。对于项目实施中的困难挫折,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支持,帮助学生疏导情绪,激发潜能。三是资源支持。教师要为学生匹配关键资源,在实践场地、技术保护、项目孵化、优惠政策、成果转化等方面争取学校、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经验、技术、资金等支持。四是深度打磨。在学生团队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格局,通过挖掘创新点、深化产品设计、优化商业模式、演练汇报答辩等反复打磨项目,提高项目质量。

3.师生角色定位

教师是对话环节的帮助者,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反馈,提供关键思路和重要资源,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升级。学生是对话环节的转化者,通过对教师给予的战略引领、资源引入、改进意见等进行学习、转化、落地,最终完成创新创业项目。

四、四元教学新框架应用于高职创新创业项目的价值

(一)契合大赛师生共创的未来趋势

高职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极具挑战性,单方面的努力很难确保成功,需要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付出心血并共同努力。近几年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增加了师生共创组赛道,通过规则变化,再次强调师生合作的重要性。四元理念明确了师生之间的权利和责任,搭建了民主自由的合作伙伴关系。年轻学生的活力和成熟教师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克服了“放羊式”撒手不管和“保姆式”大包大揽的误区,与创新创业大赛师生共创的新趋势高度契合。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项目实施新框架

四元教学带来对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新思考与再定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和优质高效的闭环学习方式。新框架有科学的理念支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有规范的操作流程,使项目实施规范有序、有章可循;新框架强调对学生学习和备赛的过程管理,克服了突击应对式的被动教学的不足,使项目实施过程可控、质量可控;新框架改变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项目实施高效协调、事半功倍;新框架通过模块组织和逐层推进,带动项目深化和学生能力提升,使项目实施层层递进、节奏分明。

(三)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深化

四元教学下的项目实施阶段清晰、职责明确、作业形式更具体、问题研究更聚焦、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有力支持和动态管理能让学生获得更全面、及时、精准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参与感。项目实施中阶段性的成果和过程性收获,更能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價值,产生收获感和自豪感。以四元教学开展项目实施,在渐进自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创新创业大赛价值的本质回归。

(四)倒逼教师提升大赛指导能力

四元教学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活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倒逼”教师不断完善自身学科知识体系,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商业环境,了解创新创业竞赛的政策和导向,提高大赛指导的敏锐度,加速知识更新与认知迭代,提升关键性资源匹配能力。将项目指导当成快速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载体,观念的转变使教师在帮助学生时也借力学生提升自己,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参 考 文 献

[1]徐维莉,葛鑫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83-86.

[2]黄兆信.师生共创:教师认知差异与行动取向的实证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7-38.

[3]王颖.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180-183.

[4]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7(4):20-26.

[5]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7-31.

[6]陈予,张晶晶,季芳.内在价值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12-14.

[7]单标安,蔡莉,鲁喜凤.创业学习的内涵、维度及其测量[J].科学学研究,2014(12):1867-1875.

[8]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9]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

猜你喜欢框架框架小资CHIC!ELEGANCE(2022年1期)2022-01-11海风的话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42期)2019-12-10PIRLS评价框架启示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以《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可伸缩变形球门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9年3期)2019-03-20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9年12期)2019-02-03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11期)2018-02-25掌握磁场知识框架 辨析磁感应强度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6年12期)2017-02-28钢结构的有侧移和无侧移框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6期)2012-04-10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008年1期)2008-08-27 相关热词搜索: 高职 项目实施 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