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和实施路径

李俊 梁劲锐

摘 要:开展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当前宏观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存在散、乱、差的问题,思政教育的内容重点不突出,没有做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衔接,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完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规划好课程思政内容,做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衔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开发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以期对宏观经济学及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助益。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自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断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潮。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地位。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专门对高等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部署指导。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对培养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宏观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只有结合课程特点,精心设计,才能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一、宏观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经济发展惠及全国人民,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宏观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

宏观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充分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容,既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能够促进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培养学生经济管理的能力。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是培养既能坚持职业操守,又有价值追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抓手。

(二)是严守意识形态阵地,赢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通过贸易和投资与世界市场形成紧密联系,经济学教育中的对外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也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阵地,不断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意识形态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活跃,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心护身,极易走上歧途。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对西方经济发展经验的借鉴,导致部分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忽视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宏观经济学在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性作用和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借鉴讲清楚,有利于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核心必修课。众多研究表明,相对于理工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更加务实功利。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度强调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根本冲突,这给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大困难。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学工系统和思政课程两个支柱,缺少其他方面的有力支撑。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说是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第三个基础支点,既能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党和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大政方针,锻炼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稳固学工系统和思政课程的教育成果,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作为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课程设置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或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从时间上和内容上来看都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可以与思政课程共同为其他的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保障与思政课同向而行的最大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政课是主要阵地,起到中心支柱的作用。其他各个学科都要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主要的思政课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已经失效,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范式有所不同,但并不能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宏观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为学生理清宏观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教育和学习呈现出不断发展繁荣的局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则略显不足,这成为经济学教育中的短板,甚至成为思政教育的障碍,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散、乱、差的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师队伍散、思政材料乱、思政教育水平差的情况。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成熟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部分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依然存在各种顾虑,不够积极。有些教师只是转载一些党报、党刊的文章或视频等放到网络教学平台或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总体上来说,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正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形成完备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二)思政教育的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密切结合实际,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和知识非常多。这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任课教师把握重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课程学时安排有限,课程思政不是专门的思政课,不能用思政教育取代宏观经济学课程本身的内容,降低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目前,一些教师都在尝试从各个方面将思政元素引入宏观经济学课堂,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没有结合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两张皮,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和反感,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而且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目标也很难完成。

(三)没有做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衔接

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之间如何做好衔接是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部分讲授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掌握不够全面,理解不够透彻。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上的衔接不够顺畅,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指导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大多数学生虽然了解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够深入,也极易对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思想和西方宏观经济思想的衔接融合产生困惑。

(四)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

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不能照本宣科地强加灌输。一些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的时候,主要以督促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下读党报、党刊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材为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思政教育的对象不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用教育党员干部的方法和手段去教育青年学生。对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其思想觉悟还远不如党员干部高,思政教育的目标就是让他们能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因此,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如果只是满堂灌输思政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具体的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其一般性体现在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特殊性体现在要与各门课程相适应。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完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也需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计划安排、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教辅和参考材料、学习考核评价等方面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针对各个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思政元素。在教学时,教师生动地讲述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学生对我国的制度自信。在学时计划安排上,可以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各安排适当的学时,通过案例来锻炼学生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避免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思政内容,而应鼓励学生亲身调查研究,增强学生对国家、党和民族的认同。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组织编写融入课程思政的教材和教辅材料,教辅材料的编写和使用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在学习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一是要在考试试题设置中增加思政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宏观经济学和西方的不同;二是布置思政导向的小论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和研究问题。

(二)规划设计好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内容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宏观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设计和规划,深入挖掘课程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知识能力培养课和价值塑造课相互穿插、前后呼应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结合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主线,规划设计好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分析短期的国民收入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分析市场自发力量和政府政策对经济总产出的作用。比如,在讲授宏观经济学短期国民收入时,可以结合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讲授长期经济增长时,可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谈。

(三)做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衔接融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中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介绍,但因课时有限,介绍内容不够透彻。因此,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有的高校在部分专业中开设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经济学课程,也有部分专业尚未开设专门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这就要求各专业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应分类施策,做好各个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对于未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的专业,要适当补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经济危机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已经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的专业,在宏观经济学的讲授中要让学生学会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宏观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分析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了解党的经济政策。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开发多种教育教学手段

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上,教师应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每一堂课进行精心设计、系统改造,对每一堂课对应的知识点、价值观、能力培养进行分析研究,上好每一节宏观经济学思政课。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把宏观经济学思政小課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利用正在发生的事件讲好中国故事。例如,通过比较各国疫情期间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不同,真正体会到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2]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

[3]蔡爱芳.课程思政融入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1).

[4]刘媛华.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

[5]屈慧洁.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1(11).

责编:鹿 屿

猜你喜欢实施路径课程思政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深化思政工作的路径锦绣·下旬刊(2021年6期)2021-01-28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校园英语·下旬(2020年7期)2020-10-12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转向的必要性探讨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8期)2020-04-20课程思政在“应用文写作”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20年31期)2020-02-04基于媒介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34期)2020-01-26新时代中职学校 “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分析职业(2020年12期)2020-01-15营改增下税务筹划与应用财会学习(2017年16期)2017-09-02浅议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路径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年7期)2017-07-21刍议创新型监狱法制与社会(2017年13期)2017-05-22“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目标、实现基础和实施路径中国记者(2016年8期)2016-11-14 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 路径 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