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泉州,一座定格时间的城市

徐秀丽

2021年7月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元时期,泉州凭借着悠久的航海传统、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庞大的水陆复合交通运输体系、发达的手工业、杰出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多元社会族群共同推动等因素,在传统的中华农业文明中开辟成梯航万国、舶商云集、多元繁荣的世界大港,成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的杰出范例,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经济繁荣、自由开放、文化包容的城市范式。

从码头出发

蓝蓝泉州湾的涛声,在石湖码头的沧桑岁月中回荡。巍然耸立的六胜塔,守护着岱屿门航道,迎接着每一次的天际归帆。

石湖码头位于泉州城东南17千米,由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组成。石湖码头所在的石湖半岛三面临海,西侧为一半月形海湾,形成天然的避风良港。

“10世纪至14世纪,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兴盛,万寿塔、六胜塔两座航标塔相继兴建,石湖码头的航运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介绍。

“通过考古研究,桥最下层仍保留了宋代的石质桥基,上部可见后代对桥多次修补的痕迹。桥基周边出土了宋元时期的瓷器残件,主要为磁灶窑的产品。”李国宏说,石湖码头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

位于泉州古城东南的晋江北岸还有一个码头——江口码头,现保存有文兴、美山两处宋元时期的码头及一处宋代古船遗址。江口码头是泉州内港码头遗存,是城郊连接古城的水陆转运节点,它与北部的真武庙共同反映出内港码头的功能构成和使用方式。

石湖码头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码头周边民众积极参与海外贸易,形成了重视经商、善于对外沟通与交流的习惯。直到今天,从事航运与外贸依然是石湖及其周边民众重要的生产形态。

“民众在商贸交往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反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乐善好施,捐资支持港口与码头建设。并且,由此产生了对石湖码头、万寿塔、六胜塔等文化遗产独特的情感寄托,将这些文化遗产视为自己生活中难以割舍的组成部分。”这让一直致力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李国宏很自豪。

外销瓷的兴盛

“西沙华光礁一号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菲律宾马尼拉圣安娜遗址等一系列国内外考古发现表明,德化窑瓷器是宋元泉州港海外贸易的重要外销产品。”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泉州能成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与其强大的瓷器生产产业和贸易输出能力息息相关。

“德化陶瓷产品大量销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考古中频频发现,备受瞩目。南海一号沉船出土遗物中,德化窑瓷器约占1/3,主要产品是青白瓷盒、碗、盘、罐、瓶、执壶等。”郑炯鑫补充道。

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泉州地区陶瓷业的发展,10世纪至14世纪,窑场遍布泉州城内外,现已发现的外销陶瓷窑址150多处。

德化地处戴云山区,丰富的瓷土矿、森林资源和发达的水系,以及留存至今的窑址、作坊、瓷土加工等遗迹,展示出宋元德化窑完整的生产体系。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位于泉州城西北约70千米的德化县,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使其成为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其产品经陆路和晋江水系联运至泉州港口外销。

尾林—内坂窑址和屈斗宫窑址分别创烧于宋代和元代,发现多处龙窑、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窑具和瓷器。其兴起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在发展过程中创烧出独特的白瓷产品,深受海外市场欢迎,也显示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本地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他乡是故乡

“大殿月台须弥座很特别,它的束腰处有73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这与南印度朱罗时期印度教寺院里的人面狮身石刻风格非常相似,体现了泉州本土文化的多元包容独特传统。”泉州开元寺知客释德远介绍道。

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古城西北部,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寺内现存许多珍稀的多元宗教建筑构件,体现了东西方文明在宗教、建筑与艺术等方面的交融,使我们至今仍可感受到当时泉州作为东方大港的盛况。

位于泉州城以南15千米的华表山东麓的草庵,是宋元时期泉州城远郊的一处摩尼教(又称明教)寺院。草庵摩尼光佛造像雕凿于1339年,为该教创始人摩尼的石雕造像。

造像雕于庵內崖壁直径168厘米的圆龛上,盘膝端坐莲花台上,背后有18道毫光。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为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光佛石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见证,也是当时泉州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说。

11世纪初在泉州城外建造的清净寺,是当时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在泉州活动的有力证据,他们是亚洲海洋贸易的参与者,也是泉州多元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泉州古城墙及其附近,还出土了数十方雕刻着十字架、天使、莲花等图案的古基督教墓碑、墓盖,图案特殊且形式多样。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翰说,10世纪至14世纪,随着世界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泉州成为令人向往的国际都市,数以万计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人和传教士聚居在泉州城,甚至与当地汉人通婚,世代居住,与当地的政府官员、皇族、精英、平民共同构成宋元泉州的多元社会群体。他们广泛参与海洋贸易的各个方面,获取丰厚商业利益的同时,深刻影响了泉州的发展,使泉州成为世界性交往维度的商业型社会,推动了泉州的整体繁荣,并跻身世界贸易港口中心,留下独特多元的文化。

文章来源:国家文物局

(责任编辑:吴宇)

猜你喜欢窑址德化宋元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中华手工(2021年5期)2021-09-26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收藏·拍卖(2020年3期)2020-07-08宋元首饰纹样在现代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神州·上旬刊(2020年3期)2020-03-30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杰出人物(2020年1期)2019-12-30比惨式信号,引来暗恋者的特殊解读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19年9期)2019-09-20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4期)2019-08-23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荣誉杂志(2019年11期)2019-01-03依托柳城宋元古窑提升柳州文化软实力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12期)2018-05-14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3期)2017-03-28我们之间隔了几本书少年博览·初中版(2016年5期)2016-05-14 相关热词搜索: 泉州 一座 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