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缪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文言文教学知识化、功利化等现象的产生,而要站在儿童立场,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统领课堂,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效。

一、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此处的朗读主要是指让学生大声读课文。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课文的形式有许多,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都是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朗读形式。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以帮助学生内化语言,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朗读能力。

《司马光》(三年级上册)一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俗称小古文。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方式不甚了解,教学时,就可以采取教师范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等形式朗读课文,经过教师多遍领读,学生读熟练之后,教师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于《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类文言文来说,由于课文篇幅较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对于《两小儿辩日》《书戴嵩画牛》《杨氏之子》等文言文来说,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与年段特点采取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分析过多状况的产生,真正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作用,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二、品读

文言文具有用词简练、言简意赅、形象传神等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就文中的精彩语句细细品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对文言文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的独特体悟,让学生从此爱上文言文。

如《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年级上册)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看道边李树……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两个句子言简意赅,逻辑性强,语言严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就这些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从王戎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王戎得出“此必苦李”的缘由是什么,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道边李树多子”与“此必苦李”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引领学生品读句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语言严谨、准确等特点。再如在《书戴嵩画牛》(六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两处关于“笑”的描写,特别值得学生品读感悟。一处是“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另一处是“处士笑而然之”,这两处同样是“笑”,它们在意思与表达效果上是否一样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领学生用心品读感悟其表达之秘妙。经过品读学生就会发现牧童的笑是孩童的本性使然,是牧童天真率直性格的体现,牧童的笑是不假思索的笑。而杜处士的笑与牧童的笑是明显不同的,杜处士作为一个文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儒雅有礼的,因此,杜处士的笑应该是微笑,是一种赞许的笑,他的笑不会向牧童那样夸张。这样从“笑”字入手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对故事所刻画人物形象的感悟入木三分。

文言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传神、生动、形象或者严谨、准确等特点,教学时就文化语言特色之处品读,可以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精彩,让文言文的教学更加有效。

三、疑读

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会有一些不解之处,只有化不解为已知,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对于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的疑惑困难之处,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逐步揭开文言文的神秘面纱,走进阅读的深处。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六年级下册)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把文章从头到尾完整地读一遍,以明确自己的疑难之处,在读第二遍的时候再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边读课文边理解字词的意思。在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课文,此时学生对两小儿辩日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再鼓励学生自由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整合归纳,提出问题:“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为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可以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认识自然、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认识到宇宙浩瀚之无穷以及学无止境等道理。这样教学,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言文,習得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生疑、质疑、解疑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探究阅读,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走进阅读的深处。

四、创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还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换一种方式阅读文言文中感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精卫填海》(四年级上册)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作为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这个故事主要以精卫填海来反映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与顽强意志。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在学生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以创造性阅读的形式来学习课文,可启发学生思考:读着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一句,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如果你是精卫,看到自己辛辛苦苦衔来的树枝山石转眼间就被海水吞没,自己填东海的信心会不会受到动摇?读完课文之后,你对精卫填海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而且在这种想象创造中学生也感受到了阅读文言文的别样精彩。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这样教学,活化了阅读教学,直抵文言文深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拓读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只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我国还有许多优秀的文言文值得学生品味鉴赏。“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编排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我国古代语言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通过教材这个例子延伸阅读,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帮助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杨氏之子》(五年级下册)一文选自南朝的《世说新语》,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这篇课文讲的是杨家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智慧应答他人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具趣味。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当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这个九岁孩童的语言艺术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其他孩童妙言趣语的小故事来阅读,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其他聪明智慧儿童的语言艺术,感受更多聪明孩童形象,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引领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还可以凸显出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承民族文化。教师要把“读”贯串文言文教学始终,并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精卫填海牧童朗读课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课文”语文要素的落实小学教学研究(2021年7期)2021-09-0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48期)2020-11-11牧童学画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20年10期)2020-01-26《青铜葵花》选段孩子·小学版(2020年4期)2020-01-25书童垅上行作文·初中版(2019年12期)2019-12-19精卫填海故事作文·低年级(2019年8期)2019-08-20月光曲教学应用研究方面的探讨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8期)2018-11-01“《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一站冠军揭晓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7年2期)2017-03-08牧童与老牛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8-12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当代(2014年2期)2014-05-20 相关热词搜索: 读法 文言文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