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实片创作的“四要”

于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夯實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1]

纪实片《特别小组》将镜头对准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临江寺村和袁家沟村两个贫困村的驻村工作小组,讲述2020年疫情解封后,他们带领村民返工复学和脱贫致富的工作过程,从干群关系角度,通过影像呈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乡村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

在策划组织阶段,我们达到创作上的共识,提出四个要点——以真实为根本、以生活为源头、以人物为核心、以故事为纽带,同时也为今后创作乡村纪实片提供参考经验。

一、以真实为根本:“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

纪实片与常见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等虽都为视听艺术作品,但有着显著区别。纪实片以真实为根本来反映事件,展现人物,讲究保持生活原始形态。因此,乡村纪实片必须坚持客观记录的风格,如实呈现乡村生活中的耳闻目睹,不能变更生活进程,更不可随意编造情节。

《特别小组》前两部聚焦南充市顺庆区两个贫困山村实现脱贫、走向振兴的过程。两个山村生产生活面貌比较落后,是否在拍摄时有必要对当地面貌做些“筛选”和“美化”呢?

鉴于此,《特别小组》在创作中坚持呈现未经修饰的原生态,记录当地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的真实过程。其实乡村纪实片的魅力,就在于乡村变迁的真实呈现和居民言行的自然流露,没有刻意设计与安排。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考察时说:“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就是为了解我国现在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不看那些不真实的。所以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些,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2]

纪实手法多种多样,纪实理念不断更新,但纪实片的真实性底线从未改变。

二、以生活为源头:“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3]乡村纪实片创作必须以乡村生活为源头,内容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要通过朴实和自然的手法如实呈现乡村生活样貌,不能是自然主义的再现,要融入创作者对乡村建设发展的理解和认识,赋予作品较深的内涵和意蕴。

一方面,乡村纪实片内容要源于生活,因为生活是最好的编剧。创作者必须深入乡村生活,进行细致的采访调查,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这需要对乡村生活怀有饱满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特别小组》导演孙小茹女士是四川南充籍艺术家,虽长居北京,但有着很深的乡土情结,一直想找机会了解当前家乡人民的生活现状。而摄制这部系列作品成为她和摄制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一次实践体验。

为积累素材,摄制组驻村拍摄数月,与采访对象长时间的相处,淡化了受访者的镜头存在感,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村民也逐渐将她们视作自己人,愿意为拍摄提供帮助,摄制组也能及时得到村中大小事的消息。沟通交流拉近了彼此距离,使拍摄工作事半功倍,在前期素材拍摄中较为顺利地记录下了帮扶工作的喜忧欢愁,保存了乡村生活的鲜活气息。有丰富故事片创作经验的孙小茹导演多次感慨道:“从乡村生活中捕捉记录下来的这些事情、语言,比故事片中的情节、台词要精彩得多。我们编不出来!”①

另一方面,乡村纪实片内容又要高于生活。面对众多生活素材,创作者要深入理解和认识,反复酝酿构思,仔细选材,精心提炼,选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素材作为主题表达的载体,寻找最佳角度敲定和深化主题。摄制组一年间拍摄了大量素材,目前已完成提炼精华,备后期剪辑。以第二部为例,关于袁家沟村的影像纪录,目前已梳理出“复学少年”“留守奶奶”“危房改造”和“水库人家”四部分素材内容,可以多层面反映驻村工作组的日常工作,呈现不同乡村印象。

孙小茹导演考虑以“乡村日记”形式将其串联成整体,如果创作者对生活没有独特深入的认识,就不可能保证作品有独到的角度与深刻的内涵。可见,创作乡村纪实片需要有记者一般的眼光,也要具备影视艺术家的思维,要敏锐地捕捉生活,发掘富有价值的事实,还要在记录和再现生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艺术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情感倾向和审美追求。

三、以人物为核心:“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4]

纪实片核心价值仍然是人物。优秀的纪实片多是通过关注人性、人情和人道解析人类生存状态,探讨人生真正价值。乡村纪实片更要以人物为核心。过往对乡村变迁的反映多有“见物不见人”的缺陷,如今则要导正为“以人为本”,将影像纪录中的主要人物立起来,通过记录人物经历和遭遇加深人们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认识。

《特别小组》前两部分别选择一个驻村工作组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由三位来自不同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组成。对他们工作活动的记录中,包含着丰富的情节与细节。第一部中,临江寺村的第一书记李佳芮,是一位美丽聪慧的80后女干部,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于在校期间入党。毕业后被顺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赴定向帮扶的贫困村——临江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70后省级扶贫优秀干部杨中信、90后年轻驻村干部岳自彤一起组成“特别小组”。这三位成员经历和性格有较大差异,摄制组对三人工作特点和心理动态的记录各有侧重,既深入捕捉了丰富鲜活的人物细节,又反映乡村事业久久为功的时代进程。例如,驻村干部一样是有家庭的普通人,为乡村事业倾情奉献的同时,难免顾此失彼。摄像机记录下了驻村基层干部内心的那份愁思。第二部中,袁家沟村的第一书记陈力是一名90后青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于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受南充市顺庆区交通局派遣前往定向帮扶贫困村——袁家沟村,并被区组织部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与另外两位90后驻村干部——蒋欣汶、寇涛组成了一个默契度很高的“特别小组”,一起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而摄制组着重于他们集体工作活动的记录。这三位年轻干部各有特点,在成长经历上很有代表性。例如,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寇涛爱好用英文写作诗歌和日记,记下心路历程,这能较好地将他们离开都市、深入基层,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奉献和成长的经历串联起来,加深观众对这些工作小组成员心理动态的理解。

选准拍摄对象,就有了清晰的思路;再通过捕捉人物细节,突出人物个性,引导人物述說,凸显人物性格,使纪实片血肉丰满。以充裕的拍摄时间、多样的视角线索、生动的人物细节和完整的过程展现获取了纪实的长度、广度、温度和深度,刻画出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最美人物,详尽展现基层干部的奋斗人生。

四、以故事为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

乡村纪实片要以故事为纽带结构全篇,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乡村生活,可以生动有趣,也可以质朴感人。如果能挖掘出生活素材中的故事元素,更容易吸引观众。怎么找对故事?如何讲好故事?是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

首先,要找对故事,要从具体人事情景中寻觅,可以讲述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和不平凡人的平凡事,从中提炼情节与细节呈现故事,带给观众更强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摄制组在临江寺村发现了一位喜欢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的村民吕大爷。吕大爷早年是一位扛枪打过自卫反击战的复员退伍军人,在村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带领临江寺村的部分村民向市纪委及相关部门反映临江寺村委在脱贫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新到岗的驻村第一书记李佳芮在接到反映后,与另两名驻村干部杨中信、岳自彤一起着手解决问题,逐一为村民排忧解难。孙小茹导演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其次,要讲好故事,构筑叙事构架,可以全篇讲述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大故事中套小故事,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能否讲好,能否吸引观众,需要在结构组织上巧妙构思。孙小茹导演将第一部关于临江寺村的影像纪录命名为《村民评测》,开篇是吕大爷对乡村工作的批评言论,针对吕大爷等村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一项针尖对麦芒的工作过程被镜头一一记录下来:第一,为一对90岁高龄的五保户安排养老问题,两位高龄老人感激不已,而吕大爷随即冷嘲热讽,说他们一天就知道“送米送面,就差没送棺材板板儿了”意思是说没有做到精神上的扶贫与扶志。第二,帮助村里残疾人老苏建养猪场,实现了创收致富,“吕大爷们”在受访中虽然承认养猪场的成绩,但认为自己所在的村里,村民们还像以前一样肩挑背扛地生产劳动,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修一条可以机耕的路。第三,修一条方便村民劳动致富的机耕路,除了资金问题,还需要协调每户村民们田间地角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几家争吵,几家打闹,几家欢喜几家愁,李佳芮书记和工作组都一一妥善解决。机耕路终于动工,在年度考核和满意测评中,工作组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孙小茹导演经过精心选材后,通过追踪拍摄,将事件发展过程与人物采访段落穿插起来,结构全篇。

第二部关于袁家沟村的影像纪录孙小茹导演则考虑命名为《乡村日记》,采用纪录式剧情片的形式,借助日记为线索,以人物自述的方式来串联帮扶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和段落。镜头中年轻党员干部们关心老弱病残,为村民排忧解难,扶贫扶志,帮助和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在身体力行中显现信仰的力量。摄制组通过审视、感知、捕捉、和呈现乡村生活,组织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构架,而他们的认识与反思通过故事不言而喻。

《人民日报》2021年3月18日第9版的《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文中号召:“面对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我们党把精锐力量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昂扬斗志向贫困开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继续调集精锐力量、调配精兵强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阶段新征程中披坚执锐、勇立新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6]

因此,当代电影创作者们应当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将镜头更多地对准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为祖国留影,为时代留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北京2019年3月8日电.

[2]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新华社北京2020年5月19日电.

[3][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5年10月14日电.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华社北京2021年6月1日电.

[6]中共农业农村部党组.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21-03-18(9).

猜你喜欢四要摄制组纪实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疯狂英语·初中版(2021年2期)2021-05-24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22期)2020-11-16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润·文摘(2019年2期)2019-06-11“四要”让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轻松新一代(2018年7期)2018-05-10影视剧中的无人机焦点(2017年9期)2017-10-20刍议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三是”与“四要”速读·中旬(2017年9期)2017-09-11在高温与严寒之间焦点(2016年12期)2017-03-09郑州擂台赛纪实棋艺(2016年6期)2016-11-14混乱实验室纪实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2期)2015-07-07混乱实验室纪实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5年2期)2015-07-07 相关热词搜索: 纪实 乡村 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