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梅葛》

源流篇

梅葛是彝经中的创世史诗,与古姚州彝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是今天姚安、大姚、永仁、牟定等地彝族先民对早期人类生活的模糊记忆。

彝话中,“梅”即过去,“葛”即嘴。意思就是用嘴把過去的事情唱回来。比如造天造地,造人造物,婚姻礼仪,盘田种地,还有生老病死等等。

所以,现在的人又把梅葛称为彝族史诗,视作彝人的根谱,当作百草岭地区彝族罗罗颇、俚颇两大族群间相互认同的主要依据。

罗罗颇崇尚老虎,认为是“虎”的后代;俚颇崇尚马缨花,奉“马缨花”为人祖之花。他们的毕摩都会唱梅葛。既然会唱梅葛,罗罗颇和俚颇就是一家人。

姚安县马游坪、大姚县昙华山、永仁县直苴村、牟定县腊湾村等彝族山区,是梅葛的主要吟唱区。这里山高坡陡,箐深风大,气候寒冷,生活环境恶劣,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氛围。

他们崇尚万物有灵,认为神灵就在身边,神灵无处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事则祈求神灵保佑,遇大事则请毕摩做法事。遇特定的岁时礼仪祭祀活动,则四山八寨的彝人都会自觉参加。

在祭祖、送魂等活动中,毕摩都要吟唱与创世有关的梅葛,讲述天地万物的起源,人类的迁徙,祖先的伟业,农事的方法……

他们还盛行祖先崇拜,坚信只有祖灵才会尽心尽职保佑子孙。所以要对祖灵

好,四季供奉,经常上香。如果怠慢了祖灵, 惹祖灵生气,祖灵撒手不管了,就会有灾祸降临,让家庭不和,邻居不和,诸事不顺。

因为祖先崇拜,他们特别重视葬礼。葬礼必须在毕摩的主持下进行。葬礼上,指路经是吟唱的重点,是祖先迁徙的历史。指路经说,人死后,只有沿着祖先的来路,回到水草丰美的北方祖灵之地,才能和祖先团聚。他们信奉土主。孩子满月时取名字,要抱一只大红公鸡,在爷爷或外公的带领下,由父亲把孩子抱到土主庙,请毕摩吟唱梅葛,

歌手吟唱的梅葛,分为家梅葛和野梅葛。家梅葛主要在家中火塘边和一些喜庆场合唱, 以创世、造人、造物等唱古为主。也有即兴编词的,比如传烟调。如果不把烟的来龙去脉唱清楚,烟就传不出去。因吟唱者多为老年人,故又把家梅葛称为“老年梅葛”。

野梅葛主要用于青年男女之间表情达意或打情骂俏,须回避家中长辈,一般只能在野外唱,在“姑娘房”唱,没有固定内容, 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没有严格的规矩和禁忌。因吟唱者多为青年人,故又称

向土地神报告孩子的来龙去脉,并赐名给姓, “青年梅葛”。

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结婚时,也要拜土主,牵一只大山羊到土主庙宰杀献祭,同时上酒、上茶、上香。仪式中,毕摩吟唱梅葛,向土主报告新娘的身份及来路,祈求土主认可和护佑。

从土主庙回来后,还要在毕摩的指引下祭拜祖宗牌位,把托媒、说亲、定日子、讨亲以及新娘的好处一一吟唱。只有拜了祖宗牌位,新娘才算是夫家的人。

他们相信,万物都有灵。祭拜后,就会得到保佑。撒荞籽时,要在年长者的带领下吟唱梅葛祭祀山神。山神既可以是一棵古树, 也可以是一片山崖,或是一个泉眼……

开镰收荞时,也有仪式:先割三把荞禾摆好,上插代表天、地的松枝,摆上镰刀,摆上酒、肉、饭,由年长者点香磕头,轻吟浅唱梅葛,感谢荞神的保佑和恩赐……

毕摩吟唱的梅葛,俗称毕摩梅葛,主要在祭祀和葬礼上进行,只能独自吟唱,伴之以摇铃声和敲锣声,较为庄重肃穆。唱词内容相对固定。仪式参与者则根据唱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或呐喊来呼应。

此外,借鉴梅葛调,还衍生出了类似于摇篮曲和儿歌性质的“娃娃梅葛”。前者由大人吟唱,旋律缓慢柔和,唱词充满怜爱和安抚,极具催眠效果。后者由孩童吟唱,旋律活泼欢畅,唱词稚气天真,充满好奇。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彝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梅葛所依附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祭祀和民间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加之幸存下来的毕摩和歌手越来越少,梅葛吟唱从式微走向绝唱已经成为趋势。

幸运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推进。彝族梅葛,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史诗性口传民间艺术,依然在保护中作最后的坚守,并于 2008 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直到今天,仍有少量的毕摩还能够断断

续续地吟唱梅葛。仍有一些歌手,还能够在舞台上作梅葛表演。

只是今天的梅葛,已经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梅葛,更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梅葛,而是一些通过保护幸存下来的一些梅葛残片。

好在这些梅葛残片,依然闪耀着神性的光芒, 凸显着古老的密码, 每一句每一调, 都掷地有声,会扬起一个古老族群创世造物繁衍生息的历史烟尘。

寻着这些若隐若现的历史烟尘,我们可以溯源而上,找到我们彝族祖先的历史足迹, 找到一探究竟还原祖先历史文化的钥匙。

结果发现,姚州大地的文化源头,是本土文化,与彝族有关,与彝族毕摩有关,与彝经和彝经中的创世史诗梅葛有关。

是彝族先民,点燃了姚州大地上的第一缕炊烟;是彝族毕摩,吟唱了姚州荒野上的第一个文化音符;是彝经及彝经中的梅葛,涂写了姚州大地上的第一抹文化底色。

遥想那个时代,远古得不能再远古。我们的彝族先民,在蛮荒的姚州大地上生活, 与密林相依,与野兽杂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还要经受风雨雷电地动山摇水涨石崩的考验……

还会受生老病死祸福吉凶等自然现象的惊扰……

这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恐慌,这种与生俱来如影随形的神秘莫测,就算是想破脑袋,也只能是一脸茫然迷惑不解。

于是,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就勇敢地站了出来。虽然他们也不是真懂, 但却有想法。于是就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身边的这个世界。

为了自圆其说,为了让所有的未知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创造了神,又创造了灵,并把神灵夸大到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地步,然后让自己相信,也让大家相信。

一代又一代,神灵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主宰,让所有人心生畏惧,让所有人顶礼膜

拜,让所有人心存幻想无法离弃。

当初的聪明人,或者说智者,后来就成了彝族先民的头领兼祭司。他们是一呼百应拥有崇高威望的聪明人。他们的话,没有人怀疑。

他们说,神灵无处不在。

果然,大家再看这个世界时,大山之巅云层之上似乎就出现了神的身影,就连身边的一草一木乃至一个物件一处风景,灵性之气也似乎在若隐若现。

他们又说,神灵主宰一切,可以让你悲, 可以让你喜。

避凶趋吉,人之本性也。为了得到神灵的保佑,于是出现了人与神交流的特定平台——祭坛。

还出现了人与神交流的方法和步骤—— 祭仪。主持祭仪者,就是祭司。据说,最早的祭司,由当地的彝族头领当任。

据说,祭司是特殊之人,通天地阴阳, 可在神界与人界之间穿梭往来。当然,不是肉身的往来,而是灵魂的往来。

人与神之间的往来也和人与人的往来一样,需要沟通。祭词,就是祭司与神灵沟通的暗语, 用来呼唤神灵, 表达诉求, 请求庇护。

请动神灵,除了心诚,还要投入感情, 献上一份祭品。祭品主要由活物充当,先杀后祭。因为只有这样,肉体和灵魂才能分离。分离出来的灵魂也才能被神灵带走享用。

后来又有祭司发现,摇动铜铃,在舞蹈中把请神的祭词吟唱成苍凉悠远的旋律,更能感应神灵,接近神灵,召唤神灵……

祭司们还发现,请来的各路大神和祖灵, 最喜欢听颂扬之辞。于是,祭司就敲着羊皮

鼓腾挪闪跃,缅怀大神开天辟地造人造物的伟烈丰功……

为讨祖灵欢心,还要吟诵祖先功德,感恩先祖分出的四季,发现的金银,找到的盐巴,发明的纸笔、制作的工具……

这些颂扬之辞,简洁明了,朗朗上口, 方便吟唱,便于记忆,于是就发展成了长篇大论的祭歌。

也许,也许吧,这些祭司,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诗人和歌手,只是当时没有什么机构来给他们认证和命名。

当初的祭司,就是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毕摩,其吟唱的祭文,叫彝经。所吟唱的祭歌,彝家人称梅葛。

在彝人的心里,毕摩是一些半人半神的智者,能在人与神、人与鬼之间往来,与神灵对话,与鬼怪打交道,为世人祈福禳灾。

后来,专事祭仪主持的毕摩从部落头领中分离出来,成为精神领袖,成为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者,成为兴奠祭、造文字、立典章的缔造者。

从此以后,毕摩负责神事,头领负责政事,互为依赖,共同管理这个人神共居的彝人家园。

毕摩创造了文字。当然不是现在的彝文, 是比古彝文还要早的老彝文。

当一代又一代毕摩把形同诗歌一样的彝经用彝文记录下来,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成了体系,分出了类别,形成最初的彝族创世史诗。

后来,姚州大地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中原移民,尤其是改变姚州人口结构的明朝屯边大移民。正是因为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动和大量拥有先进文明的汉族移民到来,最终奠

定了姚州“彝少汉多”的人口基础。

汉族成为主体民族。汉语得到普及,成为主流,成为姚州文化生活常态,成为姚州所有族群间相互沟通的语言文字。

彝族成为少数民族,并且汉化严重。加之彝文越来越掌握在少数毕摩的手里,成为毕摩的专利,成为普通大众高不可攀的神物。毕摩久居深山老箐,难问世事,对外话

语权越来越掌握在汉字的手里,彝文慢慢成为多余,成为很少派上用场的少数民族文字。某个时代的某一天,当最后一个掌握彝

文的毕摩逝世,彝人祖先创制的语言符号就彻底地消失于姚州大地了。

当彝文典籍成为天书,成为无法解读的废纸后,识文断字的毕摩就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口传毕摩,继续使用彝话,扮演着彝族原始宗教祭仪的主持者和知识的继承、传播者的角色。

以后,姚州大地有彝话无彝文。彝经靠记忆保存,口耳相传。因为这个缘故,《梅葛》成为唯一一部没有彝文记载、仅靠彝话口耳相传的彝族创世史诗。

毕摩吟唱的梅葛,旋律缓慢低沉,忽高忽低,似吟似唱,古朴苍凉悠远。

吟唱内容固定,主要是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

丧葬场合增加生老病死及安魂、指路等内容。

祭祖场合,增加造屋狩猎及农具制作、耕织等内容。

梅葛吟唱发展到后来,大約在民国,进入一个泛化的时期。毕摩吟唱的史诗梅葛与民间歌手吟唱的杂梅葛共同存在。

但他们相互区别。祭场上的梅葛归神,

由毕摩吟唱,吟唱内容相对固定,具有庄严性、神圣性。

俗世里的梅葛归人,由歌手吟唱,吟唱内容可以自由发挥,甚至于见什么就唱什么, 以娱乐性为主。

歌手吟唱的杂梅葛,也有荤素之分。谈情说爱的,要回避长辈,更不能在祭祀场合或大众场合吟唱。

喜事场合,歌手们聚在青棚下,围坐火塘,吸烟筒喝大碗酒,相互间对唱家梅葛。新房落成就唱起房盖屋的缘由,婚礼现场就唱婚配的理由,年头节下就唱四季的来历……

娱乐场所,就唱野梅葛。串“姑娘房” 时,可以把梅葛吟唱成情意绵绵的相思调。山野间约会,则吟唱成如泣如诉的诉苦调。放牧时,则吟唱成高亢嘹亮的过山调。

这样的梅葛吟唱至少延续到 20 世纪 50 年代,只在百草岭彝区存在,不为主流文化认可,不为官方史籍记载。在外人眼里,视为鬼语巫歌,视为邪恶,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梅葛的搜集、整理和传播,称为《梅葛》发现。

第一个发现梅葛的,是昆明市文工团的一个音乐人,叫杨放。他到姚安搜集花灯音乐素材时,无意间参加了一场彝族祭祀活动, 被毕摩吟唱的梅葛深深打动。

杨放敏锐地认识到,这次无意间的遇见, 不仅打开了一扇旷古悠远的旋律之门,还同时打开了一扇承载彝人先民心路历程的历史之门。如果能够记录下来,翻译成汉字,一定会成为《荷马史诗》那样的民族史诗。

于是趁着假期,约了楚雄的夏扬、黄笛两位老师,在翻译的陪同下,一头扎进马游

坪,没日没夜地游走在毕摩和歌手之间,最后整理出梅葛唱词 3000 多行。

此事惊动了云南文艺界,引发各方关注。1958 年,以郭思九为首的“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以研究之名,分别进驻姚安马游、大姚昙华、永仁直苴、牟定臘湾等彝区,从事梅葛的搜集和整理。

搜集整理加工的彝族史诗《梅葛》一书, 于 1959 年以汉语的形式出版发行。全书 5775 行,分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四个部分。

彝家人知道这个消息后,情不自禁地吟唱道:从前我们在高山上唱歌,歌声被风吹走了;从前我们在河边唱歌,歌声被水冲走了。今天啊,我们唱的歌,毛主席派人记下来了, 还印成了书。

1961 年,大文豪郭沫若途经楚雄,有感于彝族梅葛史诗深远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 欣然提笔赋诗:百花齐放在边疆,十二兄弟聚一堂;造天造地齐努力,歌舞梅葛溢芬芳。

1966 年至 1977 年, 闹“ 文化大革命”,民间信仰、祭祀礼仪被定性为封建迷信遭受批判和否定,毕摩和歌手成为“牛鬼蛇神” 挨批斗,祭祀法器被收缴销毁,梅葛被当作一株“大毒草”,一律禁止吟唱。

这个时期的梅葛,只能作为记忆储存在毕摩和歌手的头脑里,不敢吟唱,也没有地方吟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毕摩和歌手在禁唱中慢慢老去,最后带着遗憾和他们深藏于心的梅葛告别人世,回归到他们心目中的祖灵之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毕摩及梅葛歌手恢复了名誉,梅葛吟唱重现生机。

1978 年,适逢楚雄州 20 年州庆,马游村的

《梅葛对歌》在文艺汇演中震慑全场,给专家和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2 年,马游彝族梅葛歌手罗学明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一曲汉语彝腔的梅葛调《美上加美》赢得“彝族金嗓子”的称号。

1985 年,广西大学外籍教授(美国文化学者)马克·本德尔慕名到姚安彝区马游坪采访梅葛,并将翻译后的《梅葛》以及田野调查报告《中国云南楚雄之行》拿到美国《探险》杂志上发表,让“梅葛之乡马游坪”声名远扬。

1990 年,楚雄州组织姚安梅葛歌手罗斌、骆登荣、自开喜、骆庆兰、李凤莲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五届亚洲艺术节并登台表演了彝族梅葛调歌舞,引来日本学者对中国彝族梅葛的研究热潮。

1992 年至 1998 年,楚雄州文化局定期拨款在马游建立梅葛文化站,聘请歌手专门管理梅葛传承工作。期间,杨家俊、陶正西、蔡德忠等姚安音乐人将搜集到的梅葛调改编成民族音乐,供马游文艺队排练演出。楚雄彝族文化学者姜荣文、李世忠则先后搜集整理出版了《蜻蛉梅葛》和《创世歌 - 老人梅葛》。

2001 年,楚雄州民委投资新建马游梅葛传承基地,作为梅葛文艺队的排练演出场所。以此基地为依托,2005 年农历十月初八彝族年,马游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彝族梅葛文化节, 之后相沿成习,年年举办。

尽管各级政府作了努力,但梅葛吟唱还是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倾向。梅葛吟唱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可能回到从前、回到那种“人

神共居”的生活状态之中。尤其是面对电影电视电脑网络等现代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自己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梅葛吟唱成为可有可无,慢慢淡出日常生活。

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彝族地区脱离现代化生活的轨道而回归传统生活,更不可能复制一个适宜于梅葛文化存活、发展的民俗活动生态环境。换言之,谁也无法拒绝现代文明的进入,更没有剥夺他人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权利。

过去,毕摩主持祭仪,歌手在礼仪场吟唱梅葛,是一种宗教职业,受人尊重,还有丰厚的报酬。但现在,祭仪已经简化或消失, 毕摩和歌手大都年事已高,多年来又无祭仪可做,所以遗忘太多,大部分已经无法完整地吟唱梅葛了。

有鉴于此,2006 年,楚雄州文产办、彝族文化研究院、电视台《梅葛》摄制组深入马游、黄泥塘等彝族村寨,以声音、影像、字幕三位一体形式采录梅葛并制作成专题片保存。同年,楚雄州文化馆抽调国家级梅葛传承人郭有珍等6 名彝族歌手,排练演出《火塘边的梅葛》,并获云南省“彩云奖”银奖及传承奖。

李云峰、李子贤、杨甫旺群策群力主编了《梅葛的文化学解读》。该书既是梅葛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外界认识梅葛、了解梅葛的权威读本,一经出版发行,就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肯定,并于 2009 年获国家级民间文艺“山花奖”。

2007 年, 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和魄力,决定打造梅葛文化品牌工程,并在马游村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全面启动了彝族梅葛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之

后,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文化职能单位的努力下,彝族梅葛得以薪火相传,成效显著。

伴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兴起,梅葛文化成了独一无二的稀有资源,被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来保护、传承。“彝族梅葛”和“马游坪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先后被列入楚雄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 年,“彝族梅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些梅葛演唱、祭祀主持、器乐制作和演奏等艺人也分期分批逐级上报成县级、州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享受一定的津贴补助,并对他们的传承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其中, 马游的郭有珍、罗英、罗文辉,昙华的李学品,直苴的李世代、张利福,腊湾的李福寿是梅葛传承人的主要代表。

2009 年,作为梅葛保护单位的楚雄州文化馆,按照国家文化部的要求,制定了《楚雄州彝族梅葛“十二五”保護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确定了保护总体目标,明确了保护内容、措施及保护时间和步骤。

2010 年以来,州文化馆、州“非遗”中心先后在梅葛吟唱区挂牌成立了“姚安县马游梅葛传习所”“大姚县三台梅葛传习所”“永仁县直苴梅葛传习所”“牟定县腊湾梅葛传习所”,组建并充实了梅葛文艺表演队,配备了服装、道具、音响设备。

州级文化部门还高度重视梅葛文化下一代传承工作,在姚安县马游小学,常年开展梅葛文化进校园工作,选派省级梅葛传承人罗英定期到学校教授梅葛演唱,用梅葛曲调和梅葛舞蹈动作编排成梅葛课间操。

姚安县文联主动投入梅葛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在饶云华、吴子莲等人的组织下,依托企业,成立了“姚安县业余梅葛艺术团”,其排练的原生态梅葛歌舞《造天地》获 2009 年楚雄州“ 青歌赛” 银奖,《造天造地》获2011 年中国原生态彝歌大赛二等奖。

2011 年,州文化馆精心谋划,整合马游村梅葛文艺队,以梅葛传承人郭有珍、罗英、罗文辉为主唱,马游小学十三名学生参与, 采用梅葛调创作排练了声乐作品《梅葛唉嘎哩》,在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获“彩云奖”金奖和传承奖。大姚县彝族梅葛歌手陆顺珍、杞章芬的《梅葛调》参加 2014 年云南省“青歌赛”,荣获原生态唱法一等奖。

为全面记录和深入研究彝族梅葛文化, 提高大众的梅葛文化保护意识,2014 年,在州文化馆、州“非遗”中心的组织下,邵平

(主编)饶云华(执行主编)编撰出版了《再说梅葛》。

该书集众人所长,综合性与简明性结合, 史料性与学术性结合,一本在手,可速览梅葛全貌。

社会在发展,梅葛的保护和传承也在不断创新。从口传到文本记录到舞台表演,从彝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到现代人的大众文化消费,已是现代梅葛吟唱的走向和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梅葛的消失,相反,是在以另外一种形态在继续存活。

保护下来的梅葛虽然离开了孕育它的“母体”,远离了神性的功能,远离了封闭狭小的彝族村寨,但只要“梅葛”的精髓还在, 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在,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还在,我们就没有理由拒绝这种变化。这也 许就是现代文化生态环境下梅葛的必然走向。

祭祀篇

历史上,彝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僻远闭塞的深山老林,对身边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不可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就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个世界。由此,在对天地、日月、山川、动植物等自然万物的崇拜中,形成了神灵观念,产生了彝族原始宗教信仰。

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一物一神,比如山有山神,水有水怪,树有树精等等。但在诸多的神灵崇拜中,天神、土主神和祖先神是第一位的,是彝人心目中最大的保护神。

因此,对神灵的依赖和渴望,就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需要。他们需要神灵的抚慰,也离不开神灵的抚慰。于是,日常生产生活中,祈求于神灵、求救于神灵、酬谢于神灵,就构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他们的这种生活常态,就是不同规模、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宗教祭仪。这是一种民俗化的祭仪活动,贯穿在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祭天地,祭土主,祭祖先, 祭山,祭龙,祭寨神,镇水怪,招村魂,扫寨邪等等。

祭仪的主持者叫祭司,现在通称毕摩。传说, 毕摩能与神鬼对话, 既能上达人意, 又能下宣神喻, 相当于人、神之间的中介。事实上,毕摩除了是一个祭仪的主持者外, 还是一个博学之人,通天文地理,懂历史掌故,精医理药物,是一个知识的传承者。

祭仪中,毕摩要吟唱祭词。姚安马游、大姚昙华、永仁直苴、牟定腊湾等彝族梅葛传承区,梅葛就是祭词,是专门用来歌颂格

兹天神创世造人造物的,是充满神性、令人敬畏的,也是没有人胆敢亵渎的。

祭仪活动中,参与者都会虔诚地聆听梅葛吟唱。并且相信, 只有毕摩吟唱的梅葛, 神灵才感觉得到,才会现身,接受人间的赞美,理解人世的诉求,从而进行神判,惩恶扬善,祛邪避灾,降福人们,护佑百姓。

祭仪中,毕摩摇动法铃,用母语(彝话) 与神灵沟通,吟梅葛作祭,并将梅葛抑扬顿挫成流淌的诗句,飘忽悠远成神性的旋律。

身处这样的氛围,你会自然而然地感应神灵,接近神灵,进入格兹天神创世造物的洪荒故事之中……

翻译成汉语,就是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远古的时候,格兹天神住在神界,统御

诸神,掌控神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虫蟥蚂蚁以及妖魔鬼怪。总之,执掌神界的一切。

那时候只有神界,没有世界。神界之外, 是一团混沌,被云雾包裹。天没有,地没有。分不出白天,分不出黑夜。

后来有一天,格兹天神突发奇想,想在神界之外,创造一个世界,创造一个像神界一样应有尽有的世界。于是对着虚空大声问道:哪个来造天?哪个来造地?

空谷回音,有悠远的声音传来。银果说:
我们来造天!金果说:我们来造地!

格兹天神拈须一笑,挥一挥衣袖,牵来一棵银树,摘下五颗银果,变成五个神男;又挥一挥衣袖,牵来一棵金树,摘下四颗金果, 变成四个神女。

神男神女幻化无形,没有他们到不了的地方,没有他们做不了的事情。神男拿云彩做衣裳,神女拿青苔做裙裾。神男喝露水就

可以生活,神女吃泥巴就可以维生。

格兹天神伸开手掌,神男神女纷纷跳到掌中。格兹天神对着掌心嘘了一声,刹那间风起云涌,神男神女飘飘然堕入混沌之中……

要造天啦,要造地啦!但没有天的样子, 也没有地的样子。

格兹天神说:天就像一顶篾帽,地就像一个簸箕。可以拿蜘蛛网做天的底子,拿蕨菜根做地的底子。

神男神女恍然大悟,纷纷施展神通,穿梭往来于神界与混沌之间,夜以继日地采蜘蛛网,挖蕨菜根,然后把这些东西背负到混沌之中。

忙碌了一久,造天的五个神男开始有些懈怠,不好好工作,迷恋上了赌博,经常开小差躲在神界不想下凡。他们躲着玩,躲着赌。玩累了,赌乏了,就睡懒觉。就这样一天天懒下去,一天天拖下去,不好好把天造。只有造天的四个神女最勤快。她们心灵

手巧,喜欢造地,舍不得闲,甚至忘了吃饭, 忘了睡觉, 拼命地干活, 你追我赶地干活, 一心想的,就是赶紧把地造出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终于,神女把地造出来了。过了一些时候,神男也把天造出来了。

只是不知道天有多大,地又有多大,天与地能不能合拢。

要量天啦,要量地啦!神男神女问:用什么来量天?用什么来量地?

格兹天神说:用飞蛾来量天,用蜻蜓来量地。

然后指點东方,派飞蛾下凡;又指点西方,派蜻蜓下世。

飞蛾振翅,巡天一周,说:天有七拃。蜻蜓翩飞,绕地一圈,说:地有九拃。

天造小了,地造大了。天盖不了地,天就不叫天;地接不住天,地也不叫地。

神男害怕了,神女也害怕了。他们都很着急,赶快商量着用什么办法来补救。

他们找到了大力神。

大力神说:你们不要着急,你们不用害怕。天做小了,我帮你们拉大;地做大了,我帮你们缩小。只要天与地一样大,天就能盖住地,地就能接住天了。

只见大力神摆出架式, 催动意念, 右手便唰唰唰地往前伸长,最后揪住天心, 稳稳地拿住了不放。然后叫来三个儿子, 各把一方,抓住天边往下拉。拉呀拉,拉了一天一夜, 才把天拉大, 拉成穹穹的, 跟篾帽一个样。

大力神又放下三条麻蛇来缩地。

只见大力神摆出架式,催动意念,麻蛇便越变越大,越变越长,最后首尾相衔,把地边围住,“咔”地一声箍紧,把地面箍得高高低低。

接着,大力神又放下三只蚂蚁咬地边, 把地边咬得整整齐齐。

神女说:神界有山有箐有平坝,世界也应该是这个样子。

大力神闻言,又放下三头野猪来拱地。拱啊拱,一直拱,拱了一天一夜,最后堆起了一座座高山,拱出了一条条深箐,踩出了一个个坝子。

天拉大了,正好八拃;地缩小了,也正好八拃。天与地终于合拢了。

格兹天神说:天地虽然合拢了,但不知牢不牢,也不知稳不稳。我还要试试天,我还

要试试地。

于是,格兹天神派雷神来试天。

雷神蹲开一个架式,发威怒吼了三声, 但见一连串惊天雷滚过,天空为之一抖一颤, “啪”地一声,天开裂了。

神男们见状,不敢怠慢,纷纷施展神功, 幻化千手万指,摘松针为补天针,采蜘蛛丝做补天线,拿云彩做天的补丁,齐心协力飞着补,仰着补,爬着补……

格兹天神又派震神来试地。

震神一跃而下,“嗤”地一声,钻入地心,抖动身体,摇动大地。摇过来三遍,又摇过去三遍。结果,山崩地裂,海枯石烂, 大地塌陷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洞。

神女们见状,也不敢怠慢,纷纷施展神功,幻化千手万指,摘尖叶草为补地针,采酸绞藤做补地线,拿地公叶子做大地的补丁, 齐心协力飞着补,跪着补,躺着补……

天补好了。地也补好了。神男看看天, 补好的天还在晃。神女瞅瞅地,补好的地还在摇。

神女说:应该想办法稳住地的四角四边。神男说:应该想办法稳住天的心、天的角。

说干就干。神女们一飞冲天,返回神界, 寻遍无数的江河湖海,最后抓回了公鱼精和母鱼精。

她们用公鱼精撑住地角。就这样,只要公鱼精不眨眼,地就会纹丝不动。

她们又用母鱼精撑住地边。就这样,只要母鱼精不翻身,地就会稳如磐石。

神男们也不甘落后,返回神界,寻遍无数的神山雾境,最后抓回了兽中之王老虎。

杀死老虎后,他们取出脊梁骨,撑住天心,把天心撑得又高又远。又取出四支脚杆骨,撑住天的四角,把天空撑得空阔辽远。

地,终于稳住了。天,终于不再晃动了。天在上,地在下。混沌初开,天地之间

无限广阔。

格兹天神说,这个广阔无限的空间,就叫世界。

只是这个世界,空空如也,了无生气, 一片沉寂。

神男望望天,说:没有太阳,没有月亮, 没有星星,没有云彩……什么也没有,能叫天空吗?

神女也看看地,说:山上没有树木,地上没有花草, 也没有江河湖海, 望不到飞禽, 看不见走兽, 见不着爬虫…… 什么也没有, 能叫大地吗?

格兹天神安慰说:没有不要紧,没有不要急。神界里有的,世界里也要有。虎尸不要丢,虎尸有大用,用它化万物,万物样样生。听了格兹天神的话,神男神女们有了主

意,于是挥刀动斧,一点点肢解老虎的尸体。神男砍下老虎的头,用来做天头,剜出

老虎的心,用来做天心;神女截下老虎的尾, 用来做地尾,摘下老虎的胆,用来做地胆。

这样做了后,天和地就有了呼应,有了循环。

接着,神男摘下老虎的左眼睛,把它幻化成九个太阳,拿去挂在天的左边;神女摘下老虎的右眼睛,把它幻化成九个月亮,拿去挂在天的右边。然后共同约定,太阳出来走动时,月亮必须躲起来;月亮出来走动时,太阳必须躲起来。

接着,神男敲下老虎的牙齿,把它幻化成无数颗星星撒在夜空给月亮做伴;又拔下老虎的胡须化为万丈光芒,镶嵌在太阳的周围。神女则撕下老虎的膘油,当空一舞,让它化做满天云彩;又借来虎气一吹,吹洒出漫天的

大雾。从此,天空绚丽璀璨,不再寂寞。

接着,神男小心翼翼地掏出老虎的肠胃。几个人一商量,共同发力,把胃幻化为

一个又一个的湖泊大海,把小肠幻化为山间的无数条溪流,把大肠幻化为大地上的无数条江河。最后,把虎血收拢,吹进地心,化为大地上汩汩流淌的一孔孔泉眼。

神女也小心翼翼的剥下虎皮。

几个人一商量,首先拔下又硬又粗的虎毛,抛撒高山,抛撒丘陵,让它变成莽莽苍苍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然后又拔下又软又细的虎毛,抛撒整个大地,让它变成漫山遍野的小树、灌木和草丛。最后,又把剩下的虎皮撕碎,抛撒给地面,变成肥沃的土壤。

神男神女们想,大地深处还应该藏有金和银,藏有铜、铁、锡。

于是,神男们取出老虎的骨髓和骨头, 哈一口气,把它幻化成金和银,分别埋入地下;神女们则取出老虎的肺、肝、肾,哈一口气,把它幻化成铜、铁、锡,也找地方分别埋下。

生怕找不到埋下的东西,他们就用老虎的肋巴骨,铺成一条条小路作指引。

什么都肢解完了,就剩一大堆虎肉。

神男在左,神女在右,他们舞动双臂, 共同发力,挥洒虎肉。洒向天空的,就让它变成各种各样的飞禽;洒向大地的,就让它变成各式各样的走兽;洒向水里的,就让它成为游动的动物;洒向草丛的,就让它成为跳窜的动物;洒向土里的,就让它成为爬行的动物……

出乎意料的是,还变出了一只饿老鹰。这是一只仙气未除尽的饿老鹰,一心想

着飞回神界。于是张开翅膀,一飞冲天,刚要进入神界,仙气竟然用尽了。就这样上不

能上,下不能下,卡在了空中,遮住了太阳, 把大地遮得一片漆黑,分不出白天,分不出夜晚。

哪个能治饿老鹰?绿头苍蝇自告奋勇飞过来说:我们能治饿老鹰!

绿头苍蝇纷纷飞上天,把蛆子下在饿老鹰翅膀上,下得密密麻麻的。结果,蛆虫一出,就把饿老鹰翅膀啃烂了。饿老鹰没了翅膀,才掉了下来。

饿老鹰死了。但庞大的尸体盖住了大地。大地仍然处于黑暗之中。

谁来把饿老鹰抬走?蚂蚁纷纷钻出地面, 争先恐后地说:我们来把饿老鹰抬走!

潮水一样的蚁群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 爬到饿老鹰的尸体上,咬的咬,啃的啃,撕的撕。半天工夫,就化整为零,把饿老鹰肢解成星星点点,被源源不断地抬进了蚁洞巢穴……

处理完饿老鹰尸体,大地不再黑暗,还把昼夜也分出来了。天亮,太阳披着云彩出来;天黑,月亮牵着星星出来。

天造成了,地造成了,昼夜分开了,万物也有了,就是没有人。没有人的世界不完整,没有人的世界不好玩。

神男神女昂首向天,问:哪个来造人?

格兹天神说:只有我能造人,只有我会造人……

格兹天神法力真大,格兹天神本领真高, 格兹天神能撒雪造出人来。

格兹天神造人时,五指化雪山,然后弹出一指,撒下一把雪,幻化成千万朵雪花……

雪花纷纷落下,一沾地,就变成又矮又小的独脚人。有左脚的是男人,有右脚的是女人。他们一个人不能行走,必须男女两个

人搂着才能行走。

这些独脚人干不了活计,苦不来粮食, 只能用泥土当饭,用沙子当菜。最为严重的是,他们只能在月光里活动,不能碰见太阳。

结果, 陆陆续续地, 他们都被太阳晒死了。

过了好久好久,没有听到独脚人的消息。格兹天神感觉不妙,赶紧拨开云雾,打开慧眼, 却见世界一片荒芜, 独脚人横尸遍野, 由不得倒吸一口冷气。

没办法,格兹天神只好如法炮制,撒下第二把雪重新造人……

雪花落地后,变出来的,是一个个四肢健全魁梧高大的巨人。

他们很聪明,知道害羞。为了遮羞,他们拔来茅草围在腰间做裤子。此外,女的還串起树叶围在胸前做衣裳。

但他们和上一代的独脚人一样,不能见太阳。所以白天躲在山洞里睡大觉,晚上出月亮时,才敢出来采野果吃。

后来有一天,太阳忘记了时间,提前跑了出来。结果,巨人们来不及躲避,就被太阳全部晒死了。

格兹天神知道后,急了,马上寻找原因。他俯瞰整个世界,左看一遍,右看一遍。白天,有九个太阳当空高悬;夜晚,有九个月亮凌空而挂。于是找到了原因,想出了办法。

为了把稳起见,这次格兹天神亲自下凡。他左手拿錾,右手拿锤。白天,他錾太阳, 一天錾掉一个;夜晚,他錾月亮,一晚上錾掉一个。

錾了八天,天上只剩一个太阳了。

格兹天神放下錾和锤,说:留下你值日, 照亮白天,夜晚必须躲起来!

錾了八晚,天上只剩一个月亮了。

格兹天神收了錾和锤,说:留下你值班, 照亮夜晚,白天必须躲起来!

然后,格兹天神回到神界,御风而行, 找遍所有的雪山,才采到最纯最纯的一把白雪,念了咒语,加持了无上的神力,才将这把雪撒下世界……

一朵朵晶莹剔透的雪花从天而降。落地后,变成一些不高不矮的人。他们肢体健全, 只是两只眼睛朝上生。

格兹天神说,这代人是直眼人,会婚配繁衍,还能盘田种庄稼。

为了教会直眼人盘庄稼,格兹天神派天公下凡,交给他们三把荞种、三把谷种、三把麦种,又送给他们三付小火镰用来取火, 烧东西吃。

在天公的指引下,直眼人很快就学会了烧荒,掘地,播种,薅草和收贮。

但直眼人生性懒惰,只想着闲,只想着懒,不愿耕作,不想薅草,苦一天,闲两天, 白天睡在地边,晚上睡在地角。就这样吃了睡,睡醒吃,干起活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样子。

格兹天神下凡巡游时,看到了他们的懒惰,就问:为何不耕不种?为何不薅不锄?

他们说:粮食还没有吃完,所以不耕不种;地里的杂草也不是太多,所以不薅不锄。

为了根治他们的懒病,格兹天神意随心动,指一指田地,田地里就长出了很多牙齿草。

又规定他们说:从明天开始,一顿饭改吃两顿饭。

从此以后,这代直眼人,为了能吃饱, 就不能偷懒了。

后来,这代直眼人的良心逐渐变坏。

他们见不得别人好。一不高兴,就故意糟蹋粮食,拿谷子去打埂子,拿麦粑粑去堵水口,用荞面去糊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饿死别人。

格兹天神知道后,非常失望,也非常伤心。痛定思痛后,决定更换人种。

为了更换人种,格兹天神派老熊精下凡。老熊精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懈怠,走遍

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最后才想出了一个换人种的办法:洪水滔天绝人烟换人种。

只是在洪水滔天之前,要找一对好心的男女留下来做人种,传人烟。

为了试探人心,老熊精故意跌进猎人的陷阱。

面对要砍要杀的人们,老熊精老泪纵横, 苦苦哀求,希望大家发善心放了他。但这代直眼人良心坏,都不想放他,还回去准备刀斧,准备第二天来宰杀他。

到了晚上,有俩兄妹路过,听到了老熊精的哀嚎,便凑近了看。

俩兄妹越看越觉得老熊精可怜,越听越觉得应该放他一条生路。于是大着胆子,不怕父母骂,不怕众人罚,赶紧搬来许多石头丢进陷阱。有了石头垫脚,老熊精终于爬出了陷阱。

老熊精离开时,说:要变天了,要发洪水了。但你们俩兄妹不要怕。因为你们良心好, 到时会有神助,能大难不死,转危为安……

兄妹俩看看天,天空晴朗,不像会下雨的像子。又看看地,江河通畅,不像会阻塞的样子。于是把老熊精的话当成耳旁风,没有放在心上。

和老熊精道别后,兄妹俩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过了三天,老熊精又故意掉进陷阱里。这一次,大家吸取了教训,逮住后立马杀了他, 把肉割下来分了。最后剩下一个熊头, 没有人要,就随手丢进了河里。

熊头顺着河水越漂越远,慢慢变大,变得像山一样大。也不知漂了几天几夜,后来就钳在了峡谷之间,把河口堵住了。

水越涨越高,漫过高山,淹了平原。会动的,都在水里挣扎;不会动的,都淹在了波涛之下。

这时,一个葫芦晃晃悠悠漂了过来。兄妹俩顾不得浪高顾不得水急,游过去一把抓住。就在抓住葫芦的刹那间,葫芦陡然增大, 从孔里闪出一道金光,就把兄妹俩吸进去了。

世界一片汪洋。山不见了,树不见了。洪水里,漂浮着无数的尸体,分不清哪些是人,哪些是獸,哪些是禽。唯有一个大葫芦, 在洪水中起起伏伏,随波逐流。

洪水淹了七七四十九天,格兹天神才派地母下凡查看。

地母凌虚而立,往西一指,山头露了出来;往北一指,树木和花草看得见了;往南一指, 水退到了河边;往东一指,水退到了河底;中间一指,坝子里的水全干了。

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看不见一只飞鸟,望不见一片树林,听不到一点声音。整个世界,荒凉而寂静。

地母驻足云头,御风而行,仔细巡查, 想找到留下来的人种。但找了九天九夜,什么也没有找到,却见几只鸣咽雀叽哩喳啦在头顶盘旋不去。一时心烦,便张弓搭箭,一箭射出,雀没射到,却射中了挂在山顶石崖上的一个大葫芦。

“嘭”的一声,白光一现,葫芦裂开了,

俩兄妹从里面跳了出来。举目四望,大地淤泥,阒然无声。于是问站立云头的地母:咦, 这么静,人都哪里去了?

地母说:人都淹死了,只有你们两个还活着。

兄妹俩半信半疑,转了一圈,喊了一阵, 才相信人都死绝了。

地母说:你们两个要婚配,才好传人烟。哥哥说:我们两兄妹,同胞父母生,哪能

把婚配。妹妹说:兄妹结亲羞羞羞, 不如去死掉。

劝了好半天,讲了好半晌,兄妹就是不答应。

地母没有办法,只好让步说:不愿婚配也可以,但有一事须照办。明天草吐芽,哥哥去河头洗身子。后天草冒尖,妹妹要去河尾捧水喝。

只要不婚配,兄妹就爽快地答应照办了。只是没过多久,妹妹就莫名其妙地怀

孕了。

树叶黄时,妹妹生下了一个怪葫芦。兄妹俩都很害怕,商量说:把他丢了吧?

地母赶紧出面制止,说:千万丢不得,里面有人种,要靠他传人烟。

地母掏出一把金锥,就来开葫芦。戳开第一孔, 出来的是汉人;戳开第二孔,出来的是傣人;戳开第三孔,出来的是彝人……一共有九孔,出来九个民族,眼睛都是横着生。地母说:九个民族是兄弟,都是一家人。

人烟终于传下来了。但只有人,世界还是很寂寞。

格兹天神理解人们的心情,就选了一个吉日,对着世界一口气吹下。刹那间气流翻滚,所到之处,万物万类,一样样起死回生,

一个个显现原形。总之, 会动的不会动的, 有血的无血的,只要是原来有的,都渐次活过来了。

不知过了多少代,人越来越多,把大大小小的山洞都挤满了。

为了解决人们的居住,格兹天神又派地母下凡,引导人们砍木、脱坯、垒墙、盖草, 建一间间的房,盖一幢幢的屋……

有房住了, 但人多肉少,日子还是不好过。

地母赶紧想办法,驯服了猎狗,送给人们撵山打猎。打猎需要工具,地母又教大家种麻,渍麻皮,搓麻绳,织猎网,还教会大家祭祀山神,获取神灵的护佑。

野鸡,野兔,野羊,野猪,野牛,野马, 麂子,狐狸……猎物越捉越多,杀了吃肉, 分了吃肉,毛皮做成衣裳,毛皮做成裙裾。

人们问:剩下来的猎物咋个办?地母说:
野牛养着好盘田,野马养着好运输,野鸡养着有蛋吃,野猪野羊养着好吃肉……

从此以后,男人们学会了牧马,学会了吆牛;女人们学会了放猪,学会了赶羊。

放牧在山间。为了方便出行,人们采棕片做篾帽, 采棕片缝蓑衣, 采茅草编成鞋。这样做了以后,放牧时就不怕风吹日晒雨淋, 也不怕山高路远了。

放牧在山间,寂寞也不怕。在地母的帮助下,他们砍来紫荆竹,竹管做笛子,竹片做响篾。笛子男人吹,响篾女人弹。山坡上吹一调,山箐里弹一曲。就这样热热闹闹来放牧,欢欢喜喜把歌唱。

又不知过了多少代,人又多了,肉又不够吃了,日子还是不好过。

地母说:肉不够吃没关系,我教你们盘庄

稼。荞子撒在高坡上,麻子种在凹地里,苞谷种平地,稻谷种在水田里。

庄稼要按节令盘。一年十个月,一月四十天。松树来记年,一年长一台;棕榈来记月, 一月发一枝;爬地草来计天,一天发一芽。

一年十个月,月月要生产。正月去背粪, 二月把地犁,三月撒荞子,四月割大麦,五月忙栽秧,六月去薅秧,七月割苦荞,八月割了谷子掰苞谷,九月割了甜荞撒大麦,十月粮食装进仓。

在地母的引导下,人们就这样学会了盘庄稼。

但盘田要犁田。拉犁的牛有了,犁架也用麻栗木做好了,就是没有包犁头的铁,镶犁把的铜。

地母说:深山里有铁石,深山里有铜石, 你们顺路去找,赶马去驮,砌炉灶去炼,然后找打铁匠,铸犁尖,铸铜皮,还可以铸铁锅,铸砍刀,铸各种各样的器具……

粮食够吃了,从此饿不着了。只是嘴巴淡,吃饭饭不香。

地母说:人间美味盐为首。你们去找盐, 跟着羊群走,羊群舔食的地方,下面会出盐巴水。用盐巴水煮饭,肉会更香,菜会好吃。

住的有了,吃的香了,但树叶做的衣裳不好穿,兽皮做的衣裳太金贵。

地母说:东洋大海石岩边,柞桑树有三棵,甜桑树有三棵,马桑树有三棵。你们去找桑苗,我给你们蚕种。

桑苗找来了,蚕种拿到了。男人们负责栽桑,女人们负责养蚕。蚕长大后,吐丝结茧。结出的茧放进锅里一煮,丝线就抽出来了,就可以织成布了。有了布,可以缝成衣裳,给男人穿;可以裁成裙裾,给女人裹。

人种终于换成功了。

这代横眼睛人, 善良又聪明, 勤劳又勇敢,格兹天神非常满意,于是传下酒药作奖赏。

从此,人们学会了用粮食掺酒药酿酒, 学会了用酒糟养猪。

从此,彝家人冷了,就喝酒暖身;累了, 就喝酒解乏;烦了,就醉酒解愁……

有房住, 有衣穿, 吃不愁, 还有小酒喝……

这一代横眼睛人,从此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快乐生活,直到现在……

礼仪篇

在姚安马游、大姚昙华、永仁直苴、牟定腊湾等彝族梅葛传唱区,原始宗教氛围浓郁,不论是日常的生产生活还是特定的岁时节下,都兴祭神敬祖礼拜神灵,并由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祭祀和礼仪活动。祭祀活动具有神圣性,由畢摩主持。礼仪活动则神圣性和世俗性并存,除毕摩外,歌手也可以参与其中。

祭祀或是礼仪,只要是毕摩主持,所吟唱的梅葛都要讲述世界和万物的起源、人类的来历、民族的迁徙以及生产生活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等等。区别只在于不同的场合会对所吟唱的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增减。

礼仪活动中吟唱的梅葛,侧重于实际功能。

毕摩在简明扼要地吟唱完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后,就要重点吟唱祛邪禳灾祈福等内容。歌手的吟唱,则带有明显的世俗性,以

规范生活、传承知识和打趣娱乐为主。

彝家礼仪,以婚礼和葬礼为最。

婚礼活动为喜事场所,不论是毕摩还是歌手,所吟唱的梅葛,曲调必须欢快,带有喜庆色彩。

婚礼中,第一个仪式是“退邪神”,由毕摩主持。

法场布置在大门外。

一张方桌,上铺草席或红布,四角用红线各拴一枚铜钱。两旁,是头戴面具身穿奇形服饰的天聋和地哑。他们手持木棍,模样恐怖吓人。

新娘进场后,踩凳上桌,背门驻足而立。在天聋地哑的陪护下,毕摩念念有词,

用松枝条分别在新娘的头上、身上、腿上、脚上扫过来三下,拂过去三下,以此祛除新娘身上附着的鬼邪秽气。

接着,毕摩敲打着羊皮鼓,舞蹈着,跳跃着,开始吟唱祛邪驱恶等内容的梅葛。

配合着毕摩的吟唱,天聋地哑挥舞木棍, “哦哇哦哇”乱叫着四处敲打,然后钻进送亲队伍中,用木棍轻轻拍一下这个,戳一下那个,寓意驱赶掉人们身上可能带来的邪气。

又在天聋地哑的带领下,新娘的兄兄弟弟也手持木棍一路敲敲打打进入喜场,绕院墙敲一圈, 绕青棚敲一遍, 进厨房敲一遍, 进堂屋敲一遍,进喜房敲一遍,把所有角角落落的邪气和污秽都驱赶了之后,新娘才款款走下方桌,踏着青松毛,在吹吹打打中通过院子,进入洞房。

稍事休息后,新郎新娘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齐聚青棚下,一边吸焖烟筒抽土烟锅喝转转酒,一边津津有味地听毕摩摇动法铃吟唱梅葛。

把开天辟地造人造物等开场梅葛吟唱完后,毕摩就转入主题,开始吟唱人类婚配的

缘由……

在毕摩的吟唱中,人类的婚配其实是缘于一场春风,而春风又与“迎春牛”习俗有关……

是格兹天神降下话来,要彝家姑娘去背土,要彝家汉子用背来的土和成泥巴做“春牛”(牛偶)。

正月二十四那天,一公一母两头“春牛” 做出来了,黄嘴黄脚,栩栩如生,跟真黄牛一般大小。

正月二十五, 是“迎春牛”的好日子。大家欢聚一堂,葫芦笙、锁呐、笛子各吹一对, 跳神匠也来了一对。毕摩做完法事后, 大家抬着“春牛”,吹吹打打喜喜欢欢从村头跳到村尾,然后出村,一路跳着舞着向河边走去。

“轰隆……轰隆”“春牛”下河了,春耕春种可以开始了!

“春牛”下河了,春风也开始刮起来了。这一次的春风与往常不同。这一次的春

风刮到哪里,哪里就会变样。

春风刮到河两岸,河边的柳树就咝咝咝地发芽了。

春风继续刮,漫过平原,翻过山坡, 越过峡谷,所到之处,白樱桃发芽了,马缨花发芽了,松树发芽了,青冈栗发芽了, 麻栗树发芽了,杏树、桃树、李树、梨树……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粗的细的,所有的树都发芽了。

春风继续刮,刮上高山,吹化了冰雪, 吹散了寒雾。柏树暖过来了,不冷了;罗汉松暖过来了, 不冷了;野山茶暖过来了,不冷了;冷杉暖过来了,也不冷了。所有的树林花木都暖过来了,不冷了。它们苏醒过来,恢复了力气,忍不住也发芽了。

后来,春风擦着地面刮,掉进了草丛里,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就从土里噌噌噌地发芽了。

毕摩说:只要刮春风,没有不发芽的树, 没有不发芽的草。世间万物都发芽,发芽就会成长,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开花。

即使是天上的,也照样会开花。

太阳和月亮会在八月十五开花,那时候太阳最亮,月亮最圆;星星会在冬月腊月的晚上开花,那时候的夜空最璀璨,最热闹;白云和黑云,会在六七月间开花,那时候的云朵最多情,最靓丽。

既然天上的都开花了,地上的,就没有理由不开花。

正二三月到,春风还在刮。刮呀刮,河两岸的花开了,坝子里的花开了,箐里面的花开了,坡上的花开了,山头上的花也开了。

开花不能随便开,格兹天神有规定。

首先是树王白樱桃先开。接着是带刺的各种树木开花。然后才是青松、赤松、柏树、香樟以及芭蕉等轮流開花。

也可以是箐沟边的树先开花。接着是半山腰的红马缨白马缨开花。然后才是山坡上的杏子、花红、桃树、李树、梨树以及河岸边的柳树开花。

除了树木开花,草也会开花。

首先是草王芦苇开花。在芦苇花的引领下,凡是有毒的草才能跟着开花。然后轮到山竹、艾草、黄麻等草木陆续开花。

树会开花,草会开花,那么,走兽和游鱼会不会开花呢?它们一样会开花,会用“发情”的方式来开花。

首先是兽王兔子先开花,接下来是老虎老熊狐狸黄鼠狼开花,然后是马鹿岩羊獐子麂子松鼠等走兽开花。与此同时,水里的鱼、

泥里鳅、洞里的鳝以及溪边石头里的蚌和蛙, 也在这段日子里开花。

天上的飞禽, 也一样会发情, 一样会开花。

首先是鸟王凤凰先开花。接着是大雁岩鸡老鸹喜鹊斑鸠啄木鸟开花。然后是布谷鸟戴胜鸟小秧鸡蓐丁丁野麻雀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杂雀怪鸟开花。

家里养着的畜禽,也一样会发情,一样会开花。

首先是驴子和马发情开花。接着是水牛黄牛绵羊山羊发情开花。然后是鸡鹅鸭以及大狗小猫家兔等禽畜发情开花。

有一样学一样,人长到一定的时候,也会情窦初开,也会开花。

女人会开花,男人会开花,汉人会开花, 傣人会开花,我们彝人,也照样会开花。

开花就要相配,只有相配,才能结果。

八月十五那一天,是日月相配的日子。冬月腊月那一季,是大星星和小星星相配的日子。六七月, 是白云和黑云相配的日子, 春天里,是春风和空气相配的日子。

总之,天要地来配,地要树来配,树要风来配,风要水来配,水要土来配……

世上万物都会分公母,会动的是这样, 不会动的,也是这样。天上飞的是这样,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也是这样。

既然万物都分公母,公和母就要来相配。没有不相配的树木花草,没有不相配的鸟兽虫鱼。同样道理,也没有不相配的男人和女人。

只有样样东西都相配了,世间万物才不会绝种……

以上是婚配的缘由,毕摩就吟唱到此。这是婚礼的上半场,由毕摩主持。婚礼

的下半场,从喜宴开始,由歌手充当主角。

席间,由歌手吟唱梅葛,有固定套路, 但可以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可以数菜名,可以劝烟酒,还可以唱一些祝福的话。

最热闹的,在晚上,在青棚里火塘边。大家济济一堂,听男歌手和女歌手对唱

梅葛。男歌手代表夫家,由男家邀请;女歌手代表娘家,由女家邀请。这时候对唱的梅葛, 类似于把结亲的规矩复述一遍……

梅葛对唱从说亲开始。这时候的男女歌手,以双方家长的身份出场。

是时,由男家首先开唱……

我家没有女,我家没有花。我心里扎实急,我心里扎实慌。所以我远道而来,替儿子说门亲,想向你家讨个女,想向你家要朵花,请你答应跟我做亲家。

女家假意推辞着接唱道:我家没有女,我家没有花,请你到别家门前走走,请你到别家门前问问,人家屋里才有女,人家屋里才有花……

男家不慌不忙列举出证据:你说你家没有女,你说你家没有花,我家小花猫去你家偷嘴时,早就看见了,你家屋里藏着女,你家屋里藏着花。我家的小黑狗也告诉我,它舔过你家姑娘的裙边边。所以你不要推辞,不要拒绝。

但女家不认可这样的证据,于是回击道:
你家小花猫,只会偷肉吃,哪里会说话?你家小黑狗,只会舔裙边,怎么会开口?它们肯定没有看到女,也没有看见花,所以请你到别村走走,到别寨看看。

没办法,男家只好继续举证:葫芦蜂去你家屋檐上采露水时看见了,小蜜蜂去你家门前的菜地里采花时也看见了。你家屋里真的有个女,你家屋里真的有朵花。好女好花莫

藏着,你就爽快答应了吧!

女家仍然不认可这样的证据,说:你说的葫芦蜂看见我家哪个女了?你说的小蜜蜂看见我家哪朵花了?它们是来采露水的,它们是来采花蜜的,它们咋个会说话?所以我劝你趁早离开,到别的村寨看看,那里有许多女,还有许多花。

没办法,男家只好再次拿出证据:卖针线的江西货郎哥也看见了,说你家小姑娘人好嘴甜,心灵手巧,买了针又买了线,绣了比翼鸟,还要绣连理花。不信你去找货郎哥问问,你家女买了多少针,买了多少线?说不定,你家姑娘把出嫁的花衣裳都绣好了。

证据终于被女家认可了,于是借机下台说:你说得我心欢,你说得我高兴,我家的确有个女,我家的确有朵花。既然藏也藏不住, 躲也躲不脱,不答应这门亲事呢,似乎又不妥,所以我只好答应,答应把姑娘给你家。

答是答应了,但女家要按礼数来,就接着说:天上有云才会下雨,地上有媒才能结亲。虽然我答应了,但媒人还是要请。请到了媒人,上门提亲才合情合理。

男家自然是满口应承,说:既然你答应了,我哪敢怠慢。明天我就去找一个能说会唱又懂礼数的媒人。请到了媒人,我就会带着亲属背着礼物上门来提亲。

接下来对唱的梅葛,是商量喜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

女家问:你家哪一月来说亲?你家哪一天来登门?什么时候我才能见到你家请的大媒人?

男家回答说:正月是头月,初二日子好。我请媒人来,初三一定到你家。

女家又问:说亲的日子定下了,我也很满意。但不知哪月吃定酒?哪日讨红庚(要生

辰八字)?

男家说:二月初八日,双月双日日子好, 讨红庚就在那一天。

女家说:拿什么来讨红庚?你要仔细说给我。

男家说:背着草烟来讨红庚,背着大猪膀来讨红庚,背着罐罐酒来讨红庚。

女家问:到时要请哪些人?我好提前做准备。

男家说: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要请来,姨妈姑爹老爹奶奶要请来,族中代表也要请来。

彝家习俗,吃了定酒后,这门亲事就算是铁板板上钉钉子,稳稳的了。

所以这时候, 男家显得不着急了, 就商量说:我家现在有难处,一时半会讨不起。能不能把办婚的日子缓一缓,要么缓三年,要么缓五年,等我家攒够了钱备足了礼再来讨?

女家一口回绝说:我家小姑娘,一天天再长大,心也跟着长大。俗话说,女大不中留。既然亲也提了,酒也喝了,看样子你家不讨是不行了,我家不嫁也不行了。所以你家还是选个好日子,尽快把这场婚事给办了。

男家听了后,没有理由反对,只好表示同意。

接下来,是选办婚的日子。男家说:大年初二日子好,讨亲就在那天讨。

女家一听,不同意, 说:那天日子好是好,但不是讨親的日子,是走亲串戚的日子。男家只好另选,说:二月初八日子好,讨

亲就在那天讨。

女家摇头,说:那天是四山八寨串会的日子,亲戚朋友们都来不了,不行不行。

男家又选:三月二十八那天怎么样?

女家还是摇头说:那是三月会的日子,大

家都要去跳歌场。

男家又选:四月初八那一天最好,怎么样? 女家说:那天是读书人的科考日,怎么适

合办婚事?

男家说:那就五月初五吧?

女家说:不行不行,那天是药王菩萨的生日。

男家说:好不过六月二十四,就定这天吧? 女家说:那天是火把节,要给田公地母烧

香,还要耍火把,驱瘟神,忙不过来。男家说:七月十四也是个好日子。

女家责怪说:那天晚上要送祖,怎么可以用来办婚事?

男家说:八月十五那一天也不错。

女家笑了,说:你是越算越糊涂了,那天是中秋节,是月亮和太阳相遇的日子,是一家人团圆吃月饼的日子,哪个会来打相帮?

男家也笑了,说:九月初九怎么样?

女家说:九月初九日子好,是九星大会日,可惜不是讨亲日。

男家说:那就十月初二吧。

女家又笑了,说:十月初一到初三,是我们过大年的日子,好不容易闲几天耍几天, 不能用作办婚日。

男家说:冬月头十天,冬至那天最好。

女家说:那天好是好,大家忙着掏蜂蜜, 舂糍粑,咋个忍心耽搁亲戚朋友。

男家说:一年十二月,腊月那月好;一月三十天,初八那天好。腊月腊八一到,我家就来讨。

女家说:这个日子挑得好,我赞同,我喜欢,我答应。但接下来你家要怎么办,我还想听一听。

男家说:压棚那天,会有人帮我砍栗树枝,搭青棚;会有人帮我杀猪宰羊,办酒席。

毕摩我会提前请好,歌手我也提前安排,还有唢呐匠、葫芦笙以及讨亲的人,我也会提前安排妥当。

女家说:这些安排我都满意。可是呀,我家缺吃的,少穿的,缺吃少穿恐怕办不好这场喜事。

男家说:这个不用愁,这个不用怕。我宰一头大肥猪,再牵一双大山羊,好酒挑两罐, 新布拿两疋,耳环手镯拿两付,外加一个大木盒,喜喜欢欢送到你家来。

女家问:木盒子里面装什么?酒罐里头装哪样?什么绳子拴木盒?什么绳子拴酒罐?

男家说:木盒子里头装着老肥肉,酒罐里头装着老烧酒。红色丝线拴木盒,红色麻线拴酒罐。

女家说:木盒拴好了,酒罐拴好了,拴得很结实,拴得很好看。哪个来开大木盒?哪个来开大酒罐?

男家说:舅舅来开大木盒,开出肥肉好待客;外公外婆开酒罐, 外公开左边那个, 外婆开右边那个。罐开了,才能倒出烧酒给客人喝。

女家说:吃的喝的都有了,待客不愁了。但我家小姑娘, 头上没包的, 身上没裹的, 脚上没穿的,手上没戴的,没穿没戴叫我家小姑娘咋个好意思去嫁人?

男家说:头上没包的,我家准备了青色花头布;身上没裹的,我家准备了绣花衣裙,脚上没穿的,我家会给她做绣花鞋,手上没戴的,我家请小炉匠给她打金手箍银镯子。

女家说:穿戴备齐了,姑娘可以出嫁了。但不知伴娘是哪个?伴郎又是谁?

男家说:新娘的小表妹若麦里可以做伴娘,新郎的小表弟召列若可以做伴郎。

女家说:陪伴的有了,拜完神灵后姑娘就

可以出门了。房后有山神,要杀公鸡来酬谢, 山神答应了,亲事才能成;房下有畜神,也要杀鸡谢,畜神答应了,才会有子嗣;家堂香火旺,杀鸡敬祖先,祖先答应了,一世保平安。

男家说:小事情我能办到,大事情我也能办到。样样都答应,事事都办到。讨亲的和送亲的已经在院子里等候了,葫芦笙也吹响了,小唢呐也吹响了,就等着出门了!

女家说:讨亲路上沟坎多,过得着河,过得着江,过得着桥,到时哪个来背新娘?送亲的又安排在哪点?男家说:姨妈子女多,福气好,姨妈背新娘,一直背到喜房里。喜房外面是喜棚,我用树叶子补的天,我用青松毛补的地。青棚里有大火塘,有老烧酒,还有老草烟,可以听梅葛,可以到隔壁三家睡大觉。

女家说:你家安排得这样好,我也无话说。只怕姑娘到了你们家, 找不着活计做, 所以我要来交待:女儿啊,三月撒荞籽,五月去栽秧,八月割谷子,冬月种小麦,你要忙着做。推的拿到磨盘上, 舂的拿到碓窝里, 撮箕扫帚拿着去,一年四季都要这样做。别人的爹妈是你的公婆,公婆不准做的事,你就不要去做……

婚礼的第二天,是“撒种”仪式,在青棚里举行。

是时,由两名舞者装扮成牛,另有一名男舞者装扮成牛倌,一名女舞者装扮成撒种人。他们在欢快的器乐声中,在歌手们的梅葛吟唱声中,舞之蹈之,把一系列田间耕作犁地撒种的情景摹拟出来。

“撒种”仪式结束后,男家请来的歌手和女家请来的歌手继续对唱与撒种仪式相关的梅葛。

女家:你我是亲家,十年不办婚,五年不

办婚,今年才办婚。办婚你可掐算过年、掐算过月、掐算过日?

男家:今年今月昨日,就是我掐算出来的好日子,所以我才热热闹闹办婚事。今天也是好日子,青棚下面犁了地,撒了种。我用的是头上不长角的犁牛,脚下不生蹄的犁牛, 这不是一般的犁牛,是我专门为了办婚事准备的犁牛。

女家:头上没有角,脚下没有蹄,这种犁牛好稀奇,不知来自哪个地方?

男家:來自遥远的北方祖灵之地,那里水草丰美,那里是祖先的牧场。我家办婚事用的犁牛,就来自那个地方。

女家:来历是有了,但不知你在哪里赶的牛?在哪里架的牛?怎么喂的牛?

男家:家堂面前赶的牛,家堂面前架的牛,我还燃了香,烧了纸,祖先面前许了愿。白米肥肉就是现成的牛草,老烧酒就是现成的牛水。

女家:你用什么人来吆牛?什么人来撒种?又是怎样来装扮的?

男家:我用壮汉子来吆牛,用美婆子来撒种。他们头戴的是篾草帽,身披的是棕蓑衣, 赶牛棍是屋后山上的牛筋梓,种籽篮是我家背糕点的小腰篮。

女家:田也犁过了,种籽也撒过了。但不知你家撒了些什么种籽?

男家:甜荞撒了,大麦撒了;苦荞撒了, 小麦撒了;黑豆撒了,红豆撒了;小米撒了, 谷子撒了;豌豆撒了,黄豆撒了……

女家:五谷都撒了,喜田里撒得满满的, 亲戚朋友们都看见了,我们也满意了。现在该放牛了,我倒要看看你咋个把牛放回去?

男家:放牛就到家堂前,喜香要烧起来, 黄裱纸要烧起来,好话要说起来,说动了祖

先,祖先就会帮我把牛吆回去……

按照习俗,彝家人的婚礼要办三天三夜, 梅葛也要吟唱三天三夜。“撒种”仪式后,梅葛对唱转入自由组合阶段,有荤的,有素的, 有打情骂俏的,有讲古论今的。总之,“姑娘房”的归姑娘房,跳歌场的归跳歌场,火塘边的归火塘边。什么场合唱什么梅葛,都有规矩,不能乱来。

与婚礼梅葛相比,葬礼梅葛要求非常严苛,必须由毕摩吟唱,是毕摩的专利,任何歌手不能染指。否则,就是对逝者的大不敬, 也会让逝者的灵魂得不到安宁。

毕摩主持葬礼时,事先要制作好灵牌, 在棺木前布置好法场,供好酒肉和饭食,然后上香烧纸,边摇法铃边吟唱梅葛。先是请神,请各路神灵加持自己的法力。之后,吟唱开天辟地造人造物以及家族历史等内容, 但很简略。最后话题一转,重点吟唱人为什么会死等缘由。

在毕摩的吟唱里,人和万物之所以会死, 与格兹天神撒下来的死种有关……

格兹天神为什么要撒下死种?因为格兹天神不想让世界也和神界一样,什么都可以长生不老。所以要撒下死种,让世界万物有生有死,不断轮回。

毕摩说:格兹天神从神界撒下死种,白云会让,黑云会让,月亮会躲,星星会躲,节令也会躲, 所以它们不会死, 现在还活着, 将来也会永远活着。

死种落到大地上,大地让不开,地就会开裂,会塌陷;死种落到山头上,山躲不开, 山就会垮塌,还会喷火;死种落到岩石上,岩石闪不开,岩石就会迸裂,还会风化。

死种落到树上,树不会让,树就会死亡; 青冈、麻栗、柏枝、赤松、梧桐、杨柳、马

缨、橄榄、花椒、竹子……地上树木都落到了,地上树木都会死。没有落不着死种的树, 也没有长生不老永远不会死的树。

死种落到草头上,草让不开,所以草也会死。地上的爬根草,湿地的芦苇花,坡上的山茅草, 野地的艾葉草, 地里的大黄麻, 所有所有的这些草,一到秋天就会枯黄,一到冬天就会死亡,谁也逃不脱,谁也跑不掉。

死种落到走兽身上,走兽虽然会奔跑, 但也躲不开,所以走兽也会死。野免会被石头打死,老鼠会被野猫咬死,老虎、野猪、獐子、麂子、狐狸、老熊等等,也会被猎人的网套住,最后免不了会有一死。

死种落到飞禽头上,飞禽虽然动作灵敏, 但也让不开,所以飞禽也会死。凤凰飞进网里死, 大雁撞上箭弩死, 野鸡踩着扣子死, 啄木鸟、野画眉和大大小小的杂雀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死法。总之,都会死,就连春天的布谷鸟、河中的洗衣鸟、稻田的野秧鸡, 也会死。

死种落到虫身上,虫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窝,但也躲不开,所以也会死。大马蜂会在风雪中冻死,蚂蚱会被大火烧死,麻蛇会被过路的人踩死,苍蝇蚊子会被药毒死,蚯蚓会被锄头挖死……总之,是虫都会死,没有不会死的虫。

死种落到鱼身上,虽然鱼在水里,一样躲不开,照样会死。大鱼逃不过网,小鱼、泥鳅、黄鳝、虾子、石蚌等等,也逃不过啄它们的雀鸟、吃它们的水獭。

死种落到家畜和家禽身上,畜禽也躲不开。黄牛水牛在犁地中会被苦死,骡子脚马在驮运中会被累死,绵羊山羊在爬岩中会被跌死,肥猪过年要被杀死,鸡、鸭、鹅待客时也会被宰死……总之,只要是家里饲养的,

迟早都会死,没有例外。

早晨,太阳就会从东边的山顶上出来。到了晚上,太阳就会朝西边的山背后落下。太阳会出也会落, 人和太阳一个样, 会生, 也会死。

山坡上的树木,从发芽、长叶到伸枝抽条,蓬蓬勃勃,一片绿荫,生命力多么旺盛啊。但到了九月,叶子就会黄,秋风一吹, 叶子就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人死,也跟这落叶一样,时候一到,不想落也要落,不想死也要死。

灶膛里烧火要有风,风小了,红红的火就会慢慢褪色。没风了,再旺的火也会熄灭。人也一样,慢慢地年纪大了,也会像火一样褪色,也会像火一样熄灭。所以,人死如灯灭,到了油尽灯枯,就是死亡的日子。

寨子旁边的梨子树,二月开花长出叶, 三月四月就会结果,五月六月果子逐渐长大, 到了七八月,果子就成熟了,就算是没有人去摘,过不了多久,熟透的果子也会自己掉下来。人的死亡,也跟果子掉下来一样。过完一生,该死还得死,谁也避免不了。

所以,世界上的人都会死。一百岁的人会死,三十多岁的人会死,几岁的人也会死, 就连生下地的小娃娃,该死时也会死。男人会死,女人会死,做大官的会死,做小官的会死,做富人的会死,做穷人的会死,好良心的人会死,昧良心的人也会死。

世人都会死,世间就是这个理。有没有不想死的人呢?听我给你说,听我给你讲……

老古辈子的时候,有个不认命的老爹病了,活不长了,但他就是不想死,因为舍不得妻儿老小,舍不得房屋田地,舍不得牛马猪羊。所以他想活,想把死病医好,就叫儿

女们去找不死药……

儿女们孝顺,儿女们就去找。找到姚安, 找到白井,找到宾川,找到大理,没有找到。又到牟定找,黑井找,禄丰找,昆明找…… 找了好多地方,医疼的药到是找到了,医死的药却没有找到。

儿女们没有办法了,只好把老爹背到外面去躲病。

听说松树万古长青,不会死,就把老爹背上高山,背到一棵又粗又高枝繁叶茂的大松树下躲。哪知松树也会死, 会被樵夫砍, 会被樵夫劈。砍了当柴烧火煮饭,劈了做明子点成火把。松树活不长,松树慢慢枯死了。

山头上躲不脱,松树下躲不掉,那就背去大箐里躲,躲到锥栗子树根下。

哪知锥栗子树也会死。连阴雨来了,雨水糟空了树心死;龙卷风来了,刮断了树枝死;樵夫来了,砍去灶膛里烧火死。

山头上躲不脱,山箐里也躲不脱,那就背到大石岩底下躲。

听说大石岩坚硬无比,不会死。殊不知, 太阳一晒,雨水一淋,大风一吹,石岩裂开了,风化了,死成碎片了,落到江中被水冲走了。

躲也躲不脱,避也避不开,没有办法了, 只好又背回家里,躺到柜子里躲。

只道是家中的柜子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也刮不着, 也许不会死。哪知柜子也会死。蛀虫来蛀死,湿气来蚀死。看样子,躲在柜子里也不把稳。

医疼的药吃了,该躲的也躲了,最后, 老爹还是死去了。就像山头上的大石头,看着稳固,但雨水一冲,就松动了,就滚下箐了,永远也回不来了……

死亡的缘由吟唱完了。接下来,毕摩就

开始给死者吟诵指路经:离别饭你也吃了,离别酒你也喝了,你应该知道,你就像古时候的老爹一样,虽然不想死,但最后还是死了, 离开这个世界了。既然命中注定了要死,你就应该喜喜欢欢地走,无牵无挂地走,一直走,往北走,北方就是祖灵之地,是你现在应该去的地方。

人生天地间,死后会化为三个鬼魂。你也一样有三个鬼魂,并且三个鬼魂都有该去的地方。坟地里要去一个,把你家的好风水守好;家堂上去一个,好好享用子女们的香火供奉;祖灵之地去一个,去跟列祖列宗团聚生活。

阴间的路有三条,上面那一条,是给青年鬼走的;下面那一条,是给岔路鬼走的;中间那一条,才是给老年鬼走的。你是老人家, 一定要走中间那一条。这一条路会有十二道门,但你不要怕,带着烧给你的这些钱,背着供给你的这些酒肉,只要舍得使钱,舍得吃喝,每一道门都能顺利通过……

就这样,毕摩吟唱着梅葛给亡灵指路, 从死地开始,溯着祖先的来路,一站一站地指, 从山里到山外,从姚州城到牟定城, 从元谋坝子到会川坝子,从武定府到昆明城……一直指,往东北方向指,一站又一站地指,最后就会指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北方祖灵之地……

主要参考书目:

1.《彝族史诗选·梅葛卷》,楚雄州文联编,2001 年 11 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再说梅葛》,主编:邵平,执行主编:饶

云华,2014 年 10 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各苴村地处姚安县东南部大山深处,距太平镇政府八公里,东面三峰山耸入天际, 南面群山环抱,西面梯地纵横交错,村寨绿树成荫,中间各苴河水潺潺而流。省委政策研究室挂钩扶贫太平镇各苴村以来,我曾无数次随同室领导、处里的同事,一起到村上入户走访慰问、驻村蹲点扶贫。每一个初到各苴的人,都会被各苴村的质朴和美丽深深吸引、流连忘返。在各苴村扶贫的日子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一)彝山印象

各苴的清晨,太阳最早从山尖醒来,最美的日出无需定时守候。太阳最无私的温暖, 总给彝山带来无穷的力量。云雾是彝山最美的风景,她给彝山穿上最梦幻的衣裳。鸟儿的叫声,是彝山最动听的歌,它给彝山增添了灵动的色彩。五彩斑斓的野生菌,是森林

最美的馈赠。漫山遍野的青草,是黑山羊和小黄牛最美的天堂。山药、魔芋、白芸豆, 是彝山独有的特产。土鸡、松茸、土蜂蜜, 是彝山最亮的名片。森林深处的幢幢别墅, 是彝山人民勤劳致富的证明。日夜奔跑的各色轿车,唱着彝山脱贫致富的歌谣。今日的彝山,风是甜的,水是甜的,歌是甜的,彝家人的生活也是甜的。

各苴的山依旧是那座山,河依旧是那条河,人依旧是那群人。春风吹过的每一座高山,依旧是那样的绿,太阳轻拂过的各苴河水, 依旧是那样的清澈透亮。让人欣喜的, 是绿荫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白色小洋楼和人们脸上多起来的笑容。从此,不再为衣食忧虑,不再为屋漏发愁,不再为娃娃上学烦恼, 不再为疾病困扰。今天,是谁家搬进了新房; 今夜,又是谁家的小伙,迎娶了邻村的姑娘, 欢快的喇叭声声滚过了田野,又荡过了山岗, 今夜的山村,又是一片欢笑的海洋。

(二)火塘边的乡愁

夜幕徐降,辛苦劳作了一天的老表们陆续归家,沉寂了一天的彝山,在家家户户渐次亮起的灯光中温热起来。站在丫口村向对面的大村、河底望去,月色朦朦之中,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让人恍如置身于梦中遥远的重庆山城。老房子中的火塘燃起来了,喷香的罗锅饭、咕咕冒着热气的杂锅菜、香气四溢的火腿煮土鸡,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旁,边吃边唠家常……在一个个火塘边,我听到了一个个各苴的美丽传说,了解到了一家家曾经的冷暖疾苦,看到了一户户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感受了一份份对党对国家的感恩之情。望着熊熊燃烧的火塘,无边的乡愁在心间渐

渐蔓延开来。

乡愁是那片黑土地上长出的故事,乡愁是那条梦中流淌的小河,乡愁是那浓浓的乡音,乡愁是那忘不了的外婆味道,乡愁是那片泥土上春的绿意, 夏的炽热, 秋的金黄, 冬的厚重。乡愁啊,还是那忘不了的无忧童年,还有那裹着泥,含着笑的,俊俏的邻家小妹,还有那挤满了儿时梦想的青瓦土房, 乡愁啊,还有那儿时牵过的老牛,忘不了的清洌洌的井水的甜味,还有那吱吱作响的石磨,和那长长的铺满了金色麦穗的石板路, 其实啊,乡愁就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一首诗,一支歌,一片情。

(三)梦与思念

在各苴村挂包户家留宿的夜晚,不止一次, 梦见了童年最美的时光。梦中的童年, 是最美的回忆。帮阿爸放牧, 为阿妈劈柴。虽然辛苦,但很充实。虽然俭朴,但很温暖。如今,我巳经长大,每当想起故乡童年的时光,眼泪总会涌上心头。那纯真的岁月,总会让我感动。那朴实无华的生活,总会勾起我的向往。粗粮淡饭,是我一生抹不去的记忆。阿爸阿妈的勤劳善良,已经刻在了我的生命里。即使我流浪远方,即使我定居他乡, 阿爸的勤劳,阿妈的善良,终将指引我一生的方向。

阿爸已经逝去多年。如果阿爸还在,今时今日,故乡老宅门前的果树已经修剪了枝条,菜园已经喷施了农药,破旧的瓦房已经捡漏,爷爷的坟头已经添上了新土。如果阿爸还在,刚打的新米定会先让儿女们品偿。如果阿爸还在,再苦也要让一家老少穿上新的衣裳。如果阿爸还在,节日来临总会为儿

女们忙前忙后准备家宴。如果阿爸还在,儿女们总会聚在他的身旁。如果……愿九泉之下的阿爸,再也不要为儿女们操劳忙碌。安息吧,阿爸!如有来生,我们还要认您做我们的阿爸!

阿妈我想您!曾记得,小时候每当春天来临时,您总会带我们去田野里踏青赏花, 教会我们认识各种花名,并对我们说,人不能嫌贫爱富,就像这些花一样,只要是春天,再弱小的花朵都会开放。曾记得,每当夏天来临时,您总会带我们去插秧播种,并告诉我们,人只要勤劳肯干,也能过上好日子。曾记得,每当秋天来临时,您总要带上我们,去自家的田园,教我们摘瓜摘豆,并告诉我们,夏天洒下的汗水不会白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曾记得,每当冬天来临时, 您就教我们储藏稻谷玉米,翻晒被子棉衣, 早早生好火炉,给爷爷奶奶一个温暖的冬天。如今,我们都巳长大,多想搀扶着您,去看看我们的新家,做一餐妈妈爱吃的瓜果蔬菜, 再看看您种下的果树,依旧硕果累累,您最喜欢的山茶花,依旧迎风开放。家中那只大黄狗,依旧守在门口等您归来。妈妈您走了, 其实您最牵挂的,还是您的儿孙。妈妈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一定会把儿孙们教育成您心中好人的模样。

我愛各苴,蓝色的天空和悠闲的白云。我爱各苴,彝家山寨的缕缕青烟和温暖火塘。我爱各苴,初春樱花盛开的如梦美景,冬日白雪素裹的壮丽山河。我爱各苴,茂林深处的黑色羊群,夜幕中弦子淙淙的篝火狂欢。我爱各苴,千娇百媚的自然风光,纯朴多彩的风土人情。我爱各苴,更爱在这片黑土地上创造人间奇迹的彝山人民!

猜你喜欢 彝族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7期)2020-07-23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4期)2020-07-09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温浩东 彝族传统服饰的守护者云南画报(2018年8期)2018-11-14楚雄 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云南画报(2018年8期)2018-11-14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阅读(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05-14彝族舞蹈“打跳”活动特征及发展牡丹(2017年36期)2017-12-27彝族服饰文化及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年11期)2016-12-272015楚雄彝族火把节“玩”火吃美食云南画报(2015年7期)2016-01-13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4期)2001-05-08 相关热词搜索: 白话 梅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