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到底是什么

《巴黎气候协定》签署后的几年来,碳排放与气候变化日益成为新闻关键词,2019年,随着山火、洪水与异常天气蔓延各地,多个国际组织再度发出呼吁“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2020年初,欧盟率先立法确定了2050年实现地区“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两个月前,我国也承诺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中和”,意味着地区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抵,或低于吸收量,由此实现净碳排放为零,“低碳生活”进步转变成“无碳生活”,以此尝试拉住气候变化的脚步。无论中国还是欧盟,“碳中和”目标都被外界评价为“雄心勃勃”,因为这对任何一个地区来说都不是易事:过去几千年来,人类生活和生产建立在不同形式的碳排放之上,“碳中和"意味着在几十年里实现经济和生活模式的彻底改变。这真的可能吗?“碳中和”目标下会怎样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碳中和这个词今年真是太热了前段时间特斯拉爆出第一季度靠卖碳积分赚了5.18亿美元这个新闻既开拓了我们这些日薪不到208万的凡人的国际视野.又说明了全球低碳经济的火热。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绿色经济也是重中之重.好多章节都在讨论这个议题。可以说2021年就是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开后竞争的元年。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未来中国的碳中和总投入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绝对是个大家伙。咱们这么做.首先肯定是为了生存的环境。在工业革命前的80万年里,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保持在240ppm(百万分比浓度)左右.没有明显波动。

从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能一下子240ppm上升到了目前的417ppm,而且从来没有回落,这导致全球平均温度持续升高,而这又进一步导致虫害增多、海面上升、沙漠扩大、气候极端等问题。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是气候问题真的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所以嘛,中国绿色转型首先肯定是为了承担大国责任,但更深一层.碳中和除了是一个环保问题,也是一个贸易问题。

由于先发优势,美国和欧洲早在2010年以前就实现了碳达峰.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都还没有碳达峰。在绿色革命的浪潮下.未来已经上岸的发达国家,会开始在增收碳矢税上不断加码。这就会让发展中国家的高碳排放产品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这就等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竞争的维度所以中国不能就这么被降维打击。

进一步说,碳交易还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碳金融市场。更进一步.新能源未来还会重构全球货币体系这么来看:毫无疑问碳中和对中国未来的战略地位意义深远。所以即便今天我们在芯片通讯、数字化领域全部都成功了但只要输了绿色革命.一样无法成为一流国家。这就是今天中国要全面拥抱绿色发展的原因。

根据现有数据统计推测.中国在2030年碳达峰之后的降碳率非常之高,比欧美日都高得多。这意味着如果不从现在就做足准备工作,到2030年之后,中国的碳中和会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现在就必须用比欧美更大更多更快地投入迎头赶上。

这也让碳中和成为未来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确定性最高、体量最大的一条产业赛道,它将创造无数全新的公司和行业重新分配大量财富,改变我们衣食住行几乎方方面面为了深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搭一个分析框架。首先既然是碳综合.那么一切都要围绕减碳来展开。

这方面有三条道路:第一条路径是电.就是燃油产业的电力化和电力产业低碳化,这两股力量会共同影响到出行居住和数字化三大领域;第二条路径是材料低碳化:这会影响到衣、住用、行四大领域;第三条路径是农,就是农业低碳化,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饮食这个领域.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可以看到,在不远的未来,“电:材、农”会通过衣食、住、行、用、数六大领域重构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在"电、材农”的中央还会形成庞大的碳金融市场。影响每一个企业和国家的运行。首先来说一下碳市场.未来碳交易和碳税这两个词我们可能会经常听到。

先说碳交易简单理解就是你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个积分可以卖给那些没法减少碳排放的公司。这方面欧盟启动时间最早.在2005年他们就建立了碳市场.而中国也从2013年开始了交易试点,目前中国的碳交易价格稳定在15元~40元/吨.交易也不太活跃。

作为先行者的欧盟和美国加州,目前碳交易的价格大概是100元/吨.市场非常活跃。比如特斯拉其实已经靠碳交易赚了超过33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从春节后.A股市场就一片萎靡,只有碳中和板块在持续活跃,这也可看成市场对它的预期良好。

说了碳交易.碳税就很好理解了你生产的过程中碳排放多了就要征收更多的税.这样你的产品价格就得跟着上涨,涨多了买的人就少了,你就得转型.这就是税收调节的巨大威力。未来在碳交易和碳税的驱动下,很多传统行业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碳税会深刻改变农业.农业这个领域可能是全球拖碳最困难的行业。因为它非常的分散.还涉及人类最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

我们以牛肉为例.牛是典型的反刍动物.他们的消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光是牛这一种动物就占到整个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5%以上高瓴资本在《迈向2060碳中和》报告中给出一组有趣的数据每100克食品中蛋白质对应温室气体排放量,牛肉遥遥领先并列第二的羊肉和大虾.是排名第六的猪肉的8倍。这可能就意味着未来牛肉会被征收高额的碳税。

也许到了2060年.是不是吃得起牛肉.就成了一个人财富厚度的象征。高瓴资本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农业脱碳会催生出的五大新机会分别是植物蛋白、精准农业、基因编辑水产养殖和垂直农业。植物蛋白的兴起是因为它们产生蛋白质的污染小比如每100克豌豆和坚果中的蛋白质才排放0.4千克和0.3千克的温室气体,还不到牛肉的1%。

也就是说.植物蛋白类食物和饮料.未来的市场是巨大的比如最近两年突然流行起来的燕麦奶,就是这类产物。当然.它只是开始.精准农业会随着化肥和农药这种高碳排放物的碳税越来越高而兴起。未来会利用无人机各类传感器卫星数据自动化等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将是不可避免的趨势。

基因编辑做的是通过改进种子去改进单位碳排放的粮食产能,不过这个领域其实一直存在争议。水产养殖也会大发展,是因为鱼类生产过程中的碳密度大大低于牛羊肉。这几个领域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比较远.但是垂直农业就不同了这个领域一出现就自带网红效应。

顾名思义垂直农业就是在室内通过受控的灯光和温度.垂直生产蔬菜和水果的一种种植方式。这种新兴种植方式的优点多到数不过来-四季生长在室内、粮食产量翻几倍、用水减少九层半、化学农药减预算、城市生产本地买、一边观赏一边买。这简直是后现代农业的最佳模型。但是它的问题也很致命.就是不管前期投入还是照明耗能都相当烧钱,然后还是消费需求还不是很迫切。

其实垂直农业在投资圈里面.2017年就火过一轮。当时美国的垂直能源公司Plenty宣布获得Google和亚马逊2亿美元的投资。而这之后呢,国内很多向创始人致敬的跟风者们就冲进创业了,他们设想在中国的城市很快普及这种城市农场。结果搞了两年大多铩羽而归.这个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成熟度有一条曲线.新的科技概念出来的时候,人们总是高估两年内能发生的事情而低估10年内可能发生的改变。在今天的中国,垂直农业处于噱头大于实际的萌芽阶段,但如果看未来10年,它的想象空间还是相当巨大的.毕竟有着外部环境的倒逼,不可能不往这个方向走。

接下来说一下电的革命,这应该是碳中和的绝对中心战场.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2017年的数据.中国的碳排放里.发电和供热行业占到整体的41.6%。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到了2050年全球电力消费还会继续增加到现在的2.5倍。这其中煤炭发电又是碳排放的绝对大头,这么看来,如何使用新的发电方式替代煤炭来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电气化的进程.就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电气化是碳中和的核心而低碳电力是电气化的核心,那么我们再深入一层一低碳电力的核心是什么呢?目前的答案是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因为这两种新能源形式现阶段技术是最成熟的。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总发电量之中,光伏和风能的占比可能从现在的7%上升了24%,成为最重要的新能源来源。

其中.光伏发电的可行性最高,因为它的价格在过去10年一直在降。2019年时,全球大规模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至0.068美元/千瓦时。未来这个领域.随着新一代的光伏材料比如钙钛矿的应用.还有可能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中国的光伏电池板产业对比欧美有压倒性优势麦肯锡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报告里有详细的分析。

报告里比较了中美2013年在半导体、医药、航空汽车、太阳能、电子等33个行业的综合实力。结论是中国在光伏材料领域的优势极其突出,既有成本优势又有规模效应。根据洛基山研究所的估算,到2050年.中国的光伏和风电将占到总装机量的70%,是2016年的22倍。

伴随着光伏发电的兴起.还有另外两个行业也会兴起。第一个是储能行业.因为光伏发电有一个特点.白天不用电西北不用电.它就猛发电;晚上需要电.东部需要电.它却不发电。所以如何把白天发的电储存起来等到晚上用,或者把西部的电储存起来供给东部使用,就会成为一个大生意。到2050年,预计电化学储能产业将从2016年的189兆瓦增长到510吉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

第二就是分布式光伏比如未来很多住宅写字楼.小区里都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光伏发电板,也许未来租赁和运营城市里的光伏发电板都可能是一门大生意。电气化的另外一个战场是交通.这方面新闻太多了现在哪个科技公司不宣布自己跟造车沾亲带故都觉得不好意思。

这种疯狂入局的背后,有一个原因是电动车里最关键的锂电池生产成本正在不断下降。根据莱特定律.电动车产量每增加一倍.电池成本就会下降28%,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车的均价正在不断地逼近内燃车的均价。一旦跨过了两者价格的交叉点.整个电动车的市场就会迎来井喷。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这个交叉点正在不断逼近。未来五年,全球电动车的销量将从2020年的220万辆左右增长到2025年的40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2%。

当然汽车这方面的事情咱们说过很多.所以这里说一个新闻里面比较少提到的新能源交通领域铁路。实际上铁路的运输效率相当高,并且还有低碳和更容易电气化的优势。与公路运输和航空航海相比.简直不是一个量级。所以这次拜大爷上台后宣布的绿色新基建里,铁路基建的地位达到了30年来前所未有的高度,感觉像是为谢耳朵量身打造一般。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核心原因是美国意识到提高铁路运输的占比,对减少整体交通的碳排放至关重要。不过这方面我国的先发优势就太明显了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报告吗?这里面也对比了中美铁路运输.铁路这一块中国真是领先了太多。

另外,电力低碳化的趋势同样会影响到数字产业的未来比如说让我们买不到显卡的比特币挖矿产业。据估算.现在全球有超过70%的挖矿产业都集中在中国。《经济学人》在4月份的一篇文章里就聊到比特币挖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文章估算如果不加节制.到2024年.中国在比特币挖矿上消耗的能源大致相当于意大利或者沙特整个国家的耗电量.每年碳排放将达到1.3亿吨.所以随着减碳任务的推进.中国对比特币挖矿的监管必定会越来越严格。最近的新闻也佐证了这一点.或许买得到显卡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

再说说传统的云计算产业.原来构想的是万物都上云.终端随便算一点什么东西都要传到云端完成,这显然极其不环保。所以绿色革命也会使得边缘计算和云计算齐头并进成为必然。这对整个边缘计算产业也算是个利好,毕竟以前都被宣传到要自我怀疑人生的产业突然迎来了转机,有种从半截入土到还要再活500年的狂喜。

说完电和农,我们再说一下材料革命。首先是未来整个石化行业的下游,可能会面临颠覆性的冲击。比如塑料的主要材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就是俗称的PET材料.它的生产过程碳排放就很高。这意味着未来利用聚乳酸(PLA)或者PBAT这类新材料生产的新型日用品可能會大行其道。

再比如说尼龙这种材料也就是聚酰胺(PA),它在未来可能会被全新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替代这也会改变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其次是建筑材料行业也面临洗牌.比如钢铁和水泥.它们都是碳排放的超级大户。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测算,在2017年,光是钢铁和水泥生产加起来的碳排放就要占到全球总碳排放接近10%,所以这两个领域的减排压力非常巨大。

这对我国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我们既是全球的钢铁生产第一大国,也是全球水泥生产第一大国。当然坏消息还不止一个.如果纵观全局就会发现,中国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我们现在还在高速发展中人民群众还缺钱.经济发展要向前,能源消耗还在涨,节能减排不可挡这里面的矛盾可想而知。

另外,中国天然资源是煤炭最多.石油天然气都很少,但煤炭它却是碳排放大户。中国光伏产业虽然不错.但光伏发电的核心区域都很偏远。农业革命的饮食习惯都很难更改。低收入地区限制碳排放还会进一步造成失衡。这些都是大问题。尽管有这么多的困难.碳中和这条路我们还是必须要走,也不得不走。

正如《零碳社会》这本书里所写的碳泡沫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到2030年.随着矢键行业放弃化石燃料.化石工业文明将迎来崩溃。我们要赶在2030年碳达峰.其实就是要在化石工业文明崩溃之前.开后工业脱碳的正循环。所以我们是赶上了旧工业时代的最后一班车。

这方面亚洲另外一个人口大国就没那么好运了,所以有的时候。你真的不得不感叹.我们还是有点国运的。2001年南海撞机本来是一场中国阻击战的开始.结果"911"把一切推倒重来.2011年奥巴马宣布重回亚太。一时间外有钓鱼岛黄岩岛萨德.还有TPP等问题.内有公知横行.就在隐形包围圈越收越紧的时候.特大统领横空出现.再一次把一切推倒。2019年.美国花了三年时间准备.开启了声势浩大的贸易战.结果新冠又把一切推倒重来。这不是巧了吗?现在,中美同时开启绿色革命尽管我们起跑线实施落后了人家几百米.但是这是一场万米马拉松,落后一些距离是完全有可能赶上的。

每次看到“碳中和”这个外来词,都会想起中国传统的“致中和”。《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达到天人合一.达到万物皆育,达到和谐之境,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了经济增長,我们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已经太大。今天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全方位达到“碳中和”,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要想“碳中和”.首先要”致中和”。这就需要全民族的共识.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人类需要精神内守、需要行动外化。有了精神内守才能”致中和”,有了行动外化才能”碳中和”。

猜你喜欢 发电 利用寒冷夜空发电的奇妙设备疯狂英语·新阅版(2020年3期)2020-09-22会发电的“大风车”七彩语文·低年级(2020年3期)2020-04-14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智富时代(2018年2期)2018-05-02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智富时代(2018年2期)2018-05-02随身携带的小发电机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6年8期)2016-11-02自行车发电中学科技(2016年8期)2016-09-27垃圾发电的潜力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26期)2016-07-19上半年核电机组累计发电953.89亿千瓦时企业文明(2016年8期)2016-05-14踢球也发电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3期)2015-12-04海中“巨蟒”会发电小雪花·成长指南(2009年10期)2009-12-04 相关热词搜索: 到底是什么 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