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你会如何说话?

贲友林

这是一节数学课,学习内容是“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堂总结时,一位学生说:“四则混合运算,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括号就是银行卡的金卡,优先;如果有中括号,那是银卡,接着优先。”

听课教师都笑了,我也暗暗为他叫好。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与经验来解释数学问题,说出富有童趣的语言,“活泼泼的”。

这样的话,从教师的口中能说得出来吗?

教师的教学语言,一要准确,二要生动,三要符合受众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然而,我们注重的“准确”,是否有语言僵化甚至“八股”与“程式化”的现象?我们追求的“生动”,是否并没有让学生觉得生动?我们知晓教师在课堂中所说的话,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是否也存在“自以为是”?

长期以来,我们是否真正反思过:课堂中的话语,到底注重的是什么?

刚入职做教师,常常不知道自己说什么、怎么说,首要解决的是“有话说”的问题。一段时间后,懂得要把上课所说的话琢磨得美美的。要上公开课了,课前把上课要说的话都写下来,并且字斟句酌,正式上课,当这样的“美言”说出来时,课似乎也“美颜”了。甚至走向了一种极端——教师,成了主演;教案,成了剧本;教室,成了剧场。慢慢地,教师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太啰唆了,于是要“管住自己的嘴”,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的确,与以往的喋喋不休比较,教师是要少说,但不是不说。那些教师一言不发的课堂,甚至宣扬“无师课堂”,是值得商榷的。以往,我们纠结于“说”还是“不说”,“说多”还是“说少”,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说好”。我们要思考与讨论,说什么,如何说,又如同刚入职时一样——但要解决的问题是从“有话说”转向“说好话”。教学时,教师“不说”,一定是有问题的;“说”得不好,也是问题。

话说得好,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享受,往往事半功倍,更充满生机、回味无穷。

以最近各地宣传接种新冠疫苗为例。深圳的一条横幅标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一下子刷屏了,不仅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而且获得了广泛好评。这句刷屏的宣传口号,改编自热门的流行歌曲《学猫叫》,其利用歌曲易于传唱的特点,轻松上了微博“热搜榜”。

好的表达,一定考虑受众的心理,易被受众认可与接受。也就是说,话说得好不好,要考虑是说给谁听的。回头再思,以往我们更多地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说什么、怎么说。当考虑说给谁听、为何说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从学生视野对教师话语的审视与研究。

那位学生为什么能说出“小括号是金卡,中括号是银卡”这样的话语呢?一是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是生活滋养了他的话语;二是把新学的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借助已有经验来解释、表达新的对象与内容;三是表达的过程是他尝试运用语言的过程,不受现成话语的束缚,而是在寻找“自己的句子”。这也正启示教师该如何丰富并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其一,教师首先要有丰富而完整的生活。

这里的生活,既有日常生活,也有教师的教育生活。对学生而言,世界即教室,社会即课堂。对教师而言,也是如此。教育生活应当包含课堂生活、阅读生活、写作生活等。课堂生活的机械,让教学语言没有了创新的土壤。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日复一日地“重复昨天的故事”,教学语言自然也就如同录播设备一般不断地“复读式播放”。阅读生活的贫瘠,让教学语言失去了丰富的根源,难以如活水般灵动;写作生活的缺失,让教师失去了审视语言、锤炼语言的机会。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与学生一同阅读报刊、撰写小文章的习惯。即便是一道数学习题的分析与解答,我不仅要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还要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怎么分析?用什么方法分析?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分析的话语怎么说,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促进他们有想法、有收获?“文章虽小,意义不小”。这个过程,也是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语言的过程,更是锻炼自己教学话语的过程。

其二,教师还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对接,在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学生适应的“浅出”接口。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历史上的‘时间,与我们普通所说的时间有不同。历史上之所谓‘过去,我们可以说它并未真过去。历史上之所谓‘未来,我们也可以说它早已来到了。”“前一段时间既未过去,后一段时间又早来到。换言之,历史时间有它一种绵延性,在瞬息变化中,有它凝然常在的一种特殊性。”这段话有些深奥,不大好理解。接下来,他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做讲解:“如一场预计两小时的讲演,已经讲演半小时。这半小时,并未真过去。如果这半小时真过去了,不存在了,那讲演的下一句话,大家就听不懂了,不了解了。我们要了解、听懂下一句话,一定要衔接着上面讲的一路听下来。所以说,过去的半小时并未真过去。而接下来一个半小时的话,虽未到来,不过确已到来,有待于此番讲演内容逐步开展。”读完钱穆先生举的例子,我们一下感受到钱穆先生“懂我们”,体会到什么是“深入浅出”。

这让我想起了我教学一道数学题的经历。题目是:“如果a、b、c 是不等于0的不同自然数,A=a×b×c, 那么A至少有几个因数?”教师的想法是:“要考虑至少有几个因数,在a、b、c中,有一个数是1。若a=1,这样,这3个数的乘积是bc,即A=bc,A的因数有1、bc、b、c。A至少有4個因数。”学生是怎样想的呢?a、b、c分别是1、2、3,乘积是6,A=6,A的因数有1、2、3、6。A至少有4个因数——这是很多学生的想法。可以看出,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很多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还是需要具体的例子支撑。因而,我教学时,先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想法,继而组织学生思考:一个例子,够吗?于是学生会再举例。在举不同例子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字母表示数,然后通过推理完成问题的解答。这一问题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想法,教师起到了组织他们学习的作用;如果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先呈现出来,那学生几乎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其三,教师不妨从学生的话语中找灵感,尝试“直接引”“学着说”。

课堂上,教师可直接引用学生的话语。吴正宪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其中有引导学生学习估算这一内容。从计算结果考虑,可能估算得到的结果比准确计算的结果要大,学生称之为“大估”;可能估算得到的结果比准确计算的结果要小,学生称之为“小估”。吴老师在课堂中也就“引用”学生的这两种说法,使课堂氛围轻松而有趣。

教师也要适度地学着说学生的话,借用学生的说法改造自己的教学语言。一年级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成加法表与减法表,教师组织学生横着看,竖着看。这两种“看”,一年级学生都能听懂也会观察。之后的斜着看,学生听了再去观察就有些费劲了,因为他们不熟悉怎样“斜着看”加法表与减法表,甚至有学生将自己的頭斜过来看加法表与减法表,那萌萌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我上课时,一位学生边用手比画边说:“像爬楼梯一样看。如果这样(学生用手比画,意思是从左上角向右下角斜着看),就像下楼梯一样斜着看;如果这样(学生用手比画,意思是从左下角向右上角斜着看),就像上楼梯一样斜着看。”学生教会了我,边用手比画边讲解“像爬楼梯一样斜着看”。二年级,初步认识角,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哪个角大。一位学生回答:“角像张开的嘴,角2大,因为它的嘴张开得大。”“角的大小是指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解释了这一点,准确、生动,化解了认识的难点。“角像张开的嘴,开口越大,角越大”,教二年级学生时,教师不妨这样描述,既不失数学的特质,又紧贴儿童的认识与理解水平。

其四,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寻找学生明晓意思的句子。

一次,我借班上课,学生到达上课现场,我对学生说“伏下静息”。全班学生盯着我,毫无反应。我又说了一遍,学生依然纹丝不动。有教师提示我,说“趴下来”。我改口说“趴下来休息一会儿”,全班学生齐刷刷伏下静息了。“伏下静息”,以往我在我自己带的班都是这么说的,这样的表达未出过任何障碍。怎么换了个班,就“言语不通”了呢?

教师的话说得怎么样,需有“用户思维”,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供给侧”改革;教师的话说得怎么样,更反映了其真正持有的教育理念。教师研读学生如何,表现在多个方面。当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表达时,也就能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尊重,对学习的引领与指导。这里的“了解与尊重”,不仅是礼节性的外在表现,还是从心底里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前行的伙伴。这里的“引领与指导”,不是将教强加于学,不是用教的活动代替学的活动,让学生学习被动地依附和服从于教师,而是因学而教,以学定教,基于学生的现实,引领和指导学生在他们的基础上得到适切的发展。学,不是因教而发生;但学,因教而更好地发生。

“你以为你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透过教学语言,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思想一览无余。教学语言的表达,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好的表达有利于学习关系的创造和优质学习的实现,促进师生作为共同体一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

[2]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因数话语语言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赢未来(2019年17期)2019-09-26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新高考·高一物理(2016年10期)2017-07-07雷人话语美文(2017年9期)2017-05-20雷人话语美文(2017年3期)2017-02-24因数与倍数问题常见错例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我有我语言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借助直观 建构概念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4年4期)2014-06-25话语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语言的将来海外英语(2013年2期)2013-08-27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中学生英语高中综合天地(2009年6期)2009-07-30 相关热词搜索: 你会 说话 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