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之治”在笃行中开启新篇

十年,是一个足够回望的长度。致力于将猛于虎的酒驾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走过十年历程的醉驾入刑,改变的不仅是道路上的风景,还有许多人的人生命运,以及中国道路交通的平安指数和文明程度。

十年,也是一个足以从量变迈向质变的跨度。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2020年全国醉驾比率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
相比上一个十年,2011至2021年,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减少了2万余起,而且这是在过去十年间全国机动车增加1.81亿、驾驶人增加2.59亿的背景下实现的,更显难能可贵。同时期,全国酒后代驾订单近18亿笔,年均近2亿笔,也从另一个视角证明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日益成为酒桌规矩的一部分,成为日益深入人心的社会共识。可以说,近年来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醉驾入刑”发挥了重要作用。“酒驾之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令人称道的范本。

十年,还是一个锚定方向、开启新篇的里程碑。我们为“醉驾入刑”成果丰硕倍感振奋的同时,也应看到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依然高发易发,距离实现全面遏制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全国每年查处160余万起酒驾、40余万起醉驾案件,“危险驾驶罪”超过“盗窃罪”跃升为犯罪数量第一名,一些地区酒驾醉驾数量依然高企,不少公职人员、公众人物等因酒驾醉驾被依法惩处令公众哗然,酒驾醉驾在发生时段、人群和地域分布等方面呈现新的特点,都说明酒驾醉驾的长期性、顽固性、易反弹,治理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续发力,将“酒驾之治”向纵深推进。

徒法不足以自行。“酒驾之治”的核心要义就是法治。十年间,公安交管部门查处酒驾、醉驾力度持续加强,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出台意见对醉驾定罪标准等问题予以明确,推动“醉驾入刑”的法律刚性和法律权威不断凸显。特别是随着整治酒驾醉驾“黑科技”、新装备更新迭代及广泛应用,智能联网、全程留痕等执法模式更加成熟,大大提升了酒精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有力杜绝了“说人情”“打招呼”;
通知抄告、联合惩戒、媒体曝光等制度机制有效施行,使得酒驾醉驾进一步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因此,要让“醉驾入刑”释放更大的治理效能,就应当将法治贯穿始终。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声音认为醉酒驾驶犯罪案件数量位列首位,消耗大量司法资源,应对“醉驾入刑”松绑或取消。对此,我们更应头脑清醒、保持定力。此类观点看似有其道理,实乃姑息迁就、掩耳盗铃。当前醉驾案件的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是路面执法强度保持在高位运行,恰恰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认识模糊、心存侥幸,根深蒂固的酒桌陋习还有其存在的社会土壤。试想,一旦在法治实践中给醉驾松绑,意味着向公众发出怎样的信号?会不会导致对潜在醉驾人群的纵容?从外国数十年治理才实现酒驾醉驾稳中趋降的历程來看,我国正处于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爬坡期,过去十年来之不易的执法司法成果、社会认知、民意基础还需要巩固加强,唯有坚持不懈、坚定不移,保持严格执法司法力度,法治的力量与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力量交融汇流,以此撬动酒驾陋习的根本性铲除,才会早日迎来酒驾醉驾曲线的下行拐点。

知所从来,明所将往。十年前“醉驾入刑”,即是对群众深恶痛绝醉驾肇事、呼吁依法遏制的及时回应,也是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加固平安基石的必要举措。惩处不是目的,预防潜在违法犯罪的发生才是立法初衷。“醉驾入刑”继续实施的进程中,坚持把人民平安幸福放在首位,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把知法守法崇法化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实际行动,必将推动“酒驾之治”再上台阶,为实现平安交通愿景增添更大助力。

猜你喜欢 酒桌司法法治 网络司法拍卖如何更具公信力新华月报(2020年2期)2020-01-17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禁酒令”传递温情关爱党员生活(2017年10期)2017-12-11法治战略实施的“战术”问题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2017年1期)2017-02-16英国司法周开幕 系中国法院首次举行国别司法周活动人民周刊(2016年11期)2016-06-30论我国司法认知证据规则之完善法制博览(2015年7期)2015-08-05要把法治的优势讲透环球时报(2014-10-22)2014-10-22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公务员文萃(2014年7期)2014-09-21酒桌文化故事林(2013年5期)2013-05-14 相关热词搜索: 笃行 开启 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