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电信诈骗常“变脸”警钟长鸣需谨慎

杨冬妮

安全留学,才能成功留学。

“您有一份来自DHL的很重要的包裹需要签收,请按X键为您接通人工服务……”“你在国内犯了重大的罪过(可能是信息被人冒用),现在我们会要求XX地区警察协助将你引渡回国接受调查……”类似这样的电话,相信不少海外留学的同学都接到过。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相较于国内,以留学生为目标的电信诈骗同样猖獗,花样翻新,也更有针对 性。

2019年4月,一名在英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被骗3.9万元。不法分子冒充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恐吓受害者卷入了一起跨国洗钱案,因受害者曾有私下换汇的经历,被不法分子恐吓成功。

2019年1月,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某中国学生遭“虚拟绑架”式电信诈骗并长时间失联,“绑匪”向其父母索要70万美元赎金,之后当事人被警方在酒店内找到,平安无 事。

2019年5月,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女留学生接到冒充该国税务局的电话,对方称其因未交税款将被罚款。因该学生的确有打工、代购未交税的情况,且当时正值期末繁忙时期,在骗子的步步诱骗紧逼之下最终向其汇款5000澳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海外中国公民受骗案件已有数百起,涉及几十个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2021年6月以来,教育部平安留学微信公众号共发布24期安全通报(截至6月18日),其中,关于电信诈骗的安全问题占近1/3。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花样翻新

海外电信诈骗,是指针对海外中国公民,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国际刑警组织、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及受骗人亲人、朋友等身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微信、网络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圈套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诱导、诈骗、恐吓,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以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达到欺骗钱财的目的。

梳理近些年这些关于电信诈骗的安全问题可发现,针对海外留学生的电信诈骗的骗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并且“蹭热点”。

有的犯罪分子假冒使领馆,通过告知当事人有重要包裹需签收、证照出现问题或被盗用、没有上报健康情况需下载第三方软件进行操作,或是声称要对学生海外账户进行财产审查;有的冒充公检法,通知接电人因其涉嫌信用卡诈骗、洗钱等卷入国际重大刑事案件,已被公安机关通缉,并通过社交软件发送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等文件,诱骗威胁受害人汇款配合公安调查或需冻结账户。

另外,还有的不法分子使用虚拟绑架的手段,以“案情保密”和“维护家人安全”等原因,恐吓、操控受害人暂时外出躲避并切断其与亲友的一切联系,转而致电受害人家属,谎称受害人被绑架索要赎金。

近些年“杀猪盘”类诈骗案件也频繁发生。这是一种交友理财类诈骗,骗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受害人交友、网恋,以甜言蜜语、献殷勤等方式取得受害人的好感和信任后,再推荐所谓的“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网络投资平台,致使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下注。

更有甚者,利用公众对疫情的关注,通过伪造外交部热线、世界卫生组织、疾控防疫中心等官方机构网站,以电话、邮件等形式,谎称当事人涉新冠肺炎相关事件、需配合警方追踪新冠肺炎患者行踪等,非法获取当事人个人信息或骗取钱财。

近年来,还有报道指出,部分电信诈骗团伙利用一些旅外中国留学生打工兼职心切、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以高薪报酬方式蒙骗其参与电信诈骗中的信用卡盗刷、银行取钱、送货等环节,导致留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电信诈骗的参与者。

其实,当我们以局外人视角进行冷静思考时,都可以一眼识破这些拙劣的骗术,尤其是“通过社交软件发送保密文件”“花钱了事”这种事几乎不可能从警察口中说出。但是近年来,海外华人及留学生成为电信诈骗的首选人群,骗子能够屡屡得手,也并非没有原 因。

首先,骗子掌握了留学生身处海外、有时差,不便与国内警方核实、与家人商量这一客观条件,通过层层快速电话转接,在学生未有时间仔细思考时便已放下防备。其次,骗子通过修改电话号码、警员证、网站等信息,制造权威感,加以“站在学生立场”苦口婆心地劝说,让人放松警惕,落入圈套。另外,骗子还会制造信息孤岛,在获取足夠的信任之后对受害者制造压力,使其不敢与身边人分享自己被骗的情况也不愿报警。总而言之,不法分子利用海外留学生害怕影响身份、生活这种心态作为要挟,使得学生落入圈套,甚至在知道受骗后不敢报警求助。

该如何防范?

骗术虽常“变脸”,但若能稍加留心、冷静思考、仔细辨别,便不难发现诈骗者的话术漏洞百出,其核心就是利用被诈骗对象的焦虑情绪、惧怕心理实施诈骗活动。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了解骗术手段、筑牢防范意识非常重要。

针对此类危害留学生财产、精神的事件,不少中国驻外使领馆都发布了安全提醒。提醒中国公民不要轻信任何以使馆工作人员名义了解个人身份、财务信息、要求转账或汇款的电话;使领馆不会打电话通知中国公民涉案及相关问题文件、包裹等事宜,也不会在电话录音中称电话已转接至所谓国内公检法机关,更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进一步联系;留学生自身需树立正确理财观、恋爱观,警惕各类“一夜暴富”的理财陷阱,并且,切勿仅因为网上聊得来,就盲目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及时拨打使领馆领事保护电话,或拨打外交部领事保护与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进一步核实;如不幸上当受骗,要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

除了“不轻信、多查证”外,留学生出门在外,对于个人信息、隐私要严防死守。保护好护照、身份证、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不要向陌生人、机构等透露包括学校信息、家庭信息、财产信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对于常用的社交软件,不要用生日、姓名等简单易查的数字作为密码,以保障账号安全。

在网络聊天中,还要当心病毒。许多案例表明,受害者点开了包含木马程序的链接,导致社交软件账号被盗。不法分子除会通过学生本人的社交软件以借钱、帮转账等名义实施诈骗外,还会转而发送带木马的链接至此账号好友,盗取更多账号。所以留学生需特别注意,在收到未知链接时,勿盲目点开,即使是来自好友的链接,也要经过用其他联系方式与其核实后再打开,并定期修改社交账号密码、定期进行电脑病毒查杀,减少被盗号的可能。平时可以多关注社会及身边类似的诈骗案件,了解作案手段及应对方法,如遇到此类事件便可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生可以采用多种联系渠道,保持和家人的沟通。在账号疑似被盗时,可通过其他联络工具进行核实求证。另外可设置与家长沟通的暗语,只在关键时刻使用,这样在需核实是否是学生本人时,可以起到准确的鉴别作用。作为学生家长,在遇到联系不上学生的情况时,切忌慌乱中作出决断,可先联系其朋友及学校。建议学生将室友或同行朋友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定期给家里报平 安。

安全留学,是成功留学的先决条件。海外留学生应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并在海外留学过程中谨言慎行,做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以免成为海外电信诈骗的受害人或参与者。

猜你喜欢 变脸使领馆受害人 16国驻澳使领馆收到可疑包裹环球时报(2019-01-10)2019-01-10次新股的中报“变脸”齐鲁周刊(2017年32期)2017-08-18次新股的中报“变脸”齐鲁周刊(2017年32期)2017-08-18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分忧(2017年2期)2017-01-07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当代工人(2016年19期)2016-11-30我的老妈会“变脸”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6期)2016-11-14观课“变脸”:教师成长视野下的校本研修江苏教育(2014年10期)2014-07-23“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环球时报(2009-07-08)2009-07-08 相关热词搜索: 警钟长鸣 变脸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