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历史学课程的思政建设

顾乃武 魏国栋 洪猛

摘    要:与现实关联点多、与学生知识共鸣点丰富是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优势。不仅如此,新文科建设也为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采用历史比较、研究体验、教师讲授等方法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坚持“滴灌式”、双向互动、教师身教、结合实际等原则,使思政教育成为学生内在的主观需求,是提高历史学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历史学;新文科;思政;需求内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6-0087-03

新文科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部2020年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重点工作。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工作的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三全育人”的发展尤为紧要。隋唐是中國封建社会的繁盛时代,在二朝三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供展开思政教育的治乱兴衰之例颇多。挖掘所设“隋唐治乱兴衰三百年”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实现课程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对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一、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

历史学通过关心人类社会的变革,揭示人类社会渐向佳境的演进,将往昔和现实联系在一起[1]。新文科建设将大数据技术、跨学科研究融入历史学课程之中[2],为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历史类课程本身具有展开思政教育的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新文科建设改善了思政教育的环境

新文科建设是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定与必然趋势。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与基于大数据开发的课程资源,如慕课课程、共享资源、虚拟仿真实验等,为传统的历史学课程融入了更多的新教学素材,使课程形成突出的学术化、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相融相通。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使用的便捷化、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化、教学效果的数字可视化,也使传统课程的授课、考查手段获得较大的突破,是检查、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新文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历史学课程的思政教育环境。

(二)历史学课程中历史与现实关联点多

隋唐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代,但在这两个朝代的发展过程中,巨大的功业与巨大的失败几乎接踵而至,兴衰成败中蕴含着颇有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当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发展成就的国家,为整个人类文明、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隋唐历史人物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现实具有紧密的参比性,这是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很难具备的思想政治优势。类似历史学专业课程中相关的参比点,也是展开课程思政教育的优秀的教学案例。

(三)课程知识与学生知识共鸣点丰富

“艺术影视类历史作品”的历史内容虽然艺术化,但也是历史知识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各种隋唐影视作品传播媒体的丰富多彩,学生对隋唐史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常识性认知,并且对学习隋唐史课程具有较高的兴趣点,如隋末唐初的英雄人物、玄奘游天竺、武则天当政、狄仁杰治国、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等。对相关隋唐治乱史内容的讲授,易于与学生建立起认知的共鸣,使教师在传播正确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这就使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具有轻松“嫁接”、便于接受的特点,拥有其他课程受众难以比拟的教学认知基础。

最后,在大力发展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对于历史学这样传统的、与新技术接触较少的学科,利用新文科的思路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思政教育,既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又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抗击新冠病毒、“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活动中,高校历史学教师普遍展开线上教学活动,这证明这些教师是能够胜任新文科建设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历史学类课程思政的展开具有优秀的实施主体。这也是新文科背景下展开历史学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举例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以习近平思政教育思想为指导[3],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展开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是教育与教师必备的初心与使命。以开设的“隋唐治乱兴衰三百年”课程为本,精简几例挖掘出的思政教育案例。

(一)隋唐繁盛可与当代建设成就参比的教育因素

隋唐时期的繁盛具有阶段性和相对短暂的特点。隋朝存在37年,开皇之治19年。唐代289年,贞观之治约22年,开元盛世约28年。但繁盛更多的是量的变化而无质的变化,社会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口的增长。继盛世而至的乱世更使隋唐两代面临毁灭或致命地打击:隋朝在开皇之治后,炀帝横征暴敛,终至亡国。唐朝在贞观之治后,经历高宗一代,武周篡唐,唐朝实际覆亡。开元盛世14年之后,唐朝盛极而衰。

与隋唐“盛世”的短暂性不同,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约200美元达到约8 900美元。经济结构、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城乡居民生活持续进步、不断发展,每个5年计划都有一个长足的跃升,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超越古代的巨大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对学生展开爱国教育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开放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隋代与西域联系密切,促进了丝路贸易的繁荣。隋炀帝曾在张掖举行大规模商品交易会,并在洛阳“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烯绣,其营费巨亿万。……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撅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4],展现出盛世文化开放的姿态。

随着丝路政治、经贸、文化联系恢复与发展,中原地区的丝织品、纸张、瓷器通过丝路进入西域、中亚、欧洲等地,西亚、欧洲等地的马匹、金银珠宝等也流向中原地区。隋唐时期的丝路贸易使丝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为唐代盛世的到来及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它突出体现了开放的国际关系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畅议并付诸实施,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行动。

(三)盛世吏治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辅证

作为一代开国之君,隋文帝全面整顿、改革吏治,从根源上清除吏治腐败,同时精简机构,健全选官制度、严格选官标准,复行考课制度,严行法制,促进了隋代政治清明与经济繁荣[5]。贞观、开元之治也以整顿吏治为背景。为人民服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是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整顿干部制度、整顿党的作风是我党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基本手段,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繁荣的人事保障,历史成为辅证初心、使命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唐朝居安忘危对强军思想重要性的史鉴作用

府兵制是唐代开元以前重要的军事制度。府兵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域,是唐廷“居重驭轻”的重要力量。开元末期,内地重文销兵:“府兵内铲,边兵外作,戎臣兵伍,湍奔矢往,内无一人。”[6]居安忘危,“修文教,废武备,销锋镝,以弱天下豪杰。”“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兄摈之不齿。惟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不复用,人至老不闻战声。”[7]安史之乱因此而生,外族乘隙,陷陇右,屠关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阐述了推进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部署,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军篇。唐朝居安忘危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危害论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的正确性。

(五)儒学教育弱化对立德树人思想重要性的反论

随着进士科重文辞风气的发展,唐代进士的经史教育渐趋偏废,“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8]。经史等正统价值观念在进士考试、学习过程中的弱化,对唐代社会政治的发展造成了极大消极影响[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及各种教育会议中,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与教育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唐代学校教育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弱化是从反面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理论重要性的优秀案例。

三、新文科背景下挖掘历史学课程思政内容的方法

在建设新文科的背景下,挖掘历史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展开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可坚持如下基本方法。

(一)历史与现实比较法

历史学课程内容深刻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与唯物主义历史观。教师在保证自身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前提下,通过发掘历史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对古今政治现象进行贯通性的比较,在历史的大视野中,以古论今,以今思古,“用事实说

话”“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完成思政教育,是新文科背景下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完成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方法。

(二)参与研究体验法

大数据资源是新文科发展的最重要的时代背景。历史专业課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术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大数据对诸多论题展开多层面的研究。如可以通过对“中华石刻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金石

库”中村落的检索,结合“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数字地图,考察唐代村落的发展及其与朝代治乱兴衰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实用性”“实学性”研究,使学生了解我国现存的唐代千年古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

(三)教师引导发现法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可根据相关的思政知识点,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是一般高校课程中较为常见的思政教育方式。如教师在讲授隋唐盛世的发展特点时,可通过揭示隋唐盛世发展的局限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特点及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讲授法发掘其中的思政教育的新意。以讲授法进行思政教育的手段虽然简捷,但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展开历史学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最好方法。

(四)跨学科解读史事法

跨学科展开教学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特点。在隋唐治乱兴衰课程的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跨学科的方法对隋唐治乱兴衰展开讨论,可以深入发掘课程的思政教育素材。如在相关的社会经济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与人口学的对接,统计隋唐特定地域人群的年寿,对比治世年寿与乱世年寿的差异,并与当代中国人均年寿相比较,分析当代中国在国计民生方面的巨大进步,为学生对新中国发展的地位划定坐标,从而使其形成强烈的国家与时代自豪感。

当然,思政教育的方法不仅只有这几个方面。这些方法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同样需要综合利用其他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思政教育效果。如讲授法与讨论法、研究法相结合,实际操作与研究法相结合,都能取得较单一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功用。同时,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思政作业、测验,渗透思政理念,强化学生与思政理论的“接触”,也是新文科背景下历史类课程展开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四、新文科背景下完成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的

基本原则

历史学专业与思政教育具有的天然的密切联系,使历史学专业课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优越性、便捷性课程思政教育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滴灌式”的教育原则

思想政治观念是需要灌输来完成的,但并不是每种形式的灌输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思想客观、科学地反映着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将历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自然地融合为一体。发掘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思想的内涵,“滴灌”式地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思政理念,应是新文科背景下完成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二)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

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应同样遵循这一教学原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较多,课堂讨论就是常见的双向互动、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各种线上学习平台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是课程新文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又是促进课堂双向互动、建立课堂新秩序的手段。如通过雨课堂设置对课程思政知识点测验,及时反馈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极大地提高课程思政的良性互动度。

(三)教师树立自身典范的原则

教师本身既是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率与引领者。教师恪守教学规章制度,认真、负责、规范、优良的教学风貌,对古今史事中的思政内含的科学把握与正确解读,深厚的教学与学术素养,对学生的尊重、正常的人际关系理念,对学校的关爱、家国情怀的表达,都是对学生进行“榜样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师塑造自身优秀的思政典范是展开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政活动属于意识形态及人格塑造的活动,是教学活动与学生品格发展密切结合的活动,是对学生的现实人生的终极关怀。个人意识形态的塑造和健康健全的人格培养都要求历史学课程思政教育要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需要中发现思政内容、到实际需要中去展开思政教育,力避脱离实际的、空洞的、形式化的说教。因此,教师要突出国内国际政治中的思政内涵,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思政素材展开思政教育,形成“思政教育就在我身边”“我用思政观历史”“思政为我”“思政使我更美好”的心灵体验,这是将思政教育提升为学生内需的基本原则。

以上几点原则既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相互支撑,构成既复杂又简单,以解决学生现实思想困惑为指向,塑造学生人生品格的思政教育体系。特别是滴灌式教育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在较大程度上打破了思政教育的僵化形式,形成“我”为发展而思政的思政教育格局,化外在的、被动的、强制式的思政教育为学生主動的、内在的发展需要,是历史学专业展开课程思政的两大根本原则。

五、结语

新文科建设为历史学专业思政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利用建设新文科的手段、思路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展开思政教育,深入挖掘历史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含,采用古今历史比较、实际研究体验、教师讲授引导等方法发掘思政教育内容,坚持“滴灌式”、双向互动、密切联系实际等思政教育原则,化外在的、被动的、强制性的思政教育为主动的、内需性的思政教育,是提高历史学专业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斯坦福.历史研究导论[M].刘世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4.

[2]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

[4][唐]魏征,魏徵,令狐德棻,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831.

[5]乔延寿,赵云旗.论隋文帝时期的吏治与廉政[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6][唐]杜牧.樊川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90.

[7][宋]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539-1540.

[8][五代]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30.

[9]顾乃武,刘嫦茹.试论唐代进士科的流弊及其消极影响[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新文科历史学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年11期)2020-12-07“新文科”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指向出版广角(2020年16期)2020-09-12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路径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0年3期)2020-04-17新形势下新文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初探商讯·公司金融(2019年14期)2019-10-21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成人教育中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知识文库(2018年6期)2018-05-14论历史地理学在历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历史学的价值与作用分析魅力中国(2017年34期)2017-09-11 相关热词搜索: 历史学 课程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