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初会》之红楼启蒙教学实践

冯爱珺

摘 要:宝黛初会是《红楼梦》中两个最主要人物出场的重头戏。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找准解读要点、渲染课堂气氛、再现人物心理、解析互见之美、揭示悲剧伏笔、深度理解文本、深化情感体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宝黛初会 木石前盟 摔玉

“基于核心素养‘红楼启蒙课程实践研究”【批准号:TJZX-19133】,是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2019年度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一项专项科研课题。课题研究下的宝黛初会是《林黛玉进贾府》的重头戏,也是“木石前盟”的萌芽篇。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宝黛初会”?如何理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心理特征?如何解读“木石前盟”的悲剧性?本文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 找准解读要点,增强理解能力

宝黛初会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精彩片段,也是“木石前盟”的萌芽篇。文本描写了宝玉出场、黛玉眼中的宝玉、《西江月》冷眼讽评、宝玉眼中的黛玉及问学、送字、摔玉等环节。教学时采取整体性阅读原则,引导学生慢慢品读,通过宝黛初会时的所见、所思、所想、所说,找准解读要点,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审其思,探究宝黛初会缘何都有似曾相识之感?为什么相同的感觉却有不同的神情?当内敛的黛玉遇到外向的宝玉,他们彼此的第一印象分别是什么?黛玉在宝玉出场之前对宝玉的印象如何?黛玉见到宝玉时是怎样的神情?有何心理活动?《西江月》二评宝玉体现了什么?宝玉见到黛玉的瞬间又是什么反应?宝玉眼中的黛玉是怎样的形象?宝黛初会,缘何不写黛玉的服饰?问学、送字表现了宝玉怎样的心理?“摔玉”事件预示了什么?课贵有问,问则思,思则得,得则行,行则成。通过多种形式以点带面,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宝黛之间纯洁的爱情,初步探究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 欣赏越剧片段,渲染课堂气氛

为渲染课堂气氛,教学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导入课题,热情质朴的歌声创设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情境,使学生很快走进宝黛玉世界,并通过唱词归纳,宝玉眼中的黛玉和黛玉眼中的宝玉分别有什么特点?黛玉未见宝玉时,对宝玉的印象只道是一个行为偏僻、性情乖张、半疯半傻的“混世魔王”、“孽根祸胎”, “顽劣异常,极恶读书”,以致生出“倒不见那蠢物”的想法。却原来一见倾心,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角。”黛玉眼前这个朝气逢勃、顽劣活泼的富贵公子何等眉清目秀、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神态多情,与传说中大不一样,不但不是什么惫懒懵懂,反而让黛玉觉得那么眼熟亲切。而宝玉眼中的黛玉也同样“与众个别”,众人眼里的“身体面庞怯弱不胜”,在宝玉眼里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凤姐眼中的“标致”、“气派”,在宝玉眼里是“娇花照水”、“弱柳扶风”。黛玉之娇弱多病、风韵身形可睹,妩媚姿容、轻盈体态可掬,宛如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美人图。

3 视频旁白辅助,再现人物心理

多媒体视频能够生动再现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鲜明活泼,刺激其感官,瞬间领悟形象之意义,有效实现学生交互性学习过程。教学中为《红楼梦》电视剧宝黛初会视频设计人物心理旁白配音,生动再现事件,有效实现学生交互性学习过程。如宝玉出场时黛玉心中的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黛玉初见宝玉后心下吃一大惊:“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初见黛玉后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在一“惊”一“笑”的倾心对视间,犹如电光火石,震撼了彼此的灵魂,确认过眼神,遇到了理想中的人物。教学中抓住一“惊”一“笑”两个神态细节,体会宝黛初会时的心理,引导学生听其言,观其貌,察其心,悟其情。为更好地感受人物性格与心理,教学中还尝试把宝黛初见时的第一反应换过来体验:宝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黛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哥哥我曾见过的!”揣摩惊与笑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心理特征。

4 宝黛互见之美,木石前盟之悲

宝黛初会是《红楼梦》两个最主要人物出场的重头戏。瞬间的相会,已为宝黛的命运结局拘定于心领神会的短暂一会。人生最美如初见,宝黛互见,心存默契,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为有了爱情,宝玉眼中的黛玉,不仅是鹤立鸡群的神仙妹妹,更是迷蒙的烟霞、水畔的桃花、风中的柔柳、心有七窍的比干、使鱼儿沉到水底的西施。黛玉超凡脱俗的神韵美、气质美只有宝玉能够注意到,黛玉的美,只有在宝玉的眼中才能尽情绽放。黛玉眼中的宝玉,装束齐整,英俊多情,似曾相识,心有灵犀。宝玉的美,也只有黛玉才能够欣赏。宝黛互见之美,美在一见钟情,顿成倾心知己。

宝黛初会的熟悉感,源于“木石前盟”: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木石前盟”固然唯美,却注定以失败收场:黛玉初进贾府,引来的却是舅母“不要睬他”、“别睬他”、“只休信他”的提醒与警告;“摔玉”事件更是印证了王夫人的“最不放心”,为“木石前盟”的爱情悲剧定下了基调,使得宝黛爱情悲歌成为永恒绝响。试想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功名不成万事哀、娶妻首为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世俗重望的封建社会,这样一对幼男弱女在这个等级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取自由,其命运不卜可知,“木石前盟”终以悲剧收场!

5 编排演课本剧,深度理解文本

课本剧是在对文本深度理解和高度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以对话、动作表演、服装道具等真实再现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为激发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的持久兴趣,第二课时,我组织学生编排演“宝黛初会”课本剧。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模拟,带动学生突破文本认识的盲点,找准文本改编的补白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贾母、宝玉和黛玉的认识和理解,使文本得到准确的诠释和合理的拓展。孩子们为演好课本剧《宝黛初会》,反复研读文本内容、努力揣摩人物形象、深入推敲角色细节。我将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安排主持、编剧、导演、旁白各两名,演员若干。引导学生着重刻画黛玉的害羞神态、初见宝玉时“吃一大惊”的神情;宝玉凝神细看黛玉时的含情之目、得知黛玉没有玉“登时发起狂来”的痴狂状态;贾母的慈祥、和蔼可亲、在宝玉“摔玉”后骂宝玉、哄宝玉的动作细节等。通过课本剧的编排演,促进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激发其二度创作热情、增强其文本理解能力、培养其语言记忆能力、发挥其文字运用能力、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展示其登臺表演能力,全面推进红楼启蒙教育。

6 《枉凝眉》悲情唱,深化情感体验

宝黛初会,二人互相用超越世俗的目光把欣赏送达彼此的心灵。然而他们的心灵之桥,缺乏坚实的现实根基,美如彩虹,却转瞬即逝。他们的精神之约,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世外仙姝的林妹妹,在世俗的框架下,只能落得个心事终虚化的悲剧结局。宝黛爱情的无奈、宝黛悲剧的悲歌,在宝黛初会的惊鸿一瞥中已经暗暗奏响。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尾,师生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声韵凄惋的《枉凝眉》歌声中,用悲凉的歌喉,唱出一曲哀艳凄美的爱情挽歌,吟出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诠释出宝黛爱情的悲美。演唱时词曲的完美融合,优美抒情的文字、哀怨悲凉的情绪,给人以委婉动人,声泪泣下的感觉。学生情感投入,如泣如诉地唱出对宝黛爱情的同情、对“木石前盟”的哀叹,抒发无限的忧伤与无奈,将悲伤与哀怨的感情集中爆发,学生的情感由此得到共鸣与释放,将最美的瞬间升华。

参考文献:

[1] 陈文.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乐教"思想[J]. 学语文, 2020(1):37-38.

[2] 戴健."宝黛初会"所隐"木石前盟"之悲[J]. 古典文学知识, 2019 (5):
64-72.

[3] 陈珈.黛眼轻掀悲剧幕[J]. 学苑教育, 2018 (13):26.

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小学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相关热词搜索: 启蒙 红楼 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