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红马甲,自己就是战士”

南方周末记者 刘伟 徐寅 南方周末实习生 谭海燕 裴雨莉

2021年6月5日,华南碧桂园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并在通道中专设志愿服务者,全力帮扶行动不便者到达核酸检测现场。

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1年6月,碧桂园已在全国组建633个党支部,其中博士党员835名,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83%。

“红马甲(党员先锋队服装)一出来大家就安心了,它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王什桂回忆,“穿上红马甲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战士,像去战场打仗一样,感到很光荣。”

潘定国有几个“没想到”:没想到作为民企,党员比例这么高;
没想到基层党组织这么密集;
更没想到党员能切实做这么多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实事。

“其始也简,其毕也巨。伟大的事业,往往都孕育在寻常之中。”

2021年5月13日,在碧桂园2021年二季度集团高管会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上,2000人齐聚一堂,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金一南的一次党史教育。

碧桂园的党员干部,近年来热衷学习党史。这次讲座,是他们2021年来组织生活的一个片段。

党员活动也备受年轻群体的欢迎和认同,成为近些年党建工作的一个趋势。这其中,不乏来自非公企业的劳动者。不少非公企业积极成立党组织,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不仅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推动了企业自身发展,还让组织成为党员群众“温暖的家”。

工友有诉求,支部便竭力解决;
社区需要防疫,党员便上前线;
帮扶对象有困难,党组织便设法对接。采访中,多位来自碧桂园的普通基层党员,都谈到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基层党建结合的方方面面。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非公有制企业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问题。作为一家拥有20万名员工的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一直高度重视党建工作。1995年,碧桂园成立第一个党支部;
2007年,集团成立党委。近年来,基层党组织的数量也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6月,碧桂园已在全国组建633个党支部,其中博士党员835名,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83%。

把党旗插在建筑工地上

作为一名“工地党员”,曹磊深切体会到,建筑工地上的流动党员比例高,一些小项目的建设周期只有2-3年,接着便紧锣密鼓投入到下一个项目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何加强工地党建,让党支部真正发挥作用,非常考验党支部的能力。

“工地人员流动性大,党组织关系往往来不及转移就调去其他地方了。”曹磊是碧桂园旗下广东腾越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越)碧悦广场项目工地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组织工地上的大小党建活动。他说,工地高峰时有一千多人,许多人干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就转移工地,且不说转接党组织关系,有时连统计这部分人的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都来不及。换言之,工地党支部这个“家”的成员并不太固定。

其次,工友普遍年龄偏大,面临着年龄断层、老龄化严重的现象。腾越的建筑工人队伍里,60后与70后占到80%以上,而90后占比不到10%。吸纳、培养发展青年党员,也是一大难题。

这些境况曾让曹磊颇费脑筋:流动容易,留住难。工地是筑起碧桂园高楼的根基,如何让“红色引领”真正走到最基层,考验着一线的党支部。

边尝试,边总结,这是碧桂园基层党支部的经验。曹磊所在的项目工地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是集团的第一批工地党支部。“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做,后来发现要接地气,于是我们坐下来听工友的诉求,打造了文化展馆,我们有休息区,给工友提供了书吧等等。”曹磊介绍,在基层做党组织工作,一定要“接地气”,真正解决切实需求。

久在一线基层摸爬滚打,曹磊明白建筑工人们的不易。“以前工人们下班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找工友打打牌、喝喝酒,娱乐消遣一下,以此来缓解工作一天的疲惫。”他说,虽然分散性强、流动率高,但是工友们也有极强的精神需求和归属感。那么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满足他们的这项基本需求。

“工友们喜欢找我们聊天,一聊就会聊很久,因为一谈到党和国家,大家都是激情澎湃,满怀感激。”曹磊说,“我们党支部也会把碧桂园爱党爱国家企业文化宣传到工地的每一个角落里。”

不光是倾听,更重要是实干。

针对广东夏天天气炎热、工人容易中暑的问题,工地党支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为工人煮绿豆汤,由党员志愿者亲自送到工人手中。这些看似细微的关爱正是体现了工地党支部与工人的感情。

针对工友老龄化、背井离乡的特点,党支部也会组织针对性活动,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如开展“责任田”活动,1到2名工人认领一块责任田,休息时种菜,最后这些菜会被送到食堂。“上班的时候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钢筋混凝土,现在周末休息的时候种种菜,可以找回他们在老家的感觉。”已有二十多年党龄的党员、腾越建筑党委副书记邓培初说。

这正是腾越碧悦广场项目工地党支部探索出来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党建推进机制,以“工地党建”模式推进“标化工地”“绿色工地”“平安工地”创建,引领高质量工程建设。

这只是碧桂园工地党支部的一个缩影,2019年工地试点启动以来,碧桂园已在全国各地组建232个工地党支部,并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工地党建模式。

小区里的“定海神针”

2014年,王什桂来到碧桂园。她发现,在这里,党建工作意义非凡。

此前,她曾想过入党,却苦于所在的公司没有党支部。“在以前任职的公司,党员较少,总觉得党组织活动离我很遥远。”王什桂回忆。此外,她也不知道入党以后能够做什么。

在碧桂园这些年,她看到同事参与公司扶贫工作、给乡村孩子捐赠书籍、邀请老师去村子里上课……王什桂是个热心肠,也想利用业余时间奉献余热。询问下来发现,这些皆为党支部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由此,她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公司的党员“三培养”制度——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集团高管——更是激励着她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2018年10月,一听说公司要发展一批党员,王什桂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9年6月,身为一名物业经理的王什桂接到通知,集团将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的天麓山小区,建立东莞市第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随后,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她为党支部书记,在处理小区日常物业工作的同时,她还承担起了小区的党建工作。

恰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在最严峻时,王什桂组织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协助社区防控疫情。先锋队为一万多名业主逐一登记制作“临时通行证”,对进出小区的每一辆车、每一个人进行测温、查粤康码。

此外,他们还跟着疾控人员上门随访,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业主每天测温、记录,查看有无异常情况。对于居家隔离不能出门的业主,更是从买菜到倒垃圾,进行全方位的照顾。

“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总要有人站出来,红马甲(党员先锋队的服装)一出来大家就安心了,它就像定海神针一样,让大家安心不少。”王什桂回忆,“穿上红马甲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战士,像去战场打仗一样,感到很光荣。”

碧桂园服务集团党委书记夏晓楠谈道:“其实每个党员一旦把党徽佩戴在自己身上,或者身穿红马甲时,心里都是挺自豪的。”

如今,王什桂当上党支部书记将近两年,她和她所在的天麓山社区,都经历了不少变化:

一开始,业主们并不理解党支部对社区有何意义。但很快,王什桂组织的支部活动、开设的社区图书馆,都成为业主们办公、休闲的好去处。在组织活动中,业主们也开始逐渐找王什桂谈心、交流。

目前,天麓山社区党支部一共有10名在册党员,其中物业集团6名,业主党员4名。“之前是2名业主党员,现在又多了2名,越来越多人加入我们,我挺开心的。”王什桂说。

近年来,碧桂园集团积极推进社区物业党建工作,把党的支部建在社区物业上,通过红色物业建设助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通过社企共建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并在探索中形成物业党建标准。目前,已在126个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区物业建立党支部。

更广阔的扶贫工作

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体现在更广阔的领域里。

2018年5月,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立,随即在全国9省14个县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河北省平山县、江西省兴国县等14个贫困县,陆续与碧桂园达成结对帮扶协议。

刘先英曾是兴国县埠头乡龙砂村的一名贫困户,两个儿子都患有智力障碍。2002年,刘先英正值壮年的老公意外身亡,给这个本就窘迫的家带来一次沉重打击。留意到刘先英特殊的家庭状况,当地政府一直将其归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定点给予帮扶。但刘先英多年来一直未真正脱贫。

2018年,碧桂园于兴国县的苗木基地在刘家不远处建成,基地经理周炎鸿在对周边村扶贫走访过程中,发现了刘先英一家的窘境,当即约请后者到基地上班。周炎鸿记得,上岗之初,刘先英话少、不善交流,和其他工友之间较难共处。

为了打开刘先英的心结,周炎鸿安排了几次会议,专门针对刘先英的状况动员基地职工加以协助和扶持。

每当农忙时期,碧桂园扶贫干部会主动到刘先英的家中,帮忙做粗重活,与她交流。慢慢地,比起刚来时,现在这位朴素农妇愁容渐少,笑声越发爽朗。在一些工友的眼里,刘先英变得更活跃、达观。

周炎鸿看来,刘先英最大的变化,在于她有了生活动力和脱贫目标。为了改善生活,刘先英在得知基地可免费出借树苗时,便开始在自家房前屋后搞起庭院经济。

像刘先英这样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转变的贫困户,在扶贫工作中并不少见,这也是碧桂园扶贫团队最希望看到的变化。

碧桂园集团党群社责部总监潘定国在3年来,一直关注农村脱贫与贫困户的变化。他提到,碧桂园在助力帮扶村脱贫攻坚过程中,选聘了140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协助碧桂园的扶贫项目部党支部。

而这些年里,碧桂园扶贫工作队与190个贫困村结对共建,协助帮扶村建设党建阵地,为帮扶村党员、村民提供活动、学习好去处。开展扶贫研学游,推出广东英德、江西兴国等14条扶贫旅游线路,让帮扶群众吃上“旅游饭”。

在村子里,潘定国也会像王什桂、曹磊一样,穿着碧桂园给党员准备的红马甲。每当村民看见他,会向他提出自己的困难。“比如村庄如何规划设计,鸡蛋找不到销路,冬瓜怎么卖上价钱。”每到这时,他总会想办法帮村民解决。“我们发现,最重要的是通过我这个党员身份,真正改变他们‘等靠要的思想。”

将党建与经营发展相结合

近些年来,碧桂园基层党组织快速发展。像王什桂、曹磊、潘定国这样的基层党员,都在各自岗位上找到更高的人生价值。截至2021年6月,碧桂园共有党组织633个,其中二级党委20个,党总支部14个,党支部599个,党员近三万名。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就入党、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潘定国谈到了自己入职碧桂园三年多来的几个“没想到”:没想到作为民企,党员比例这么高;
没想到基层党组织这么密集;
更没想到党员能切实做这么多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实事。

碧桂园集团党委委员、党群社责部总经理徐舒扬在采访中谈到,近些年,大家都踊跃向党组织靠拢。“对非公党建来说,党建工作更多靠自觉,如何做党建、党建工作如何开展,与本身企业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

目前,碧桂园集团的党建思路,是以“党建+”为工作思路,把党建与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员工关怀、人才培养等方面结合起来。此外,“工地党建”“社区党建”和“乡村党建”,都成为碧桂园的特色项目。

以工地党建为例,曹磊所在的广东腾越,目前下设149个党组织,有党员九百多人,入党积极分子两百多人。进城务工人员里,也有入党积极分子八十多人。在碧悦广场项目工地党支部里,党组织建设工作覆盖到15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

由党建带动整个工作环境的变化,在员工看来也是显而易见的。

潘定国和王什桂都发现,越来越多优秀的同事正在走进党员队伍中。“与他们为伍,也是我自己的幸运。”潘定国说。

这也是集团党委希望看到的效果:通过党建、巩固党的基层基础。工地也好、社区也好、乡村也好,不同的载体中,希望能够影响更多人。让更多人听到党的声音。

“爱党爱国家是碧桂园的企业文化,碧桂园人要为社会进步而奋斗。”这是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对全体员工的要求,这也是碧桂园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碧桂园工友工地 波比的小工地小太阳画报(2020年8期)2020-10-15执着诗潮(2019年11期)2019-11-23思维游戏阅读(低年级)(2019年12期)2019-02-02碧桂园:未来的“建筑工人”将是写代码的博士中外管理(2018年10期)2018-11-19碧桂园的“过人”之处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8年1期)2018-03-07春·工友当代工人·精品C(2017年2期)2017-05-15碧桂园大肆举债撑大销售规模 物业公司分拆上市计划已上报投资者报(2016年33期)2016-09-30碧桂园大肆举债撑大销售规模 物业公司分拆上市计划已上报投资者报(2016年33期)2016-09-30工地上的女人们决策探索(2014年19期)2014-10-28读《碧桂园,哭了》,有感新领军(2009年6期)2009-07-02 相关热词搜索: 穿上 战士 红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