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历史文化遗迹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历史文化遗迹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尤溪县

 调查人:

  一、调查导语

  尤溪,自然环境优美,风物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悠久丰厚。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年)建县,迄今已逾千年。691 处文物点分布在尤溪的青山秀水间,内容涉及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犹如颗颗明珠点缀在尤溪 3463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尤溪,是一个多元文化集合地,建筑文化、理学文化、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别具一格。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革命旧址 10 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 处,中国传统村落 5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县级文物保单位 42 处,成为福建省第一个申报成功的“千年古县”。

 二、调查课题

  探究尤溪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调查方法

 1、 通过去县图书馆的县志调查。

  2、 通过网上有关论文及文献整理

 3、 通过长辈了解

 4、 通过问卷调查笔录了解

 四、调查报告情况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西北麓,东南界邻闽江,为多丘陵山地。境内的尤溪、青印溪、华兰溪、后亭溪等 34 条河流,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不同时期的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多次的文物普查,发现全境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80 余处,古窑址 5 处,矿冶遗址 10 余处,摩崖石刻 3 处。几千年来,尤溪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文明,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遗迹和遗物。

  福建的新石器时代属晚期时代,大约在 6000 多年前至公元前 2000 年左右。磨制石器、制陶技术和纺织的出现,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尤溪县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遗址有洋中镇后楼村水尾墩遗址、新阳镇的虎路仑遗址、西城镇文峰村高树兜遗址等。

  重点详介,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遗址,我称其“历史的璀璨,尤溪长河的摇篮”。

 (1)水尾墩遗址:位于洋中镇后楼村东南约 1 公里,为青铜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发现,遗址面积约 1 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 0.5——0.6 米。采集有石锛、石斧

 及大量的印纹灰硬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陶片纹饰有云雷纹、回纹、叶脉纹、篮纹、细绳纹、曲折纹等。可辨器形有罐、豆、釜等。

  (2)

 高树兜遗址:位于西城镇文峰村西南约 400 米,为青铜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发现,遗址面积约 2300 平方米,遗物零星散布。采集有砺石、陶支座及印纹灰硬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陶片纹饰有席纹、曲折纹、网纹,可辨器形有罐、釜等。

 (3)

 虎路仑遗址:位于新阳镇夏阳村西约 1 公里,青铜时代,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发现,遗址面积约 1400 平方米。局部断面有陶片和成堆木炭暴露。采集有少量石镞、石锛和印纹灰硬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陶片纹饰有凹点纹、方格纹、席纹等。可辨器形有釜、罐等。

 尤溪馆藏文物录入成果总共有 1089 件,其中代表性有宋绿釉敛口扁鼓腹盖罐、宋连体陶俑、元青釉葫芦瓶。尤溪县的古墓葬富有地方特色,名人墓葬虽然不多,但是,宋代壁画墓竟达 17 座之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福建之最,南方少有”,而壁画墓则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地下敦煌”。

  例如,宋代壁画墓 : “中国南方地下敦煌”1、坪寨壁画墓群 2、城关公山壁画墓 3、潘山壁画墓 4、麻洋壁画墓 6、梅仙彭坑村壁画墓 7、城关埔头北宋纪年壁画墓 8、水口电站淹没区雍口壁画墓群 9、新阳镇文山双室壁画墓。此冠之绝,无一不是!

 此外,城关埔头南宋知高州赵希参砖雕造像双室墓亦为著名。如:1、五代镇闽将军卢母郑氏墓 2、宋张秉义与陈安人合葬墓 3、明兵部武选司主事田濡墓 4、明进士、中宪大夫田顼墓 5、明监察御史凌辉墓 6、明赖必缙父母造像墓 7 明江苏吴江少尹田一化墓 8、明弘治官仓大使张佛先墓 9、清奉政大夫严润生墓。众彩博闻,亦不甚妙绝!

 浏览了历史古墓遗迹,畅通了心神,接下来就不得不夸一夸尤溪县制陶工艺源远流长也是出了名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商周时期就有制陶工艺出现。主要器形有缸、甄、盆、罐、釜、豆、簋、碗、瓮、鼎等。装饰纹饰有席纹、方格纹、菱回纹、绳纹、刻划纹、弦纹、蓝纹、曲折纹、云雷纹、附加堆纹、带黑底纹、素面纹、凹点纹、条纹、栅篱纹、编织纹等。华光溢彩,夺人眼球!

 额外,在尤溪这片土地上盛产茶籽,民间压榨茶籽油历史悠久。榨油的机械主要是一根榨木,另有一根撞木,用以撞击榨油。榨油时,将茶籽晒干碾碎后蒸熟,取出用稻草包裹成一块块的茶饼,饼外圏铁箍。包裹时趁热疾速裹好,出油才多。现在,这种土法榨油工艺逐渐被现代的气压榨油工艺所取代。所谓与时俱进吧。

 要说“酒”的历史。民间酿酒尤溪在唐代就有采用民间传统工艺酿酒的作坊。宋代以来,酿造业逐步发展。民国时期,私营酿造已有相当规模。而农家自酿糯米红酒更为普遍,几乎

 家家户户都可自酿。传统酿酒主要是酿制以糯米为原料的红酒,尤溪人因其酒色呈暗红色称之为红酒。其味色醇厚,香浓润舌,酒客茶饭必备佳酿!

  心灵手巧的尤溪人,可不单单只会酿酒哦。剪纸也盛行于尤溪,流行于尤溪,可以说剪纸是尤溪文化时尚的一个配角。尤溪民间剪纸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窗花,一种是祭品、礼品的饰花。窗花的图案十分丰富,有十二生肖、有龙凤呈祥、有鸳鸯比翼、有鹊报喜讯、有麒麟呈祥、有梅花迎春、有富贵有余、有多子多福、有祥花瑞草、有如意双喜等等。祭品、礼品的饰花多为二方连的简易图案有插在鸡喙的、有蒙在鸡背的(梅仙地区俗称为“鸡角袄”,即公鸡袄)、有围在鸡脚的、有压在粿块、面条等祭品上的。窗花剪纸多流行在新桥、团结一带。心如玲珑,巧手工匠造的一手妙活!

 从传统角度来考察,尤溪人的“编之用”也可以囊括几个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尤溪的传统编织有竹编、草编、棕编等工艺。就有我向大家它们各自的制作应用。所谓“一能手巧,多方运用”恰是这个道理。

 诸如:竹编

  简易的竹编制品有土箕、菜篮、笊篱、泥鳅篓、鸡笼、火笼、灯笼、谷围、笆斗、苈、筐、晒谷篷、门帘等。较精细的竹编制品有箩、簸箕、筛、笠、盛篮(礼品担用)、凉席、菜罩。竹编外的竹制品,还有竹床、竹椅、竹几、菜罩、鼎筅、竹帚、竹筷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竹篾编的篾索、火把等。

 诸如:草编

  民间草编制品有席草编的草席和稻杆编的草荐、草鞋。草席以夏阳(今新阳镇内)草席、苏峰(今中仙乡内)“苏畬席”、善邻(今中仙乡内)“溪坪席”及梅仙坪寨席,最为出名。

 诸如:棕编

  棕编制品主要是棕衣、棕床、棕荐和棕绳(棕索)。编织棕衣的手艺是明代由浙江传入的。棕衣是农民上山下田劳作时的防雨工具,以棕片编织而成,有棕衣和棕袄两种。

 诸如:藤编 尤溪的藤编有藤椅、腾箱、藤床。藤制品经久耐用,尤以管前的称佳。

 勤劳的尤溪人还有着独特的文化节日,叫人目不暇接,常见的我在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番。

 立春节:立春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家家户户都鸣炮放烟花,称“接春”,迎接“春神”到来。

  过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各家,早餐煮九米粥,称“穷九”,晚餐有丰盛的鸡鸭鱼肉等酒菜,叫“做富”,预示先穷后富。九米粥,是用灿米、粳米、糯米、花生、豆类、红枣、杏仁、糖等九种混合煮成。农村人家还有分送九米粥给出嫁女儿或左右邻里,或任熟

 人来家品尝九米粥的习俗。

  采青节: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农村人家有食“艾粿”习俗。是用采集的艾草嫩叶煮熟捣成泥,拌入粳米舂成艾粿。颜色青绿,风味鲜美,清香扑鼻。食艾粿,以祛邪气。

 立夏节:立夏这天,农家有食用“夏粿”习俗。是以米粿为皮,竹笋为馅,包成半月形,称“夏粿”。城里人称其“粿夹”。有的还用红糟煮小竹笋、猪肉等为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俗称“七月半”,也有叫“鬼节”。有的乡村因习俗不同,这个节日定在初一、初七、十一、十二或十四日,但都是举行祭拜祖先活动。

 扫墓节: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农村各族都必选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扫祖墓。扫墓结束,就地摆开酒席,食用祭祖的米粿、猪肉、鸭肉和酒菜。有的把祭品带回家办酒席。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团圆节。出嫁女要给娘家父母兄弟送中秋礼饼,以示团圆。这天,各户家人团聚,晚上吃月饼赏明月,欢度团圆之夜。

 立冬节:这天,农户人家舂糯米,食糍粑,或舂粳米,食白粿,以庆粮食收成。有的还吃草根汤,滋补身体,湿热御寒。

 冬至节:这天早餐,各家有煮小团丸为食的习俗。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团丸,称“小糍子”。以示子孙满堂。节日孕育福音,望子成龙金凤凰!

 尤溪县民间艺术资源异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就民间美术、民间歌舞、民间小戏、民间曲艺、民间游艺等门类而言,就有百余种。这些艺术资源蕴藏于民间社会,扎根在群众生活之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奠定了尤溪县群众文化坚实的社会基础。

 主要的民间特色文化种类有:

 一、民间山歌

  尤溪山歌,每句七个字,每唱两句则停顿转韵,句式结构与北方民间曲艺数来宝大致相似。不同的是数来宝以牛排、竹板演唱,尤溪山歌则以固定的曲谱音律演唱。曲谱只简短两句、朴实无华,演唱时根据唱词长短连续反复,有易唱、易懂、易记的特点。千百年来,尤溪山歌就植根于本乡本土,在民众口中广泛流传,有“尤溪山多歌亦多,开口一唱几米箩”之称。主要分布在城关、梅仙、坂面等地,梅仙源湖是我县山歌演唱活动较为活跃的地方。他们的演唱还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过。

  二、民间戏剧

 流入我县最早的剧种当为大腔戏,它与民间祭祖等民俗活动有关,以后演化为农民自娱自乐的文艺形式。逢年过节,村寨社火时,最为热闹。当地民谣:“正月立春竖竹杆,竹报家小保平安;初一初三饲堂边,搭台上演大腔班,初四开始看花灯,十二十五迎桥灯,福日全

 家上笋山,劈路养竹烤笋干。初九天公生日饮一番,初十走亲迎返乡。” 把演戏、民俗和农事生产结合在一起了。主要的活动地在梅仙的玉石村等地,此外,在尤溪县的新阳镇南芹村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一支民间小戏种“小腔戏”属皮黄腔戏的一个剧种。

 三、女子村嫂乐队 1996 年 7 月,尤溪县西滨镇村嫂乐队成立,这是我省第一支村嫂组成的乐队。1999 年西城镇成立了第二支村嫂乐队,她们曾代表三明地区参加福建省第二届铜管乐广埸行进比赛并获的好成绩。

 此外,每逢春节至农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自发举行舞龙、舞狮、伐龙舟等活动,尤以梅仙镇的板凳龙最具规模。这些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民间习俗、方言都有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和广泛的群众性。

 御览山水之丽景,跋川涉险始于足。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报告 遗迹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