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 就业正 倾向于扎根本土

 —— 回乡就业 渐成主流

  引言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近年来,我们看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亦不在少数,对于作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我们来说,更是越来越深有体会。

 在前几年,大学生就业区域大都集中在发达地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能去繁华发达的一线城市发展。无可否认一线城市可以为应届生提供更多机遇与挑战,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往大城市涌进,很自然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目前,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时做出了返乡就业的选择。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不少一线城市之外的二线城市,甚至是一些小乡小镇都发展的颇为迅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回乡就业也同样存在很大的机遇。更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愿意留在本地就业,特别在薪酬水平符合预期的情况下,“本土就业”渐成首选。

 这个寒假,我在我的家乡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就了解到有不少的大学生回乡就业,针对此现象,我也做了些相关的调查。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 6000,吃穿用 2500……”(引自《蜗居》)目前,不少大学生面对“蜗居”时代,在毕业时做出了返乡就业的选择。

 “与其留在京沪广蜗居蚁居,不如退居二线打拼出路。”春节刚过,在某省人才大集首场毕业生招聘会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 7 万余毕业生“挤爆”现场。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大学生放低“身价”,也放宽了地域选择。

 据观察,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往年相比,大有改观。今年寒假,正逢本地和外地的新一批准毕业生寻找实习、就业单位的时候,我从当地的电视新闻上和报刊网站上了解到,在我县刚刚举办的几场招聘会中,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将眼球瞄准了本地单位和企业。加之,现在很多都是独身子女,父母都希望子女留在近一点的地方工作,因此这也让很多毕业生准备回乡就业。

 从“非一线城市不去”到甘愿回乡回本土找工作,当下大学生的思想之所以转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大城市生活压力大

 许多年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飞速发展,用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有梦想、有斗志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经历十余载寒窗,挤破脑袋,奋力向前。终于,在

 十八九岁的时候,怀揣年轻的理想挤进一线城市上大学。梦想着毕业后成为城市白领的一员,拿到高薪,享受城市的繁华和热闹,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

  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磨练,以及千军万马的求职之路,他们终于有幸留下来。他们以为只要自己经过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在这个大城市获得一片天。他们以为这样就实现了梦想,并以此为荣。可是,工作数年后,城市的现实告诉他们,留下来不等于实现梦想。

 他们日复一日的挤公车,挤地铁,早出晚归,住在简陋的“蜗居”,为城市的繁荣做出重要的贡献。每月刚领工资就立刻成了“卡奴”、“房奴”、“车奴”、“衣奴”、“礼奴”等等,结果发现工资白领了。疲惫和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青春被城市划伤。他们慢慢感觉到自己与人群的游离,开始怀念小城市里的宁静和安逸。这时,他们发现幸福感和归属感是真正想要的梦。

 这是当下身处一线城市的白领们的生活现状。面对买房万元起步价、工作竞争压力大、空气环境恶劣,他们也感到了疲倦。在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下,他们其实并不幸福。没有社会优越感,更没有归属感,他们的身体状况也因压力过大而渐渐变差。据统计,76%的中国一线城市白领处亚健康状态,近六成处过度疲劳状态。

 2010 年春天,中国一线城市里暗涌一股“白领返乡潮”,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审视自己的处境,欲离开曾经梦想的一线城市,和“伪幸福”说再见。统计显示,中国一线城市,萌生离开念头的白领人士有近八成,具体比例为 76.2% 。

  见识了梦想都市的灯红酒绿,优越感淡去,伪幸福来袭。这群白领开始羡慕在乡发展的老同学。从前的老同学在二三线城市的家乡发展,有的已事业小成,有的已结婚生子,他们在亲友的陪伴下享受着平静的小幸福。而自己,挣扎在一线城市前路茫茫,整日仍为工作任务额而焦虑、担心。

 于是,在身心俱疲之时,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奔波在一线城市为生计奔波的同时,开始张望二三线城市的幸福和希望。

 在一份去年的网上投票中发现,有 50%的人选择去非一线城市找工作,而这一比例在 2009 年年末为 31%,2009 年年中为 24%。在一部分求职者眼中,一线城市代表着生存压力,竞争残酷,人际冷漠,环境污染,他们选择回归二线城市,享受二线城市相对较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此前在广州某网络公司工作的女生 yoyo 最近铁下心选择回离广州只有一百公里的肇庆工作生活。虽然此前希望在广州闯一下,但是现实问题总是难以解决:房价太贵,哪怕只是租房,每个月都要花掉近 1/3 的薪水,剩下的钱仅够温饱,更别谈“改善生活”了。在广州坚守两年之后她选择回老家肇庆。“同样是拿两千元左右的薪水,但这短短一百公里的距离,足以改变我的生活。”肇庆房价只有广州的一半,城市生活轻松,工作压力不大,每月薪水不仅有结余,而且心情更舒畅了。

 据悉,2010 年北京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21.9 万人,虽然目前就业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但因为毕业人数仍在攀升,就业仍然是一道难题。在大城市高生活成本和就业压力的逼迫下,不少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二线”城市或是回乡就业。

 我有个老家的亲戚,她曾在学校所在地杭州找到了一份工作,月工资 3000 左右。但她发现,自己和别人合租房子每月需要七八百元,伙食费、公交费每月需要一千元左右,加上其他的花费,工资根本不够花。如今,她回到家乡工作,一个月的工资虽然也只有三四千,但吃住在家里,生活成本大大降低。其实,仔细算下来,在家门口就业还是比较划算的。

  二、 家乡 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不少的中小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着,转眼几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几年,我的家乡陕西安康市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企业大幅度增加,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也越来越大。非公经济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方式灵活,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大大缓解了社会压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者从非公经济中寻得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就业难的社会矛盾。再说说我们县。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当地畜牧、蚕桑等传统产业,烤烟、蔬菜、茶叶、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迅猛发展,魔芋主导,多业增收的格局正在形成。

 新年伊始,重点项目建设捷报频传,总投资 4600 万元的厢子坝水电站竣工投产,总投资 1.7 亿元的龙板银水电站开工建设,总投资 3400 万元的金隆硅业二期技改工程正式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岚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城乡处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发展建设景象,以城乡一体化为主体,以生态旅游和循环工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程,正在全县加快推进。

 正因为有如此好的条件,才对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们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如今的家乡潜力无穷,发展的机会遍地都是,主要就看自己怎么把握,而且现在家乡的工资福利,公共设施,娱乐场也都越来越好的发展着。

 而且,随着我市企业的增加,企业用工量也大大增加,这为许多求职者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条件。相关单位的招聘工作在年初就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其中有卫生医疗部门、水利水电部门、教育单位、大小公办民办企业,总计有上千个职位。

 今年春节前期,我县也向各乡镇发了通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定于春节后在县城广场举行我县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将邀请市、县有关领导及县内外的多家用人单位参加,并提供多个就业岗位。春节后的那场招聘会我也有去,招聘会现场那叫一个热闹,许多毕业大学生都在招聘会上投递了简历,有的当场就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就业合约。不少求职毕业生还谈到,他们早就把回乡就业定为自己的第一选择了。招聘会上,还有一些在校大学生也在其中,他们都说,虽然尚未毕业,但就业也不遥远,来这看看,也能帮自己以后的求职积累点经验。

 我有采访到招聘会上一个西安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告诉我说:“我家在这里,也想在这里工作。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我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近年来,家乡的变化确实很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所学的专业相信在家里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还有在外打拼了几年的青年,也回到家乡找找机会,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看来,毕业后愿意扎根家乡,回乡就业的人是越来越多,这样的发展趋势,也正慢慢成为主流。

 回乡就业确实是毕业大学生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当下,它也避免了一些毕业生们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给广大求职者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实,在就业问题上,许多高校毕业生了都容易走入这个误区,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觉得留在繁华都市才能展现自我才能,实现理想,享受更好的生活。留在小城市就委屈了自己,其实不然。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同时,我们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首先,要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技能。

 然后,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要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

 新浪福建网,《职场调查》; 深圳人才网,《一线城市压力大》

  家乡电视台新闻报道及政府网站;

 媒体管理学院

 0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蛀牙 gao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报告 寒假 社会